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豐雞是一道以童子雞為主料的菜品。
此菜創始於信豐縣,故名信豐雞,流傳廣遠,遍及江南各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豐雞
- 主要原料:童子雞
- 輔料:香菇、豌豆苗、木耳(水發)、澱粉
- 調料:小蔥、姜、醬油、鹽、料酒
信豐雞是一道以童子雞為主料的菜品。
此菜創始於信豐縣,故名信豐雞,流傳廣遠,遍及江南各省。
信豐雞是一道以童子雞為主料的菜品。此菜創始於信豐縣,故名信豐雞,流傳廣遠,遍及江南各省。製作材料主料:童子雞 1300克輔料:香菇(鮮) 20克 豌豆苗 25克 木耳(水發) 25克 澱粉(蠶豆) 10克調料:小蔥 10...
信豐陸豐蛋雞場 信豐陸豐蛋雞場於2004年03月2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何天平,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等。
景在嘉定鎮山塘村口,今信安公路大橋下位置,桃江河航道北側江水中,距縣城四華里。可見五塊大石蹲居水中,平面光滑,形如棋子,大石呈圓形分布,中間一塊,四周各一塊,相傳是神仙下棋遺留的棋子,頗具靈性,能水漲石浮,水落石沉,故稱五團仙跡。1982年信豐糖廠在此建水泵房,五團大石俱被炸毀,景廢。王綸也有...
“子孫龍”是江西省信豐縣大阿(音e,第一聲)鎮當地各大姓氏在正月舉行的,一個以“燈彩龍”表演活動為主題的,穿插祈福、報喜、文化娛樂、團結和睦等多方面內容的一個大型民俗活動。因這個民俗是以倡導兄弟團結、家族和睦,希望子孫興旺發達為核心,故被當地人稱為“子孫龍”。是當地獨有的一種民俗文化活動。是...
曾屋村是江西省信豐縣 西牛鎮下轄村。曾屋村位於天華山腳下,全村共19個村民小組,480戶農戶,2008口人。其中黨員31人,35歲以下的黨員4人,60歲以上的黨員14人,女性黨員4人,有“雙帶”能力的黨員5人,高中以上學歷7人。現轄區面積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78畝,山地面積12500畝。村裡的主導產業是蔬菜...
高中以上學歷567人。現轄區內耕地面積1684畝、山地面積13685畝。村裡的主導產業是水稻,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930元。經濟產業 牛頸村經濟發展仍然滯後。村里主要以種植為生。畜牧業以養豬、雞、鴨、魚等幾個最傳統的養殖種類為主,但大多處於散養狀態。村里還有些許果園,主要以臍橙為主。位置 ...
信豐草菇,(學名:Volvariella volvacea)是食用菌的一個種類,因常常生長在潮濕腐爛的稻草中而得名。簡介 草菇是食用菌的一個種類,因常常生長在潮濕腐爛的稻草中而得名。草茹是中國南方最珍貴的食用菌之一,有“菇王”之譽。又因歷代王朝多以草菇為貢品,因而又叫“貢菇”。江西信豐,作為草菇養殖的一大傳統產區,...
安西鎮,隸屬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位於信豐縣東南部,東靠安遠縣,南接虎山鄉,西連小江鎮、大塘埠鎮,北毗古陂鎮。行政區域面積222平方千米,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坪安二級標準柏油路由坪石圩通達安西圩。2019年末,安西鎮轄區有戶籍人口4.97萬人。2019年末,安西鎮轄區有工業企業7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
手端木偶戲是流傳在信豐縣的一種將木偶套在手上表演、同時用腳擊打樂器伴奏,根據角色不同能模仿各種唱腔的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表演藝術。在民間又俗稱“端戲子”、“蚊帳戲”。從前台到後台,從導演到龍套,總共只有一個人,這就是“端戲子”的優點和精髓。藝術簡介 隨著客家人的南遷,這種表演形式帶到了信豐。...
安遠縣,隸屬江西省贛州市,位於江西省南部,贛州市東南部,地處長江水系贛江上游,東毗會昌縣、尋烏縣,南鄰定南縣,西連信豐縣,北接于都縣、贛縣區,總面積235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安遠縣常住人口34.7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9.10%。截至2024年3月,安遠縣轄8鎮、10鄉。安遠縣人民政府駐欣山鎮。南朝梁...
信豐蘿蔔餃 信豐蘿蔔餃,江西名吃,用薯粉擀皮包入豬肉、魚肉、白蘿蔔製成的餡蒸製而成,具有軟、韌、嫩、香、辣、甜等特點,食時蘸上醬油、辣椒粉,別有風味。餃子宴 餃子宴,古城西安制出由一百零八種餃子組成的餃子大宴,其中外形相異的餃子有三百四十種,薈萃北方特色,博採眾家之長,一餃一形,百餃...
中心片包括贛縣、南康、大余、於都、興國南部、信豐北部、上猶和崇義兩縣東南部。其方言內部比較統一,在歷史上這些地區雖然曾分屬南安府和贛州府,但很難找出區分兩府方言的突出特點。在環形片內部,又可以再分為寧石小片、散形小片和交叉小片,寧石小片包括寧都、石城兩縣;散形小片包括定南、龍南、尋烏、會昌...
入其境,但見層巒疊障,溝壑縱橫,鳥語深樹,花香襲人。山中古木,森森無言,林澗飛瀑,潺潺有聲。山有民居,雞棲樹梢,犬吠柴門,炊煙裊裊,山民和善如佛。置身其中,恍若世外桃源也。信豐位於贛南南端,是人信物豐之地,為陳毅元帥游擊抗敵之聖土也。攀石階,莽林兀現,苔蘚叢生,古木沖天,蒼藤虬曲,碧翠似...
禾秋陂所在的信豐盆地,境內徑流豐裕,水系發達,良田阡陌,早在西晉“永嘉之亂”後就有中原人逃移此定居。史料記載,為了綿延村舍,獲得豐腴的收成,在公元1400年之前,勤勞的大阿客家族人便已自發修建了禾秋陂,不僅極大改善農耕條件,推進了糧食產區和村落與族群的發展,還促進了航運商貿的發展。今天禾秋古陂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