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信陽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信陽師範學院地理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學院前身為地理系,籌建於1987年;1989年,首屆地理專業(教師教育類)開始招生; 2001 年更名為城市與環境科學系,2004 年增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統”專業。2008年更名為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2013年根據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分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2016年3月新增“測繪工程”專業。為適應高等教育發展,2016年10月更為現名。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擁有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測繪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近十年累計向社會各界輸送優秀人才2000餘人,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1156人,在校碩士生1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陽師範學院地理科學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1989年
  • 校訓:厚德崇實 善學敏行
  • 所屬地區:中國河南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綜合
  • 屬性:省屬重點本科院校
歷史沿革,現任領導,辦學理念,辦學成績,師資隊伍,專業介紹,基地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發展規劃,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一、初建、撤建與重建(1987-2001年)
1987年6月,信陽師範學院成立地理籌備小組;1989年4月,地理系正式成立。9月,首屆二年制專科地理教育專業學生入學;1994年6月,地理教育專業停止招生,同年9月學校將地理系更名為旅遊系,第一屆旅遊與飯店管理專業二年制專科學生入學;1998年,學校將旅遊與飯店管理專業升級為四年制本科專業,9月,第一屆旅遊與飯店管理專業四年制本科學生入學;2001年6月,學校將旅遊與飯店管理專業劃歸經濟與管理學院,旅遊系部分教師隨之調出,同時,以未調出教師為基礎,重建新的地理系,設立四年制地理科學本科專業,至此,地理系走過了初建、撤建與重建的發展階段。
二、城市與環境科學系(2002-2007年)
2002年9月,地理系更名為城市與環境科學系,2004年6月,根據地理學的發展趨勢,城市與環境科學系申報並獲批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兩個本科專業,至此,城市與環境科學系擁有了當時教育部設定的地理學科下的所有本科專業。2004年9月,第一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專業(4年制本科)學生入學。至此,城市與環境科學系完成了拓基擴展時期。
三、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2008-2016)
2008年9月,鑒於學院發展速度及規模,城市與環境科學系更名為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2009年,學院獲得地理課程與教學論方向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研究生教育的開端。2010年,學院與經濟管理學院聯合申報並獲批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承擔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2011年9月,學院地理課程與教學論方向第一位碩士研究生入學。2012年學院獲批學科教學(地理)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底,隨著教育部本科專業設定的調整,依託我院辦學條件,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2013年9月,我院將原專業調整為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四個專業,同年招生。
四、地理科學學院(2016)
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更名為地理科學學院,擁有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測繪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下設黨總支辦公室、院行政辦公室、自然地理教研室、人文地理教研室、資源環境教研室、城鄉規劃教研室、地理教學教研室、地理信息科學教研室、測繪工程教研室、團總支、資料室等相關機構。建有自然地理過程分析、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學過程分析、環境分析、城鄉規劃、測繪工程等實驗室和豫南岩礦寶玉石鑑定及加工中心學院擁有“地理學”校級重點學科、“乙級土地規劃機構”資質。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吳澤成 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委辦公室
黨委副書記:朱偉 分管學生思想教育、群團、工會工作
副院長:牛繼強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教學工作
副院長:王義民 分管研究生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
副院長:劉明華 分管行政、實驗室管理工作
副院長:高軍波 分管科研、重點學科工作

辦學理念

學院秉承“德才兼備、知行合一”辦學理念,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廣受社會歡迎。

辦學成績

學院秉承“德才兼備、知行合一”辦學理念,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廣受社會歡迎。畢業生就業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年均在30%左右。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3 人,其中正、副教授16 人,講師23 人,具有博士學位26 人,碩士學位37 人。在教師隊伍中,獲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3 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3 人,信陽市青年科技專家3 人,獲信陽市科技進步獎2 人,信陽師範學院“十佳教師”3 人,信陽師範學院首屆“十佳青年教師”1 人;同時聘請不同類型的校外兼職教師10 餘人(馮德顯、湯國安等),形成了一支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開放型的教學、科研隊伍。

