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寺石刻造像,南北朝佛教石刻造像。1954年在河北省曲陽縣修德寺出土。主要雕造於北魏至北齊時期,其中東魏、北齊紀年造像最多。共有2200餘件,為漢白玉。其中有紀年者247件。造像主要有釋迦多寶、觀世音菩薩、半跏思惟像等。流行雙身像,有雙釋迦、雙觀世音菩薩、雙思惟像等,地方特色較濃。對研究定州地區佛教造像的演變、民眾的信仰提供了珍貴資料。修德寺石刻造像分別由故宮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館等收藏。
修德寺石刻造像,南北朝佛教石刻造像。1954年在河北省曲陽縣修德寺出土。主要雕造於北魏至北齊時期,其中東魏、北齊紀年造像最多。共有2200餘件,為漢白玉。其中有紀年...
中國隋唐時期的石雕造像碑和單體石刻造像,主要為佛教造像,也有一批道教造像。原為供奉於寺院、道觀的宗教藝術品,現散見於全國各地。石雕造像碑多見於陝西、山西、河南...
曲陽修德寺雕刻,是中國5世紀末至9世紀中葉的石刻造像。修德寺遺址位於今河北省曲陽縣城垣西南,距南護城河100餘米,建於唐或五代。1954 年在修德寺正殿遺址之月台...
亦有以金屬鑄造佛像者,稱之為造像。以石刻者,今存有北魏時龍門造像及雲岡石窟...唐宋以後,石造像趨於衰微。現存的石造像以河北曲陽修德寺石造像、河南滎陽大海寺...
北魏至唐代的漢白玉石雕佛教造像。1953年在河北省曲陽縣城西南修德寺塔基下發現,1954年又在宋代寺址下發掘出一批石造像,總數計2200餘軀,內含紀年銘造像 247軀。自...
這些佛像、菩薩像,多是佛教信徒(發願人〕出資所造,很多刻有紀年和銘文。此石刻菩薩像為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造。河北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了2200餘件石刻造像,...
1954年河北曲陽修德寺遺址出土。[1] 邸廣壽造石思惟像曲陽修德寺雕刻 編輯 河北曲陽修德寺雕刻,是中國5世紀末至9世紀中葉的石刻造像。修德寺遺址位於今河北省曲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