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經濟學》是2007年8月1日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生祥。該書說明的觀點與探索,其背後無不要體現一定的數學模型與邏輯關係,否則不可能構成一個獨立而完整的科學體系。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信用經濟學的提法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信用本身在個體經濟學中具有的狹義內涵,比如在信用—物質—信譽構成的微觀信用層面中,信用所包含的信息對稱、效率和效益、信用的責權利、信譽四個方面本身就具有個體經濟學的運動規律。
二是在總量經濟學中,關於信譽—信義—信仰層面構成的信用體系,就具有總量經濟學的運動規律。
研究信用經濟學離不開信用的意識、關係、制度、自在等經濟性探討,更離不開其中的信譽、公平、信義與商品、交易、價格之間經濟變化規律的遵循。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離不開從證券、債券、譽券的研究到信用的對稱、路徑、循環的研究;更離不開信用鏈、信譽機率的網路遞進研究,只有這樣才構成一部完整的信用經濟學體系。
其實信用與經濟學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金融行業可以說包羅萬象,有許多繁衍出來的行業都成為了交易的“中間人”,有的是中介,有的是平台,還有的是服務類,這些行業多多少少反映了,由於人與人,公司與公司,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信用受到了質疑,於是才繁衍出來的。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信用概論
第一節 信用的常用說法
第二節 信用的產生
第三節 信用的特性
第四節 信用即債
第五節 信用是普遍存在的
第六節 債的物證形式
第七節 信用的物性
第八節 債的信證形式
第九節 信用的心欲性
第十節 信用的選擇性
第十一節 信用資源
第十二節 信用的管理分類
第十三節 信用鏈的形成
第十四節 信“格”的信用史
第十五節 信用變革軌跡
第二章 信用穩定系統
第一節 心欲性與規則性
第二節 信用的鑑證
第三節 充分性和必要性
第四節 信用關係的形式
第五節 信用關係監護
第六節 嚴格建立對稱性互動關係
第七節 建立與信用關係相匹配的形式
第八節 建立信用反饋循環系統
第九節 信諾精神
第十節 信義教育
第三章 經濟信用關係
第一節 商品信用關係的確立
第二節 商品信用關係的建立
第三節 信用危機與效應
第四節 辯證地看待信用危機
第五節 商品信用的歷史進程
第六節 市場一體化的道路
第七節 社會信用關係穩定結構
第四章 信物同生
第一節 趨利避害形成債務
第二節 信物互生
第三節 信物交換
第四節 信用市場的橋樑
第五章 信用債的形成
第一節 債的法理形成
第二節 物權與智慧財產權
第三節 交易中的隱債
第四節 借貸之中的明債
第五節 眾生債相
第六章 虛擬信用
第一節 貨幣信用
第二節 信用衍生
第三節 信用政策
第七章 信用與賒銷
第八章 債的循環運動
第九章 信用力曲線
第十章 消費與生產的互信關係
第十一章 消費信用
第十二章 信用的流通
第十三章 信用會計
第十四章 信用設計
第十五章 公益信用
第十六章 典型信用
第十七章 信用交易
第十八章 信用服務
作者簡介
郭生祥,現定居澳大利亞悉尼,金融博士。在澳大利亞IPIEBANK研究所從事金融產品規劃與設計的精算工作,1997~2003年任主任,現任名譽主任、研究員。
多年來專心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精心設計金融產品,除廣泛運用於本職工作之中外,還針對當前中外市場價位差為特殊研究對象建立了著名的3c精算模型。
1988年至今,用數學手段研究信用精算模型,建立了微觀信用和巨觀信用研究系統,形成了整套信用科學研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