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盛

信德盛,號壺中天,生於1958年4月,淄博市博山區人,1978年就職於淄博市博山美術琉璃廠,從事內畫、刻瓷、篆刻、陶瓷設計等工作,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廣慶、孫即傑、陳貽謨,學習和從事琉璃內畫藝術。1989年畢業於淄博市函授大學美術專業,1992年創辦“壺中天陶藝有限公司”,任職經理,從事陶瓷藝術的研究、創作和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德盛
  • 籍貫淄博市博山區
  • 就職企業:壺中天陶藝有限公司
  • 字號:壺中天
  • 出生時間:1958年4月
人物經歷,媒體報導,所獲榮譽,

人物經歷

2004年授予“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2007年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鼻煙壺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淄博分會理事、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聘研究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刻瓷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山東省陶瓷工業協會事秘書長、淄博市工商聯合會執委。60多件作品在全國、省、市展評中獲獎。擅長藝術陶瓷專業中的刻瓷藝術,具備美術設計、玻璃內畫、書畫、篆刻等藝術專長。自2000年起,歷時15個月,完成了創記錄的直徑1.6米巨形刻瓷大盤,從泥料製作、坯體成型、產品燒成到刻瓷盤畫面設計、刻瓷製作,各道工序均由信德盛一人完成。

媒體報導

2002年7月,中央電視台1台《新聞》報導淄博市博山區壺中天陶藝有限公司信德盛研製中國最大的刻瓷盤“1.6米”。2003年8月中央電視台9台,報導信德盛於全國最大的刻瓷盤“水滸英雄譜”一百零九將,並多次在省、市、區新聞媒體報導。2002年在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中心路公園廣場陶瓷琉璃三維立體亮塔,三個斜面中心分別鑲嵌著直徑1.6米巨型刻盤“顏山孝水”、“泉河風光”、“樵嶺洞天”,這是博山景點的形象工程。

