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於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的意思是真實的話未經加工,所以不美妙動聽;在句中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言不美
  • 拼音:xìn yán bù měi
  • 出處: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 注音字母:ㄒㄧㄣˋ ㄧㄢˊ ㄅㄨˋ ㄇㄟˇ
  • 用法:作賓語、定語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信言不美”。

成語故事

老子家鄉亳州是牡丹之鄉。有天,村里來了個賣“牡丹根”的人,把貌似牡丹根的狗尿蒺子樹根攤在紅布上,用動聽的言辭招攬顧客說:“一朵牡丹放紅光,光彩照人滿院香,花朵足樂喇拜說有盆口大,艷麗無比花中王。”
老子聽他說得那么美,便買了一株,回朵慨凳頁家後高高興興把它栽在院裡。不久那根便發了芽,長出了葉子,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遷舉永開花,而莖慢慢變粗,漸漸露出了狗尿蒺子樹的原形。
第二年春,村里又來了個賣牡丹的人。老子因上了一回當,便衝著賣牡丹根的人說:“你賣的是狗尿蒺子樹還是牡丹?”那人不多話,先是瞪了老子一眼,接著漫不經心、粗聲粗氣地說:“就這一堆,你想買就買,不想買拉倒!”老子覺得這人奇怪:他怎么不夸自己的貨呢?於是便買了一株,回家栽到院中。十天后地皮上拱出嫩芽,不久,那牡丹競開了十幾朵碗口大的花朵,招得左鄰右舍都來觀賞。老子高興極了,逢人便說兩次買牡丹花根的事。後來他著《道德經》,特地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寫進經中,意思是:真實的言辭不華美,華美的言辭不真實。

成語寓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信”和“美”,“善”和“辯”,“知”和“博”是三對矛盾,也是修行道德者在其過程中的三種不同體現,其實也是對真、善、美三方面內容的闡述。
“信言”,有人認為它是指誠信的人,有人認為它是指符合事物的道理,其實二者無本質區別。“善者”,有人認為是指美好的品格,有人則認為是指美好的事物或理論,它們的本質也無大的差異。
老子認為世界上真正誠信的人和符合事實的理論聽起來、看上去大都是不十分順耳的、美麗的,因為它們沒有任何的裝飾,而且又符合事實,而事實又往往是原始的、樸素的,沒有後天的任何加工;“美言”又往往是符合世人心理審美的一種現象,是經過人為加工的,看起來常常要比原始的更加誘人。“美言可以囑白道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面對這一矛盾,老子告訴人們,真正符合自然的,還是沒有任何加工成分的前者,這也符合老子一直所提倡的回歸自然之思想。老子對後天加工過的美的事物是抱有警惕的,因為它更容易讓人迷惑。但是,老子並不是反對正確的審美行為,如藝術創作、鑑賞、品評等,而是讓我們透過外表,明白事物的真相。元笑轎
阿諛奉承的人是可恥的,聽信阿諛奉承的人是可悲。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說,自己可以相信的、對自己真正有益的話不會好聽,但阿諛奉承的好聽話千萬不可以相信。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裡,我們要時刻回頭檢點自己,戒驕戒躁,在取得成績時保持清醒,不要在別人的誇獎和稱讚中迷失自己。

成語運用

  •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意思是真實的話未經加工,所以不美妙動夜櫻聽。
  • 運用示例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則非棄美矣。”
清·劉熙載嬸危慨《藝概·賦概》:“實事求是,因寄所託。一切文字不外此兩種。在賦則尤缺一不可。若美言不信,玩物喪志,其賦亦不可已乎!”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十章:“是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我必須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成語運用

  •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意思是真實的話未經加工,所以不美妙動聽。
  • 運用示例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老子疾偽,故稱‘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則非棄美矣。”
清·劉熙載《藝概·賦概》:“實事求是,因寄所託。一切文字不外此兩種。在賦則尤缺一不可。若美言不信,玩物喪志,其賦亦不可已乎!”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十章:“是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我必須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