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環境(土木工程)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83年的許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地理科。1988年更名為地理系,2003年撤系建院,更名為城市與環境學院,2011年5月建立土木工程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與土木工程學院合署辦公。學院辦學條件優良,現已建成水文與地質、地貌、天文與氣象、土壤與生物、建築材料、土工、力學、地理信息系統、地圖與遙感、測量工程等10餘個專業實驗室,擁有現代化教學實驗設備等固定資產達1100餘萬元。擁有資料室、閱覽室藏書6000餘冊,各類期刊雜誌30餘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昌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
- 始建於:1983年
- 在校生:1200人
- 各類期刊雜誌:30餘種
學院概況,專業設定,專業目錄,發展水平,學院文化,師資力量,吳國璽教授,董東平教授,
學院概況
1983年創辦以來,只有地理教育一個專業(專科),1995年增設城市規劃與建設專業(專科),2002年增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專科),2003年地理教育升為本科,2005年同時增設土木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兩個本科專業,2010年創辦測繪工程本科專業。目前,學院現有地理科學、土木工程(房建和道橋兩個方向)、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一個專科專業,在校生近1200人。
學院領導班子求實進取、團結創新,全院教職工勇於開拓、秉承教學神聖、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在學科建設和辦學條件等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學院現擁有土木工程一個重點專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岩土工程三個重點學科。2007、2008、2009年科研成果分別在全校排在第一、六、四位,其中自然地理重點學科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重要地位。學院一直鼓勵教學創新,2009年以來連續兩年地理科學專業學生在全省教學技能大獎賽中榮獲一等獎。 學院下設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土木工程、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工程五個教研室,城市環境與生態建築、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兩個研究所。擁有一支學歷層次、結構合理的教職工隊伍,專兼職教師5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名,博士及在讀博士9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39人。有2人次榮獲“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有4人次獲得“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獲得“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資助、1人獲得“河南省優秀教師”、1人獲得“許昌市勞動模範”稱號。吳國璽、董東平兩位教授分別獲得許昌學院教學名師稱號。先後聘請中國科學院馮玉龍研究員、河南省科學院張占倉研究員、地理研究所馮德顯研究員、河南大學秦明周教授來我院講學。我院與華中師範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理工大學、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測地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有較密切的合作關係。
學院注重教學管理與改革,以科研促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共主持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禹州大鴻寨種子植物資源調查及其資料庫建立》、《禹州大鴻寨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開發策略》、《河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耦合研究》等科研項目12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4項,完成地方政府委託科研或技術推廣項目2項。主持完成地廳級科研課題50多項,獲得地廳級以上科研成果21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項,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10項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或領先水平。主持或參編出版教材、專著30多部,其中陳興民、張立漢教授等主編的《地質災害大百科》、《中華山河志》,李希聖教授主編的《地理學大辭典》均填補了我國地理學辭典研究的空白。吳國璽主編的《區域調查的理論與實踐》、董東平主編的《植物與土壤地理學實習研究》開闢了區域調查的實踐先例。2005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其中在國核心心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10篇,被SCI、EI或CSSCI檢索的論文20多篇。
目前建設《區域分析與規劃》精品課程1門,獲得地質學基礎、植物地理學、地理教學論等優質課程3門。在建地理科學教學團隊1個。積極與地方聯合、服務地方經濟,相繼與武漢中地數碼集團、中原建設集團、鴻業集團等8家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
多年來,學院積極探索與高水平大學相適應的學生工作思路,堅持素質教育的辦學方向,大力倡導教育創新,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學生為主體、把德育放在首位,逐步形成黨政共管、輔導員和班導師“兩條線”管理、堅持全員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學生管理服務體制。形成了教師嚴謹治學、教書育人、嚴格要求,學生勤奮學習、勇於實踐的學風,近年來,學生學習質量穩步提高,學生就業率、研究生考取等指標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伴隨著學科和專業建設的日臻成熟,城市與環境(土木工程)學院必將會有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專業設定
許昌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成立於1983年,已有20多年的歷史,是河南省開設同類專業最早、歷史最悠久的院校之一。現有地理科學(本科)、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土木工程(本科,包含工業民用建築和道路橋樑兩個方向)、測繪工程(本科)、建築工程技術(專科)五個專業。在校生1000餘人,教師43餘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中級職稱教師16人,博士10人,碩士22人。
