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肽假說於1971年由Bloble和Dobberstin提出的:編碼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譯時首先合成的是N 末端帶有疏水胺基酸殘基的信號肽,它被內質網膜上的受體識別並與之相結合。信號肽經由膜中蛋白質形成的孔道到達內質網內腔,隨即被位於腔表面的信號肽酶水解,由於它的引導,新生的多肽就能夠通過內質網膜進入腔內,最終被分泌到胞外。翻譯結束後,核糖體亞基解聚、孔道消失,內質網膜又恢復原先的脂雙層結構。
![布洛貝爾 布洛貝爾](/img/e/1b0/nBnauQmNwczMxE2YxIGZ4YGZ2UDO1IGO4QmZ4EzMjJWNykTOlZGMlVjZjJ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基本步驟大致如下:1、SRP結合信號肽 2、核糖體錨著於內質網 3、新合成的多肽鏈進入內質網網腔 4、信號肽被切除 5、肽鏈合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