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對稱下P2P網路借貸行為的實證研究

《信息不對稱下P2P網路借貸行為的實證研究》是張珏敏撰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息不對稱下P2P網路借貸行為的實證研究
  • 作者:張珏敏
  • 發表時間:2014-04-01
  • 論文來源:西南財經大學
  • 分類號:F831.2;F832.4
論文摘要,引文格式,

論文摘要

2005年3月,全球首家P2P網路借貸公司Zopa在英國成立。Zopa的出現為當今社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投融資渠道,這種新的模式得到廣大投融資者的認可,並逐漸參與其中。此後的10年間,P2P網路借貸得到了迅速發展,歐美幾家發展較好的P2P網路借貸公司(Zopa、Prosper、Lending Club)也已獲得了主流投資機構的垂青,其參與成員及成交規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2006年以拍拍貸成立為標誌,我國P2P網路借貸平台也開始快速發展。然而快速發展伴隨著各種問題及風險的暴露:中間賬戶監管缺位風險、擔保與關聯風險、非法集資風險、財務披露風險等逐漸受到關注,並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銀監會與人民銀行於2011年8月聯合發文,讓投資者警惕P2P網路借貸風險。檔案表示,P2P網路借貸在我國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存在監管及制度上的空白,提醒投資者關注受益的同時注意防範風險,同時提示其他傳統金融機構對P2P網路借貸的防範,以規避風險的跨界傳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13年“兩會”答記者問時提到,新金融形式(如:P2P網路借貸)對傳統金融機構帶來的挑戰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需要做到的是如何面對及適應這些新的發展及挑戰,同時,這些創新模式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相應的風險,因此我們要加快步伐學習,及早地吸取經驗教訓,不斷地更新規章制度和監管標準,這樣就能使整個金融行業保持一個建行的發展方向。上到各個監管機構、下到廣大投資者都開始重視P2P網路借貸,P2P網路借貸的各方面信息進入大眾視野,並得到深入地討論和研究。P2P網路借貸的發展正是融合網際網路技術與思想,而誕生的一種新的金融模式,突破的傳統民間金融中熟人社會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借貸雙方的需求。P2P網路借貸(Peer-to-Peer)簡稱“人人貸”,是指貸款人和借款人通過網路中介平台進行資金借貸的行為,其中網路中介平台作為服務方,撮合借貸雙方進行信息互動、信息確認和其他能促進交易成功的服務,然而僅作為中介服務,不承擔資金借貸中的債務債權行為。具體的服務內容包括:個人信息認定、投資諮詢、貸款審查、貸款追償等等。P2P網路借貸與傳統金融機構一樣,是連線借款人與貸款人的橋樑,然而作為一種新的機構,正獨立於正規金融機構體系之外。作為新興的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廣大投融資者的借貸需求。在“被遺忘的金融市場”做了普惠金融意義的事情。而其形成的市場化、信用、技術機制也對金融改革影響深遠。P2P網路借貸的出現,不僅體現在技術手段上的革新(將金融與網際網路相結合),更改變了大眾對金融市場的認識,讓大眾對金融市場的有了更新的認識,體現了金融市場和網際網路結合後的巨大能量。在短短的幾年時間,P2P網路借貸不論從成交金額上還是參與人數上在國內都有巨大的突破。平台發展方面,2012年末,P2P網路借貸平台超過100家,成交金額方面,借貸餘額超過100億,參與人數方面,總人數超過5萬人,若是加上尚未統計的P2P線下業務,其成交金額和參與人數還將進一步增加。在我國,相比於傳統的銀行貸款形式,P2P網路借貸呈現以下特點:借貸參與者的廣泛性、交易方式的靈活性和高效性、風險性和收益雙高。綜上所述,P2P網路借貸滿足了市場需求,實現了社會效益,是普惠金融的有效補充,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個人經營消費貸款以及個人投資理財的龐大市場需求。但是上述特點也包含如下三點:參與者廣泛,資金進出靈活,風險較高。這三點構成了監管層最擔憂的問題,也是監管技術上最難操作的方面。在P2P網路借貸模式中,點對點的信息交換和資金流動帶來了相關參與者對風險的擔憂,在這樣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融資者和投資者由此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成為P2P網路借貸運行的最大障礙,加之P2P網路借貸運行目前還存在諸如法律監管缺失、政府監管空白等,從而導致其低借款成功率、高借款利率以及貸款逾期等現象的進一步惡化。