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處理與編碼第3版

信息處理與編碼第3版

《信息處理與編碼第3版》是2012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息處理與編碼第3版
  • 作者:賀志強,吳偉陵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526976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信息處理與編碼(第3版)》重點介紹信息處理的理論基礎以及實現的原理與方法。
   《信息處理與編碼(第3版)》分兩篇,總計7章。其中第一篇重點討論信息處理的理論基礎資訊理論;內容分為3章:無失真信源與信源熵,限失真信源與信息率失真函式,信道與信道容量。第二篇主要討論信息與通信系統中信息處理的主要原理、手段與方法;內容分為4章:信息與通信系統的最佳化,信源編碼,密碼,信道編碼。
   本書在原版本的基礎上增加了部分內容,並根據廣大讀者的要求,對書中的所有習題(除第4章)都提供了參考答案。全書概念清晰、文字流暢、深入淺出。
   本書作為教育部理工類重點教材,供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以及其相關專業使用,亦可作為信息、通信、電子等部門教學、科研以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第一篇 資訊理論基礎
第1章 無失真信源與信息熵
1.1 信源特性與分類
1.1.1 信源的統計特性
1.1.2 信源的描述與分類
1.2 離散信源的信息熵
1.2.1 信息熵和信息量的基本概念
1.2.2 熵的數學性質
*1.2.3 熵的公理化結構
1.3 離散序列信源的熵
1.3.1 離散無記憶信源的序列熵H(U)與訊息熵HL(U)
1.3.2 離散有記憶信源的序列熵H(U)與訊息熵HL(U)
1.4 互信息
1.4.1 單個訊息的互信息
*1.4.2 訊息序列的互信息I(U;V)
1.4.3 信息不增性原理
1.5 冗餘度
1.6 連續信源的熵與互信息
習題
第2章 限失真信源與信息率失真函式
2.1 引言
*2.2 R(D)函式的性質
2.3 離散信源R(D)函式的計算
2.3.1 等機率對稱性失真信源R(D)函式的計算
*2.3.2 一般情況下的參量表達式
*2.3.3 R(D)函式的疊代算法
2.4 連續(模擬)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式R(D)
習題
第3章 信道與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分類與描述
3.1.1 信道的分類
3.1.2 信道描述
3.2 無干擾離散信道
3.3 離散單個訊息(符號)信道及其容量
*3.4 離散訊息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3.4.1 無記憶離散訊息序列信道
*3.4.2 有記憶離散訊息序列信道
3.5 連續信道及其容量
3.5.1 連續單個訊息信道及其容量
3.5.2 一般迭加性干擾的單訊息連續信道
3.5.3 限時限頻限功率的白色高斯噪聲信道
*3.5.4 有公共約束的連續訊息序列信道
3.6 信道容量代價函式C(F)及信道冗餘度
3.6.1 信道容量代價函式C(F)
3.6.2 信道冗餘度
3.7 多用戶信道
3.7.1 引言
3.7.2 多址信道
*3.7.3 廣播信道
*3.7.4 相關信源的多用戶信道
習題
第二篇 信息處理的實現方法
第4章 信息與通信系統的最佳化
4.1 信息與通信系統的物理和數學模型
4.2 信息與通信系統的單指標最佳化
習題
第5章 信源編碼
5.1 無失真信源編碼
5.1.1 等長編碼定理
5.1.2 變長編碼定理
5.1.3 最佳變長編碼--哈夫曼編碼
*5.1.4 算術編碼
*5.2 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5.3 矢量量化編碼
*5.3.1 最佳標量量化編碼
*5.3.2 矢量量化編碼
5.4 預測編碼
5.4.1 預測編碼的基本原理
5.4.2 預測編碼的基本類型
5.5 變換編碼
5.5.1 正交變換的基本數學知識
5.5.2 幾種主要變換編碼
*5.5.3 小波變換編碼
5.6 傳真編碼
5.6.1 檔案傳真的基本特性
*5.6.2 三、四類傳真機的實用化壓縮編碼
5.7 語音壓縮編碼
5.7.1 波形編碼ADPCM基本原理
5.7.2 參量編碼的線性預測編碼器LPC
5.7.3 混合編碼的各類方法
*5.7.4 低延遲碼激勵線性預測(LD-CELP)編碼器
*5.7.5 共軛結構--代數碼激勵線性預測編碼器
*5.7.6 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語音編碼
5.7.7 寬頻語言編碼
5.8 圖像編碼
5.8.1 第一代視頻壓縮編碼
5.8.2 第二代視頻壓縮編碼
5.8.3 新一代視頻編碼標準
習題
第6章 密碼
6.1 密碼學的基本概念
6.2 保密學的理論基礎
6.3 序列(流)密碼
6.4 分組(塊)密碼
6.5 公開密鑰密碼
6.6 認證系統
6.7 模擬訊息加密體制
*6.8 GSM的鑒權與加密
習題
第7章 信道編碼
7.1 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
7.2 線性分組碼
7.2.1 線性分組碼的基本概念
7.2.2 生成矩陣和監督矩陣
7.2.3 對偶碼
7.2.4 系統碼的編碼與解碼
7.2.5 漢明碼
7.3 循環碼
7.3.1 循環碼的基本概念
7.3.2 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和生成矩陣
7.3.3 循環碼的監督多項式和監督矩陣
7.3.4 編碼與解碼電路
7.3.5 循環碼的增長與縮短
7.3.6 循環冗餘校驗
7.4 BCH碼
7.5 卷積碼
7.5.1 卷積碼編碼
7.5.2 卷積碼的解碼
*7.5.3 卷積碼的距離特性
7.6 糾正突發錯誤碼
7.7 交織碼
7.8 級連碼
*7.9 信道編碼的性能界限
*7.9.1 信道編碼定理
*7.9.2 信道編碼的構造性能界限
7.10 近仙農限的信道編碼
7.10.1 產生背景
7.10.2 Turbo碼編、解碼結構
7.10.3 LDPC碼
7.11 高效率信道編碼TCM
7.11.1 TCM提出的背景
7.11.2 兩類距離的概念
7.11.3 Ungerboeck子集劃分理論
7.11.4 TCM的實現
7.11.5 TCM的套用
習題
附錄 習題參考答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