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海南島建省,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發展步入快車道。1991年11月,全國12家金融信託機構在海口召開“信託大廈”籌建工作會議,決定聯合興建海南信託大廈,將海南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經海南省計畫廳批准,項目位於海口市濱海大道與世貿東路交匯處,大廈的建設規模為樓高48層,總建設面積為10.28萬平方米,準備打造成當時海南第一高樓,成為地標性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託大廈
- 地點:海南島
- 總建設面積:10.28萬平方米
- 投資商:金融機構
15省市18家股東籌建海南第一高樓,海航地產5億元接盤,
15省市18家股東籌建海南第一高樓
1992年3月,上述18家金融機構決定組建海南實發信託聯合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實發公司),專門負責建設信託大廈。實發公司註冊資本金為6千萬元,其中海南省信託投資公司(下稱海南信託)占13.6%,其他17家金融機構占86.4%。
相關資料顯示,海南省財政金融中心信託大廈(以下簡稱信託大廈)原設計方案為一棟地上48層,地下3層的寫字樓,總建築面積98102平方米,容積率5.9,綠地率32%。最終承建信託大廈的是海南省財政廳下屬的海南廣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廈地產)。項目原計畫總投資19208萬元,資金除由廣廈地產自籌5000萬以外,其餘的由國內多家信託投資公司融資解決。項目預計建設工期三年,1992年計畫投資4500萬元,1995年交付使用。而項目用地則於1992年由海南省財政廳將位於海口市濱海大道旁邊的26畝所屬用地依法按每畝2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廣廈地產。
資金短缺終爛尾
1993年後,受全國經濟巨觀調控的影響,海南地產泡沫破裂,由於將大部分錢都投向了房地產,海南幾乎所有的信託投資公司都度日艱難,而建設資金全部來源於各家信託公司的信託大廈也於1996年因缺少資金而無奈停建,當時其已經建好地下3層、地上15層後,久而久之便成為了海南一幢頗有名頭的爛尾樓。
在信託大廈停工的數年時間裡,由於產權複雜,一直未有復工。1999年下半年,為幫助海南擺脫房地產泡沫經濟的桎梏,國家在海南推行《處置海南省積壓房地產試點方案》,要求“將積壓商品住宅轉為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和政策性安置住房”,並為海南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提供了免徵利得財富的營業稅和契稅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但由於信託大廈當時的業主金元控股還管理著從海南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和海南省信託投資公司變現而來的海南省政府償債資產,為防範地方金融風險,海南省政府於2003年做了批示,對信託大廈暫緩代為處置。
五年數易其主
據本地媒體報導,受海南房地產泡沫影響,海南省信託公司以抵償債務方式將信託大廈(土地及地面建築物)抵給了海南省財政廳。2002年4月,海南省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南省國資委)下發檔案,將信託大廈(土地及地面建築物)按裁定書價值8783萬元作為海南省財政廳注入海南金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元控股)的國有資金。2003年5月29日,經海南省國資委第七次會議決議,同意將信託大廈抵償給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東線高速公路投資補償,作價8000萬元。但後由於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認為價格過高,未能達成交易,後來轉讓價格又降至7500萬元,雙方曾一度到了簽署轉讓契約的階段,但後來也是不了了之。
2005年,金元控股曾向海南省國資委提出將信託大廈退回海南省財政廳,且海南省國資委也做了同意的批示。但到了2006年,信託大廈的業主卻變成了同為國資背景的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發控股)。
2006年7月初,海發控股就原“海南省財政金融中心信託大廈”確定為半拉子工程續建項目並核准其續建方案等事宜向海口市規劃局做了書面請示,並附上了《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確定財政金融中心信託大廈續建項目業主的復函》,揭開了信託大廈續建的面紗。該方案註明了續建方案的有關建築指標:將項目用地增至27841平方米,擬增加用地11221平方米;建築面積134016平方米,地下3層,地上49層;建築高度約182米等。
相關資料顯示,海發控股為了續建信託大廈,還出資設立了一家名為“海南海控置業有限公司”的公司負責相關事宜。
海航地產5億元接盤
大約2007年,信託大廈的周邊砌起了圍牆,並在圍牆上黏貼了更名後的“海控國際廣場”的效果圖和廣告。但就在人們以為這座大廈終於獲得了重生機會時,它卻再沒有了動靜。
2009年12月,信託大廈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仍然是因為股權糾紛。據本地媒體報導,海南產權交易所25日在拍賣信託大廈時,被一劉姓男子阻撓,要求中止交易。劉某自稱是海南實發公司的負責人之一,由於信託大廈停工後其他的董事分別回內地發展,對於半拉子狀態的信託大廈工地也就了解甚少。而2001年12月,信託大廈的董事長單位海南某公司將大廈抵償給海南省財政廳,對這17名股東完全不知情。2006年12月,海南省財政廳又將處於半拉子的信託大廈以8000多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9月,17名股東獲知信託大廈被轉讓給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後,2008年3月向省政府等單位反映有關情況,要求維護股東的合法權益。事情還沒有眉目,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即委託海南產權交易所於2009年12月25日對處於半拉子狀態的信託大廈進行公開掛牌轉讓。
但當時在場的海南海控置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則稱,該公司按正規手續從省財政廳手中接過該大廈,也是按正規程式到海南產權交易所進行產權交易的。
由於雙方說法不一,最後,海南產權交易所只好報警。警方到場協調後,交易得以正常進行。
該次拍賣後,儘管買家名單並未被公布,但當時即有說法稱海航有可能接手,最終在日前被證實為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地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那么,海航地產為什麼會接手這一涉及股權極為複雜的爛尾樓,接手之後又如何處理原來遺留的股權糾紛?2010年3月30日,記者聯繫了海航地產負責宣傳工作的人士,但該人士31日答覆記者稱,由於海控國際廣場的整體規劃目前還未正式出台,暫時還不方便接受媒體採訪。
4月1日,記者在海航地產公司的官方網站上查閱到了一則名為《海航地產成功競得海控國際廣場項目》的訊息,稱海航地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海航地產新城區公司以5.17億元的價格競得了控國際廣場。
當天下午,記者在信託大廈所在地段看到,大廈的圍牆外已經豎起了海航地產的廣告牌,廣告內容顯示,這棟大廈將被改建成為一座高達249米的高星級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