修覺寺

修覺寺

修覺寺位於四川新津縣岷江東岸。唐時大詩人杜甫和唐明皇李隆基都曾在此駐留,留下了詩篇墨跡唐時建築的雙塔,排在寺門的左右,放翁過修覺山不果登覽中“白塔映朱閣,間見青林間:兩句,已經將它描寫在內了。右塔側有二井,相距數尺,泉水通流。聽說春夏汲東井,秋冬汲西井,則所得甘冽異常,反之則否,呼為”靈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修覺寺
  • 外文名稱:Anxi GuanQiao Town Po)
  • 地理位置安丘
  • 著名景點:修覺寺
基本信息,修覺詩碑,

基本信息

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顧頡剛先生,曾於1940年12月來新津游修覺山時寫道:“山上有修覺寺,大殿供鐵鑄南嶽大帝一尊,高丈余,但不鑄像年月,傳說與玉皇觀的東嶽大帝同為唐代所鑄。新津十二景,“修覺詩碑”為其一,碑上刻的是杜工部和陸放翁的詩。唐明皇幸蜀,也曾駐驛,寺前有遺址,一據說就是蘇東坡讀書處,今名“東坡亭”(註:疑為紅勝亭)。寺石岩間刻“修覺山”三個大字,字徑三尺許,半已經剝落。“修”字但存在其中,“覺”已經模糊,唯“山”字大體尚完好,相傳唐明皇駐驛時所寫,或說唐禧宗幸蜀時書,但都沒有確實證據,而其筆法大似東坡,因此也有東坡所寫的說法。左岩下又有一泉出自石凹,歲月久了,變成一池,雖天旱不竭,他的特效是能治癒皮膚上所生的瘡瘠等,這比寺前的靈泉更靈了。
玉皇觀就在修覺寺的右上方,裡面的塑像最整齊。所塑十二真人像,竟有文殊、普賢二真人在內,這可見封神演義的影響。作封神演義的陸西星,因他寫的商末故事,而那時釋迦尚未出世,所以把佛菩薩們一起拉到道教里來而改稱為真人,那知此書傳到四川,道士們就真照著塑起像來,這是在別蘭甩槓地所沒有看到的。觀中俯臨成嘉路和岷江的一面,建有玉皇樓,此樓有“新津遊覽第一”之稱。憑欄遠眺,景色絕勝,遠山近水,豁人心目,夏天於此避暑,定饒雅趣。 ”
讀顧老此段遊記,使我們對當初比較完好時的修覺山上的廟宇建設及人文風景均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更感失去這些名勝愚您放古蹟的遺憾!

修覺詩碑

古渡新津,面山臨水,城南青山逶迤相接,隔河相望的天社山諸峰,樹綠山青,剎觀錯落。尤其是方圓不足一里的修覺山上,竟有四廟一亭:白觀音、修覺寺、寶華寺、玉皇觀(雪頌簽戀試白宙拜灶峰觀)和紀勝亭。其間,絕壁、古柏靈泉、白塔、詩碑、岩刻、殿宇交相輝映,變化紛呈。修覺寺創建於初唐,寺前山岩上,有相傳為唐玄宗避安史之亂駐蹕時手書“修覺山”三字的岩刻。史載,唐宋詩人杜甫、陸游、蘇轍、范成大,明代散文家鐘惺等名家在此流連忘返,留下了傳世的佳作名篇。誠南諸峰,以修覺山名氣最大,古人往往只知修覺山而不知寶資山、天社山。
詩聖杜甫曾三游新津,寫下了八首讚美新津風光的詩篇傳世。其中傳誦至今的名句,如“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等便分別出自杜詩的三首五律——《游修覺寺》、《後游修覺寺》 、《 題新津北橋樓》。原修覺探巴寺大殿右側的階沿上,曾置有新津十二景之七的《修覺詩碑》。詩碑鐫刻的正是上述杜甫的三首五律,系清代乾隆時新津知縣徐蕘手書(徐蕘是歷史上治水和復修通濟堰的重要人物),此碑三尺見方,筆力雄勁有格。此碑現存五津中學校內石龍估奔階花圃之中。邑令王夢庚《修套充提覺詩碑》詩,有“名山勝處詩難好,杜老題余格盡低”的喟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