專業目錄
專業名稱 | 辦學層次 | 學位類別 | 報考類別 | 備註 | 年招生人數 |
地理科學 | 本科 | 理學 | 文理兼收 | 師範類 | 60 |
地理信息系統 | 本科 | 理學 | 文理兼收 | 60 | |
土木工程 | 本科 | 工學 | 理科 | 分房建、道橋方向 | 240 |
測繪工程 | 本科 | 工學 | 理科 | 60 | |
建築學 | 本科 | 工學 | 理科 | 學制5年,需美術功底 | 40 |
發展水平
學院在自然地理、土木建築方面科研水平位居先進水平。我國著名地質地理學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立漢、李希聖教授在地學研究方面碩果纍纍,先後撰寫出版的《地學大事典》、《災害大百科》、《中華地學通志》、《中國山河全書》等大型著作,在我國地學研究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的張立漢教授主編的大型基礎科學著作《中國山河全書》更是填補了我國地學方面的一項空白,被列入國家重點出版物名錄。原院長張本昀博士在GIS等方面取得了先進的科研成果。
學院每年都引進市場最新的教學設備,供學生在教學中實習操作。藏書上萬冊的專業圖書室、計算機中心、電教室、文藝室、實習操作室和實習場地等功能齊備的教學設施,這些都是學生真正學到技能與專業知識的強力硬體保障。
城市與環境學院實驗室分為土木工程(材料、土工、力學)、建築學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輔助製圖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地圖遙感實驗室)、測繪實驗室和地理科學實驗室(土壤、水文與地貌、地圖遙感、地質、生物、天文),實驗室面積總和為2650平方米。全院儀器設備總價值700萬元,其中5萬元以上的大型精密儀器設備20套,總價值411.4萬元;800元以上固定資產404套,總價值299.27萬元。現有5萬元以上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包括: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繪圖ArcGIS9.0和ArcInfo軟體、全站儀、繪圖儀、掃瞄器、圖形工作站、萬能實驗機、抗壓實驗機等,另外還有西班牙政府貸款專項實驗設備500萬元正逐步到位。
目前的實驗教學主要分為室內實驗和野外實習兩部分。室內實驗課有:地理科學的土壤中有效肥料的測定、基本地貌模型判讀、地質岩石標本、計算機上機實驗、測量儀器的使用以及土木工程實驗等。野外主要有:區域經濟地理實習(南京、蘇州)、野外地質實習(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植物地理實習(信陽及新鄉太行山)以及房建和道路橋樑(武漢)實習等。
就業率方面更是連續多年位居學校及同類專業前列,達95%以上。
學院文化
學院學風建設嚴格,連年考研錄取率位居許昌學院前列,在同類高校中也處於遙遙領先的水平。
【思 想】 開拓、求實、創新。
【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符合國家需要的套用型、複合型的地理、建築專業精英人才。
師資力量
吳國璽教授
主要經歷:
1985-1989在河南大學地理系學習,任學習班長;
1989-2004在駐馬店教育學院地理系工作,歷任地理系教學秘書、地理系副主任、主任;
2003.9-2006年在河南大學環境規劃學院攻讀人文地理學碩士;
2005年至今在許昌學院工作,歷任教學秘書、副院長、院長。
現任許昌學院教授、教學名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城市環境與生態建築研究所所長,許昌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地理學會會員、河南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許昌地理學會秘書長。
學術研究:
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發展、土地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不僅對實踐教學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和深入研究,而且取得了專業領域中豐碩的科研成果。主要學術成就:先後主持省部級項目《河南省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耦合研究》《河南省全新世環境演變與人類活動關係研究》《創新型產業集聚區形成的機理及發展對策研究》《基於GIS的中原城市群地區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及最佳化配置研究》等4項,參與完成省部級項目3項,地廳級項目《許昌市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及最佳化配置研究》、《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進程及區域差異研究》、《河南省土地流轉的現在問題及對策》、《河南城鄉一體化推進機制及對策研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研究》等8項。在城市與區域發展、土地資源利用研究方面具有領先優勢,近5年來共發表相關論文4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20餘篇,被SCI、EI收錄5篇,CSSCI收錄8篇,出版專著2部,參編教材3部。
教學研究:
主持完成河南省教學研究項目《地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人才培養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高等地理教學模式的構建》(第二完成人)2項,獲得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許昌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一項。主持完成地廳級教學研究項目《區域教育資源整合與最佳化配置研究》、《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地理實驗教學的內容體系與實施路徑》、《基於現代教育技術的地理教學技能培養模式研究》5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2篇。
代表論文:
基於Voronoi圖的河南省城市影響區研究,CSSCI收錄,城市發展研究,2009.1
許昌新區建設的理念及可持續發展規劃,CSSCI收錄,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
基於GIS的許昌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9.3核心期刊
城市空間演化與中原城市群地域組織研究,CSSCI收錄,城市發展研究,2008.2
河南省土地利用變化及分布格局,CSSCI收錄,城市發展研究,2009.11
中原城市群地區城市化水平綜合評價與發展研究,信陽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生態調控與綠化配置研究,CSSCI收錄,生態經濟,2007.9
基於Immune Agent的城市水污染控制決策系統,計算機工程,2009.10,核心期刊
Characteristics of an urban heat island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s and the assessment of a human comfort index for Zhengzhou,EI收錄(第二作者)
