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屬約有15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太平洋島嶼、澳大利亞、南非和馬達加斯加。中國有1種,產廣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修蕨屬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薄囊蕨綱
- 目:水龍骨目
- 科:水龍骨科
形態特徵,下級物種,
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根狀莖橫走,木質,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紅棕色,質薄但堅硬,不透明,盾狀著生。葉近生或遠生,一型或近生二型;葉柄基部以關節著生在根狀莖上;葉片單葉不分裂,卵形,邊緣全緣;不育葉較寬,能育葉較狹。側脈粗壯明顯,小脈網狀,不明顯,具內藏小脈。葉革質,兩面光滑無毛。孢子囊群長條形,位於相鄰的兩側脈之間,連續或有間斷。孢子囊的環帶由14個細胞組成。孢子橢圓形,無周壁,外壁薄,常褶皺,具明顯的刺狀紋飾和不明顯的顆粒狀紋飾。染色體基數x=37。
下級物種
修蕨 Selliguea feei Bory
植株高約30-5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4毫米,密被鱗片或鱗片脫落後光滑;鱗片卵狀披針形,紅棕色,長約6-8毫米,頂端漸尖,基部盾狀著生,邊緣全緣。葉近生或遠生,近二型;能育葉的葉柄較長,長約20-35厘米,葉片卵形,較狹,長約13-20厘米,寬約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不育葉的葉柄較短,長約20厘米,葉片闊卵形,長約20厘米,寬7-9厘米,頂端漸尖,邊緣全緣,基部闊楔形。側脈在葉背面隆起而明顯,斜展;小脈網狀,不明顯。葉革質,兩面光滑無毛。孢子囊群生於相鄰的側脈之間,長條形,基部接近葉片中脈,頂部幾乎達葉片邊緣,粗約3毫米,紅棕色;孢子橢圓形,外壁具刺狀紋飾。
產廣東。附生樹幹上,海拔1200米以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玻里尼西亞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