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惑,佛教名詞。為修道所要破除的煩惱。主要指對世界事物所持的貪、瞋、痴等情慾。因迷於事物產生情慾,故亦稱“事惑”。小乘說“修惑”有十種,細分為八十一種,包括欲界貪、瞋、痴、慢四種,色界和無色界各有貪、瞋、痴三種。大乘唯識宗以與生俱來先天煩惱(“俱生起”)為修惑,有十六種。(見《俱舍論》卷二十三、二十五,《成唯識論》卷六等)
修惑,佛教名詞。為修道所要破除的煩惱。主要指對世界事物所持的貪、瞋、痴等情慾。因迷於事物產生情慾,故亦稱“事惑”。小乘說“修惑”有十種,細分為八十一...
對於‘惑’的九種分類。即將貪、嗔、慢、無明等四種修惑(迷事之惑),就其粗細而分上、中、下等九品。又作九品煩惱。...
(10)法雲地,即成就智波羅蜜,亦斷除修惑,具足無邊功德,出生無邊功德水,如大雲覆虛空能出清淨之眾水。(四)佛乘十地:(1)甚深難知廣明智慧地,謂斷除細習...
以見思是見道所斷的見惑及修道所斷的修惑,故又稱為見修。‘見’是見一處住地的惑,‘思’為欲愛等三住地的惑,故又稱為四住。相對於無明等不染污無知...
佛教術語,指正斷煩惱位之九無漏道。又作九無礙道。間即礙或隔之義,謂觀真智理,不為惑所間礙(隔)。煩惱尚存,於後念得擇滅之理,故煩惱與擇滅間更無間隔...
佛教術語,又雲未到定。上界八地各有根本定與近分定,斷欲界修惑所發之禪定,為初禪之根本定,乃至斷無所有處修惑所得之禪定,為非想處之根本定。...
六行觀出自《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等書。起源於佛教修持法。為以有漏智斷除修惑時所修的六種厭下求上之觀法,即於無間道,緣下地觀粗、苦、障而生厭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