專業介紹

地理科學(師範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現代地理科學基礎理論紮實、基本知識全面、基本技能熟練,教學能力適應現代地理教學發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學校從事地理教學、教學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機構、相關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科研、管理、規劃與開發的高素質複合型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測量與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環境學概論、教育心理學、地理教學論、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等。
地理信息科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學基礎知識,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嚴格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能在科研、企事業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從事地理信息科學的研究、開發或運用的高素質複合型科技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自然地理學、地圖學、面向對象程式設計、GIS套用技術、遙感概論、地理信息系統概論、資料庫技術、衛星導航定位原理與套用等。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接受嚴格科學思維訓練和良好專業技能訓練,具有一定的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立足於地球表層特徵及其變化、自然資源管理、環境保護,能在科研教育單位、相關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自然地理過程、環境變化研究和資源管理、環境保護或套用的高素質複合型科技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地質學、氣象學與氣候學、水文學基礎、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環境學概論、環境化學、測量與地圖學、遙感概論、地理信息系統概論等。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接受嚴格科學思維訓練和良好專業技能訓練,立足於巨觀、中觀區域規劃和土地管理,從事城鄉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研究、開發或套用的高素質複合型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地圖學、遙感概論、地理信息系統概論、區域分析與規劃、城市規劃原理、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土地評價與管理、環境學概論等。
測繪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測繪工程理論知識、掌握測繪工程專業技能、注重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具備空間信息綜合處理能力、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能在政府機關和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空間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評價、決策的高素質複合型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控制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數字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地籍測量與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原理與方法、地圖學、GPS原理與套用等。

基地建設

教學科研平台
南北過渡帶研究中心
南北過渡帶研究中心是信陽師範學院校級研究機構。中心成立於2014 年,主要依託信陽師院地理科學學院。學院關於南北過渡帶的相關研究,起步1990 年代,當時信陽師院地理系成立,學生專業實習,需要建立地質地貌、植被土壤、氣象、水文等實習基地。雞公山、南灣湖、金牛山等成為首批建立的實習基地,過渡帶研究由此開始。經過二十餘年建設,至2014 年,隨著地理專業的拓展,形成了以信陽市為中心,涵蓋桐柏山、大別山和淮河上游的實習基地體系。圍繞實踐教學,地理科學學院(前身地理系)專業課教師從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學科背景出發,對中國東部南北過渡帶認識逐漸加深,研究方向逐漸明晰,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中心擁有研究人員16 人,已形成“淮河生態經濟帶研究、城市地理與區域發展研究、資源評價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等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 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和省級項目30 餘項。
豫南岩礦、寶玉石鑑定與加工中心
豫南岩礦、寶玉石鑑定及加工中心於2013 年8 月在信陽師範學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心主要在原有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自然地理教研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地理科學類專業的大調整,和近年來寶玉石、奇石熱的興起,以及豫南地區,特別是信陽市寶玉石和奇石資源的不斷發現,需要有專門的隊伍對這些資源進行研究,在此背景下,中心才成立和發展。中心現有校內外研究人員12 人,其中博士9 人,兼職中科院院士1 人,教授4 人。中心可以開展岩石、礦物、寶玉石加工,岩石、礦物、土壤組成鑑定和成因分析,地質普查、填圖,礦產勘查,氣候變化,環境修復和資源評價等工作。中心在研國家級項目5 項,其中傑出青年基金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 項。
環境與規劃研究所
地理科學學院環境與規劃研究所堅持實踐、科研、教學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嚴守“責任、誠信、公益、創新”的價值理念和“求實、求是、求精”的質量方針,利用地方性院校的優勢,致力於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圍繞地方環境模擬技術、環境經濟政策、污染防控技術和風險防範與應急技術研究等重點方向,開展了環境規劃、工程設計、環境影響評價、教育培訓等工作,為地方政府環境需求提供了高品質的服務。本所現有科研人員10 人,全部具有博士學位,近年獲批國家自然基金3 項,省級科研攻關項目7 項,社會服務項目金額300 余萬元。
地理科學省級實驗教學中心
中心簡介
信陽師範學院地理科學實驗中心(以下簡稱為中心)是在信陽師院黨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全院教職員工努力拚搏、不斷奮鬥下成長起來的,經過近30 年的發展積累,中心現有專任教師43 人,其中教授7 人、副教授11 人,博士學位23 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4 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5 人,信陽市青年科技專家3 人。同時還外聘有不同類型的校外兼職教師2 人,形成了一支整體水平較高、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實驗教學、科研隊伍。
中心服務功能涵蓋了地理科學(師範類)、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測繪工程等5 個本科專業;支撐“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與“地理課程與教學論”2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是學院地理學校級重點學科、南北過渡帶研究中心、環境與規劃研究所等重要的研究平台。近年來,中心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 項、省部級項目40 餘項、廳級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項目100 餘項,研究成果獲得各種獎勵80 餘項,申請發明專利5 項,出版專著10 餘部,發表科研論文30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收錄20 余篇。中心正朝著建設河南省內一流的地理學實踐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的方向邁進。