Ontogenic Decreases of δ13C in Bivalve Shell: Evidence of Vital Effect,Yan hui, Wu guoxi,li Zhongxuan,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CI收錄(第二作者)
獲獎情況:
獲省部級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
河南省城市化的進程、問題及對策研究獲河南省社科項目特等獎
河南省城鄉一體化推進機制及對策研究獲河南省社科項目一等獎
現代信息技術與高等地理教學模式的構建獲河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縣域在中原城市群建設中的作用與對策研究獲許昌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河南省城市綜合競爭力研究獲河南省社科項目一等獎
代表著作:
河南省城市化與區域發展,(第一完成人),西安地圖出版社;
區域調查的理論與方法,(第一完成人),西安地圖出版社;
綜合自然地理學(合著,第三完成人),西安地圖出版社;
自然資源學概論(合著,第三完成人),西安地圖出版社;
可持續發展評估研究(第二完成人),群言出版社。
學術交流:
參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等主辦的學術會議20餘次。尤其是中國地理學會於2009年10月17-1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辦“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活動,吳國璽教授應邀參加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在“人文經濟地理”版塊“創新城市與區域發展”會場,作了題為《河南省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研究》的專題報告,他從學科研究的高度上,考察了城市競爭力,設計了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並對河南省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了較為科學的判斷。
董東平教授
1978.09-1982.07 , 瀋陽師範大學生物系、生物科學教育專業學習,獲理學學士。
1982.07-2003.07 ,許昌師專地理系任教,兼任基層工會主席。
2003.07-至今 ,許昌學院任教,兼任基層工會主席、實驗室主任。
其中,1991.07-1992.07 ,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訪問學者;2005.03-2005.09,河南農業大學進修學習。
現任許昌學院教授、教學名師,十佳師德標兵,許昌市勞動模範,中國地理學會會員、河南省地理學會會員。
教學及學術研究
董東平教授主要從事植物資源、植物區系等方面的研究。先後主講有《植物地理學》、《植物生態學》、《土壤地理學》、《生態農業概論》、《教學技能訓練》和《花卉欣賞》等專業基礎課和全校公選課,不僅對實踐教學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和深入研究,而且取得了專業領域中豐碩的科研成果。
近五年,先後主持完成“禹州大鴻寨種子植物資源調查及其資料庫建立”、“禹州大鴻寨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其開發策略”、“嵩山種子植物資源資料庫”、“禹州大鴻寨種子植物資源及生態旅遊資源調查”、“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建設”、“許昌城郊土壤動物類群調查研究”等多項省廳級科研項目。其中“禹州大鴻寨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其開發策略”獲許昌市科技進步2等獎。幾年來,先後在《植物保護學報》、《生態學報》、《武漢植物學研究》等全國中文核心、CN等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21篇,其中“賀蘭山西坡植被群落特徵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係”、“嵩山與雞公山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比較研究”分別獲河南省科技論文二等獎和三等獎。個人出版40萬字的專著《土壤與植物地理野外調查研究》1部,並獲許昌學院優秀著作獎。
先後主持並完成了《土壤地理學》、《植物地理學》、《生態學概論》課程建設並已通過院優質課程評估;《植物地理學》、《土壤地理學》正在進行院精品課程申報工作;參加的《自然地理學》課程建設已獲得校級重點扶持學科;完成許昌學院教學研究課題《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建設》、《嵩山種子植物資料庫》和《許昌郊區土壤動物種群調查研究》等; 主持並完成東校區土壤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建設,目前已投入教學使用。
代表論文及著作
1.嵩山與雞公山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比較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2008第2期.
2.河南農田雜草植物區系特徵及生態分布.植物保護學報,2008第2期.
3.嵩山與雞公山、天目山種子植物區系比較.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第4期.
4.河南天目山森林種子植物區系研究.林業資源管理,2007第8期.
5.河南嵩山河南嵩山國家森林公園木本植物區系.林業科學,2009第3期.
6.賀蘭山西坡植被群落特徵及其環境因子關係研究.生態學報2008第9期.
7.河南野生玉鈴花資源及保護與利用研究.北方園藝,2007第6期.
8.河南栽培植物野生種系及保護與利用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7第4期.
9.河南安息香屬植物種群特徵及套用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7第6期.
10.禹州市天南星的生態學特性及繁殖技術研究.河南農業科學,2008第8期.
11.河南外來入侵植物區系成分與成災機制.河南農業科學, 2007第5期.12.許昌市城郊外來入侵植物調查及危害風險評價.河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第期. 13.許昌郊區不同生境下大型土壤動物資源調查.許昌學院學報,2011第2期.
14.許昌7種生境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組成和結構初探.河南農業科學,2010第9期.
15.土壤與植物地理野外調查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07.
獲獎及個人榮譽
禹州大鴻寨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其開發策略 河南省科技廳鑑定項目,獲許昌市科技進步2等獎
賀蘭山西坡植被群落特徵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係.河南省科技論文二等獎
嵩山與雞公山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比較研究. 河南省科技論文三等獎
土壤與植物地理野外調查研究.個人專著,並獲許昌學院優秀著作獎
許昌市勞動模範.2011.05
許昌學院十佳師德標兵.2009.10
許昌學院教學名師.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