本文研究目的在於通過對P2P網路借貸行為及其借款成功率及借款利率影響因素的研究,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我國P2P網路借貸行業的參與者與監管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從而讓其儘可能地發揮出其應有的投融資作用,以此促進P2P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增強我國金融市場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本文研究架構如下:第一部分首先闡述選題背景及意義,同時對P2P網路借貸概念進行解釋,講述網路借貸與網際網路金融的關聯性。第二部分對國內外當前著名的P2P網路借貸平台進行簡要介紹,分別講述了Zopa、Lending Club、Prosper、拍拍貸、宜信、紅嶺創投的借貸模式,並對其進行了比較總結,發現我國P2P網路借貸在借鑑外國經驗的同時,還進行本土創新,如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等。最後整理以往學者對P2P網路借貸的各項理論、實證研究的文獻,主要涉及以下三大研究領域:(1)P2P網路借貸平台的研究;(2)P2P網路借貸的理論研究;(3)對P2P網路借貸的實證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借款成功率及借款利率高低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運用信息不對稱理論對P2P網路借貸進行研究,首先論述P2P網路借貸行業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原因,包括(1)網路技術原因,借貸雙方在網路借貸過程中將各自的信息上傳至網路平台上,然而由於網路在“空間”或“時間”存在各種原因,使得信息接收方不能有效地對已有信息進行篩選和理解,從而導致了雙方的信息不對稱;(2)投機主義原因,網路借貸雙方在借貸過程中不會進行實質性的面對面溝通,貸款者只能通過網路平台上現有的信息進行判斷。因此,有的借款人就有會利用這種情況,包裝自己,欺騙貸款者,獲得借貸資金。其次,此部分還闡述在信息不對稱下P2P網路借貸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逆向選擇下不僅產生高借款利率,同時還會存在信貸配給,使得一部分人獲得借款,而另一部分人未能成功獲得借款,導致較低借款成功率;同時,道德風險的存在導致較低的借款成功率及較高的借款利率。第四部分對P2P網路借貸低借款成功率及高借款利率影響因素進行模型設計,並根據前文的文獻綜述及理論研究做出相關假設及變數的選取,分別選取了個人信息、擔保信息、借款標的信息三大基本變數,包括13個獨立變數,同時運用爬蟲程式在拍拍貸網站進行數據挖掘,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統計及描述,對進行第五部分的實證分析做鋪墊。第五部分主要利用第四章的模型及統計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分別研究借款成功率及借款利率的影響因素,並提出相對合理的解釋。實證分析發現:(1)借款成功率影響因素方面:借款利率與借款成功率呈現非線性關係,借款人年齡、借入信用、借款成功次數、按期還款次數與借款成功率呈正向關係;借款流標次數、借款期限與借款成功率呈反比關係,借款人流標次數越多、借款期限越長,貸款人出借意願越低,其借款成功率越低;性別方面可以看出,女性與借款成功率呈正比,男性呈反比,表明女性的借款成功率相對於男性來說較高,且能促進借款成功率的提高;安全標和非提現標能增加貸款人的出借意願,提高借款成功率;借出信用、借款金額對借款成功率沒有顯著影響。(2)借款利率方面:可以發現借款人年齡與借款利率呈正向關係,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借款利率逐漸降低;性別方面可以看出,女性與借款利率呈反比,男性呈正比,表明女性的借款利率相對於男性來說較低。借入信用、借款成功次數、按期還款次數與借款利率呈反比關係;借款流標次數、借款期限與借款利率呈正比關係,借款人流標次數越多、借款期限越長,其借款利率越高;安全標和非提現標能有效降低借款利率;借出信用、借款金額對借款成功率沒有顯著影響。第六部分,本節主要對全文進行總結,並提出相關建議。分別總結了我國P2P網路借貸借款成功率及借款利率的影響因素,同時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現象,對我國P2P網路借貸行業發展提出相應的意見,包括完善我國徵信體系、加強風險監管、制定相關監管法規、採取團隊貸款制度等,旨在為我國未來P2P網路借貸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良好發展。本文的創新之處是在以往學者的基礎上,論述P2P網路借貸在信息不對稱下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並運用爬蟲程式,抓取P2P網路借貸平台上的真實交易數據,進行實證研究。

引文格式

張珏敏. 信息不對稱下P2P網路借貸行為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