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散原中學由原國民黨修水縣黨部等機構申請,正式成立“省立散原中學”,後多次更改校名,於2011年8月17日於原修水縣第一中學校址,掛牌成立修水縣散原中學,由修水縣第一、第二中學國中部合併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修水散原中學
- 外文名:XiuShui SanYuan Middle School
- 地址:修水縣鳳凰山路(紫花墩)
- 類型:公辦初級中學
- 開辦日期:1944年11月
- 辦學目標:全縣領先、全市一流、全省知名
- 地址:城北鳳凰山路67號
- 校風:嚴教勤學 團結進取
- 校訓:立德,立志,立人
- 占地面積:62600㎡
- 校報:《紫鳳》
- 班子作風:務實高效、敬業奉獻
- 教 風:嚴慈相濟、教學相長
- 學風:樂學善學、恆進篤行
- 行政級格:正科級
歷史沿革,學校精神,特色追求,隊伍建設目標,學生培養目標,辦學思路,管理體制,行政區劃,辦公室,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年級部,德育工作方針,
歷史沿革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7月,為紀念修水籍著名詩人、愛國人士陳散原(陳三立),以褒獎忠烈,激勵民族氣節,原國民黨修水縣黨部、縣政府、縣參議會、縣團部,聯名請求江西省政府將省立贛西北臨時中學改為省立散原中學。11月7日,省政府委員會第1713次省務會議批准成立省立散原中學,校址照原設在修水漫江杜家莊。
1946年元旦,省立散原中學遷至縣城紫花墩,即今校址。
1949年6月16日,修水解放,7月中共修水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將省立散原中學和修水縣立中學合併,組建修水縣聯合中學,校址設散原中學內。
1953年改為江西省修水初級中學,1958年8月再改為江西省修水中學(省重點);“文革”中,修中搬至小斗嶺,沿用原“共大修水分校”校名;原修中改稱義寧鎮五七學校;後改為農機廠五七學校;修水縣五七學校,修水縣中學;1979年7月定名為修水縣第一中學。
2004年4月27日,縣人民政府第十九次常務會研究決定,在修水一中增掛“散原中學”校牌。
2005年7月,經中共修水縣委、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將縣一中、縣高級中學合併,組建新的修水一中,撤銷縣高級中學建制,原縣一中為修水一中老校區,原高級中學為修水一中新校區。11月25日,值陳門五傑後裔11人回修省親之際,在修水一中老校區舉行“散原中學”增掛牌儀式。校牌由修水解放後首任縣長兼縣立聯合中學校長吳平題寫。
2011年7月29日,為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適應縣城城市建設快速發展,使縣城教育網點布局更為合理,縣委、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對縣城教育網點進行撤併重組,剝離縣一中國中部,與縣二中合併,在縣一中老校區重組初級中學,成立“散原中學”。
2011年8月4日上午,修水一中、二中撤併重組工作動員會在一中新校區舉行。重組“散原中學”工作全面啟動。
2011年8月15日縣合併重組工作組來我校召開第一個教職工大會。
2011年8月17日“修水散原中學”隆重舉行了揭牌儀式。一所新的學校在贛北大地宣告誕生。
2011年9月27日至28日“修水散原中學”舉行了第一屆秋季校園運動會。
學校精神
學校將高舉素質教育大旗,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造就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繼續強化德育工作
,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狠抓教育教學管理,推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秉承散原遺風,
弘揚紫花精粹;繼續遵循“嚴教、勤學、團結、奮進”的校訓,努力營造“務實態度與創新精
神並重,優良傳統與現代理念共存,校風嚴謹又環境寬鬆、雍容大度又熱情奔放”的校園文化
,向管理要質量,以質量求發展,以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生源
、一流的效益,爭取三年內建成省級示範中學。
特色追求
以人為本,尊重個性,求真創新,務實高效,彰顯德育特色,彰顯素質教育特色,彰顯校園文化特色,彰顯 教育教學改革特色。
隊伍建設目標
學校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主動探索、善於合作”的現代化教師隊伍,把最好的教育奉獻給學生。
學生培養目標
學校培養“品德高尚、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學有特長”的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
辦學思路
常規是基礎,德育是核心,質量是生命,科研是先導,以現代教學藝術理論作為辦學的支持,以創新教育為突破口。
管理體制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黨總支保證監督、教代會民主管理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學校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和監督,並定期通過學校教職工、學生家長、學生會議和社區調查等形式聽取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建議和批評,把學校辦成人民民眾滿意的學校。
行政區劃
學校設有黨總支委員會、校務委員會、工會委員會。校務委員會下設校務辦公室、政教處、教務處、教研處、總務處和三個年級部等行政職能機構。
辦公室
牽頭負責日常事務安排、人事管理和迎檢接待等工作
政教處
具體負責學校德育和安全綜治工作
教務處
具體負責學校教學工作;教研處具體負責學校教育教科研工作;
總務處
具體負責學校總務後勤工作
年級部
負責本年級班級日常管理與考核工作。黨總支接受上級黨組織的領導,負責黨務工作,下設黨務辦公室、關工委、團委等機構。建立目標管理崗位責任制,實行層級管理。校長、書記、主任、教師、職工等每個崗位都有崗位職責、質量標準和考核要求,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校級領導由縣委考核任命,中層幹部由校長和黨總支聯合提名或通過教職工推薦或自薦競選產生候選人,競爭上崗,由校長聘任,上報教育局備案。
德育工作方針
堅持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以德育大綱為依據,以立德、立志、立人為校訓,以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為規範養成訓練為主要內容,寓德育於其它各項教育之中,於各科教學之中,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於社會實踐之中。
培養學生愛國守紀、誠實正直、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勤奮勇敢、開拓進取,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努力成為“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