科學研究

近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 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 餘項、廳級科研項目60 餘項,授權發明專利5 項,實用新型專利6 項,出版專著16 部,發表學術論文近400 篇,其中被SCI、EI 收錄70 余篇,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獎勵90 餘項;擁有“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和“地理科學課程教學論”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人文地理學” 校級重點學科和“乙級土地規劃機構”資質。

人才培養

學院秉承“厚德崇實、善學敏行”辦學理念,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廣受社會歡迎。學院現有2個碩士專業,5 個本科專業,學院全日制本科生學生人數至1156 人,全日制研究生16 人。學院本科畢業生平均考研率近30%、平均就業率達96.4%,畢業生社會反響良好。學院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力求創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各專業特點和優勢,不斷改進各專業培養計畫,加快專業融合;鼓勵教師結合學科的最新發展編寫高水平的教材。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做學術報告的形式,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科研水平。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重點突出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狠抓學生黨建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院形成以樂水行系列活動為主題的環保志願服務和以走進麥田計畫、關愛商城縣山區留守兒童為主題的社會公益志願服務為品牌的“兩體多翼”式志願服務模式,開展了一系列主題鮮明的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有力推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我院學生主持科研項目6 項,發表學術論文10 余篇,榮獲全國高校地理師範生“中教啟星杯”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2 項、二等獎6 項、三等獎2 項;河南省師範畢業生技能大賽中獲特等獎1 項、一等獎2項,4 位同學獲 “校園明星”稱號,3 位同學獲“自強之星”稱號,4 位同學獲“明星社長”稱號。獲得信陽師範學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優秀團隊稱號4 次,同時榮獲河南省2015 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專項活動項目競賽一等獎。

學術交流

3 年來,學院立足河南,放眼全國。促使學術交流常態化,先後邀請了44 位校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赴美訪學教師3 人,優秀教師外出參加國際會議5 人次、國內會議120 人次,組織院內教師的學術交流40 余場次。舉辦“2015 年中國地理學會華中地區學術年會”、“2016 年中國人文地理學青年學者逸仙論壇”,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知名地理研究機構及高校的地理學同仁近300 人參與年會,彰顯了學校在全國的影響力。

發展規劃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家和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秉承學院優良傳統,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教育觀念更新為先導,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科學技術研究為助推,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體制創新為保障,以學院文化建設為靈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主動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建設需要,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具有較大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師資隊伍:把改善結構、提高素質作為重點,專任教師達到90 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比例達到6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到70% 以上。積極引進優秀博士、有一定學術造詣和影響力的專家、學者來我院工作,到2020 年力爭引進2-3 名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
人才培養:在強化本科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品德高尚、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達到 1600 人,各類在校研究生規模達到60 人。力爭每年獲得省級優秀論文1-2 篇,發表中文核心及以上學術論文20 篇左右。專業建設:鞏固已有的5 個本科專業,積極謀劃和籌建環境工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建設省級特色專業1 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 個;實施課程建設工程,力爭建設5-6 門在省內有一定影響力的課程。積極支持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努力爭取省級以上教改課題,力爭實現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新突破。
科學研究:堅持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並重,積極主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每年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3-5 項、省部級項目6-8 項,發表學術論文60 篇,其中SCI 源刊論文20 篇,出版學術著作2-3 部,省部級以上獎勵1 項。產生一批在國內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力爭實現國家級科研獎勵的新突破。瞄準區域經濟建設主戰場,積極開展套用研究,實現每年課題經費達到100 萬元以上。
學科建設:重點建設地理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三個學科,力爭建設省級重點學科1-2 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 個。力爭在2020 年前獲批“地理學”科學碩士點、“測繪工程”工程碩士點,積極謀劃博士學位授權點建設。

所獲榮譽

2022年4月,信陽師範學院地理科學學院團委獲得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紅旗團委(團工委)”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