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修仁村
- 性質:行政村
- 行政級別:村
修仁歷史,
修仁歷史
史載,建武年間(494-498年),南朝齊明始興內史范雲(字彥龍,河南南鄉人)於一個秋日泛舟溯湞江而上,遊覽湞江沿岸的修仁、三楓、五渡等村。那時這3個村莊已是始興郡中的重要村鎮和自然風光勝地。泛舟遊覽中,他為三楓、五渡、修仁這3個村落的悠久歷史大為感慨,於是觸景生情,寫下了《三楓亭飲水賦詩》:“三楓何習習,五渡何悠悠,且飲修仁水,不挹斜階流。”這是史籍記載吟詠南雄風情的第一首詩。范雲的這首詩,真切反映了在1500多年前,修仁村已是很有名氣的風景勝地。
相傳,在唐德宗貞元末年(805年),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被貶廣東陽山縣。當他路過修仁村時當地老百姓非常同情韓愈的遭遇,於是熱情款待他。他見老百姓如此熱情,便在修仁村停留下來,還在鄉紳的陪同下,遊覽修仁村美麗的田野風光。韓愈見這裡男耕女織、互敬互愛,鄰里和睦、生活富裕,加之四周環境優美,覺得這是個禮義之鄉。於是在離別時,揮毫寫下“富裕平和清秀地、修仁昌義崇禮鄉”這副讚美修仁的對聯,並書贈鄉紳。他把“富裕”“修仁”四字嵌在聯首,既富有詩情畫意,也是對修仁村的讚美。
修仁村歷代都非常重視教化事業,培育人才。韓愈離開修仁村後,鄉紳根據他贈聯中的“崇禮”之句,創辦了“崇禮社學”。在明代,該社學與南雄府城的“太平社學”齊名。之後,該村又開辦私塾學館,聘請地方知名度高的秀才執教,附近村莊學子紛至沓來。清光緒二年(1876年),德國牧師韓士伯在修仁村主辦巴陵會“德華國小堂”,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為“德華完全國小”,先後由留德8年的教育家、外交官陳觀海和南雄縣人馬達經牧師擔任校長和老師,生源來自全縣各地。該校師資較好,教學設備比較完善,是當時南雄頗有名氣的學校。新中國成立後,在辦好國小的基礎上,縣裡於1956年9月在修仁村開辦修仁中學(原古市中學前身,今已撤銷),與黃坑、百順兩所中學成為該縣最早創辦的三所鄉鎮中學。
抗戰時期,國民黨當局在修仁村先後舉辦多期“第四戰區黨政軍幹部訓練團”“廣東省地方行政幹部訓練團”,參加訓練人員有廣東全省的黨政軍幹部數千人,在抗戰中發揮了一定作用。此間,後方勤務部第25軍軍械庫,南(雄)、始(興)、曲(江)守備司令部也分別在該村設立機構和駐紮。由廣東省主席李漢魂的夫人吳菊芳女士任總院長的“廣東省兒童教養院第六分院”在此開辦,收容淪陷區兒童1000多名。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2月3日上午8時左右,一股日寇400餘人向大水垌進犯。11時許,這股日寇強渡湞江南岸竄犯修仁村,受到中國守軍559團第一營將士的奮勇狙擊,打敗日寇多次進攻。至下午3時,日寇不支,向湞江河邊敗走。此戰打死打傷日寇數十人。
修仁村的陶瓷生產與南雄附城的水南、大城門、鋪背、蓮塘坳古窯一樣,都是制燒白瓷。清代前,該村的古窯一般聘請江西師傅製作碗、盤、碟、缽等,胎骨潔白、胎質細密、晶瑩透亮,釉色純白或青白,屬優質白瓷,產品暢銷南雄、始興等地。後來,本地師傅又製作了缽、缸、壇、排水筒等。1956年,縣裡在該村創辦“地方國營南雄縣陶瓷廠。
修仁水,今名“瀑布水”,源出江西省龍南縣界,流經130多里在該村西流注入湞江。此河水清如鏡,可飲用,南朝齊明始興郡內史范雲的“且飲修仁水”詩句,說的就是此河。清嘉慶年間,南雄知州戴錫綸下鄉查訪,作《因公過修仁》(二首),其一:“過雨山光夾岸新,煙村花塢繞修仁。扁舟泛泛吟聲起,清絕長懷飲水人。”其二:“重官舊部歲華深,礪碌鴻泥詎可尋。卻喜中流一片影,千秋識得彥龍心。”
由此可見,修仁村在歷史上確有不少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活動,在南雄乃至粵北實為罕見。此外,還有民間醫藥、採茶戲、武術等技藝,可如今多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