所獲榮譽

成就及榮譽
2002年8月作品1.6米刻瓷巨盤“水滸英雄譜”榮獲第一屆全國刻瓷藝術大獎賽一等獎。 2002年8月作品刻瓷巨盤“顏山孝水”榮獲第一屆全國刻瓷藝術大獎賽一等獎。  2002年10月作品1.6米刻瓷巨盤“水滸英雄譜”榮獲第七屆全國陶瓷設計創新評比三等獎。  2003年10月作品1.6米刻瓷盤“蘭亭序”獲山東省陶瓷大獎賽一等獎。 2004年8月大型刻瓷屏風“煙江疊嶂圖”獲第二屆全國刻瓷藝術大獎賽一等獎。  2004年8月大型刻瓷屏風“瑞雪迎春圖”獲第二屆全國刻瓷藝術大獎賽一等獎。  2004年8月大型刻瓷屏風“煙江疊嶂圖”獲山東陶瓷精品大獎賽一等獎。  2005年9月合成骨瓷釉下青花盤“觀音三十二寶相圖”榮獲山東陶瓷精品大獎賽一等獎。  2006年9月合成骨瓷釉下彩簡筆畫一組十二件榮獲山東陶瓷設計創新一等獎。 2007年8月刻瓷鼓瓶“百鶴圖”榮獲“泰山杯”山東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中一等獎。 2008年8月刻瓷瓶“臨河敘”榮獲第四屆全國刻瓷藝術大賽金獎。  2009年9月刻瓷瓶“孔子七十二弟子”榮獲第五屆全國刻瓷藝術大賽金獎。  2010年8月釉上彩“觀滄海”榮獲山東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中金獎。  2010年8月刻瓷瓶“四季平安”榮獲山東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中銀獎。  2010年9月刻瓷盤“大學”榮獲中國陶協舉辦的首屆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金獎。
在琉璃上創作微雕的人
——記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信德盛  摘自《中國陶瓷畫刊》2011年8月10日第15期   壺中天主人信德盛先生是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叔、中國陶瓷工藝協會刻瓷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信德勝先生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進入博山美術琉璃廠,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廣慶、孫即傑學習內畫,功底深厚。八十年代末下海經商後主要研習刻瓷藝術,並先後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貽謨、張明文等諸先生。2000年設計生產中國最大盤(直徑1.6米)在第七屆全國陶瓷藝術創新評比獲得三等獎、在2002—2010年山東省陶瓷藝術創新作品評比中,連續八年獲得12金4銀的佳績,可以說信德勝大師是陶瓷、琉璃雙棲的大師,在山東省陶瓷界和琉璃界均有較高的名望。 1989年離開博山美術琉璃廠的信德勝開始研究刻瓷技藝,由於在博山美術琉璃廠內畫組師從孫即傑、張廣慶先生學習內畫十幾年,因此繪畫功底十分深厚,他對《芥子園畫譜》曾經數十次臨摹,而後又借鑑元四家的傳統技法,特別是對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尤為推崇,在此期間先後創作出《瑞雪迎春》、《古人詩意》、《煙江疊嶂圖》、《蘭亭序》和《顏山孝水》等作品,其中《顏山孝水》等大型刻瓷盤用來裝點博山區中心路花園。信德勝的人物畫取法八大山人和近代的蔣兆和、范曾、戴敦邦等人,創作的人物簡筆畫獨樹一幟,從獨釣寒江雪的釣者到醉酒的詩仙李白,人物刻畫栩栩如生,特別是用24塊長1.5米,寬0.8米的瓷板繪製的《歷代書畫家》更是有獨到的特色,瓷板下方繪製人物,上方臨摹其代表作,如王羲之,下方刻制其像,上方則是其代表作《蘭亭序》。此種創作理念尚無人採用。  從1990年6月起,受陶瓷刻瓷的啟發,信大師開始在琉璃瓶等器皿上進行刻制實驗,在孫即傑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他利用琉璃瓶的器型、色彩的不同,先後創作出《三教合一》、《竹林七賢》、《山水》、《螳螂捕蟬》、花、鳥、草、蟲等一大批作品,受到收藏界的一致好評,藏家踴躍購藏,特別是他的《山水》瓶,吸收了孫即傑先生的建議,充分利用琉璃瓶色彩的變化,襯以特殊的手法,用琉璃瓶的本色作為藍天的底色,再襯以白雲和深淺,遠近不同的刻制手法而形成山、水、樹的層次感,從而塑造出一片天高雲淡,靈山秀水之感;《 蟈蟈 》瓶充分利用琉璃瓶的空靈感把兩隻躍躍預斗的草蟲表現的活靈活現,琉璃瓶採用的造型又恰恰是葫蘆瓶,葫蘆本來是裝蟈蟈的,在此之上繪蟈蟈真是匠心獨運,這件作品減一筆缺少神韻,多一筆充滿呆板,真乃神來之筆。 2010年,受陶瓷微雕的啟發,信大師開始在琉璃瓶上嘗試微雕,然陶瓷和琉璃的材質不同,據信大師介紹,琉璃的材質偏滑軟,在上面刻字比陶瓷更不容易掌握,如何克服這一困難?信大師冥思苦想,先後十幾次使用不同的刻刀進行創作,均不得要領,最終在一位著名的刻刀製作者的幫助下,信大師改良了傳統的刻刀,並用秘制的材料製成刀頭,才得以創作出了精美的琉璃微雕作品。一年多以來,信大師先後用琉璃瓶創作出孔子的《大學》、《論語》和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等多件微雕作品。近日又在集中精力創作老子的《道德經》和佛教的《金剛經》。  筆者在創作現場看到,信大師正在創作的老子《道德經》,採用的是藍色的琉璃瓶,在十幾倍放大鏡下藉助燈光一筆一划地創作,刻出來的字只有米粒大小,不放在放大鏡下很難看出來,倘若用十幾倍的放大鏡欣賞字字筆畫清晰,結構井然有序。信大師說,這樣高強度的工作每天只能進行兩個小時,時間長了眼睛和脖子都受不了。記得有位著名書法家曾說過:“書法講究大字宜密,小字宜疏。”信大師的書法師出二王一路,又多臨習米芾的《苕溪帖》和《蜀素帖》及黃庭堅的《松風閣》,既清新雅致又有米蘇之個性,體現在微雕作品中疏朗之風躍然瓶上,字雖只有米粒大小但筆畫交代清楚,運筆流暢,筆筆到位,頗有大家風範,這也是信大師曾經在內畫瓶反寫小字多年練就的基本功。 筆者多方查閱資料,尚未發現國內外有在琉璃瓶上進行微雕創作的先例,信大師可以說是一個首創,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時,他謙虛地說,只是受陶瓷微刻的啟發,才會在琉璃上進行微雕創作。不敢妄稱首創,只求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報老師,回報社會。虛懷若谷,從藝嚴謹,相信信大師的琉璃微雕藝術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刻琉璃心得
信德盛 雖然刻瓷在陶鎮越來越普及,然而在時下這個利慾薰心的年代,很少有人再沉下心來慢慢感悟那種純手工刻瓷帶來的創作感受,大量的機械化充斥其中,少了許多靈氣,多了許多銅臭。 在和孫即傑老師多次溝通的基礎上,我提出了許多琉璃瓶的造型的構想,孫老師幫助我潤色並親自指導工人現場製作,通過我們師徒的共同努力終於完成了十幾款琉璃瓶。看著這些瓶子我產生了創作欲望。張明文先生在陶瓷瓶上創作微刻,我也想試著在琉璃瓶上創作微刻,經過多次嘗試,也算成功了。然而,碩大一個琉璃瓶只刻一面微刻會令人感覺太單調,因此我又發揮了當年國內畫的專長再搞創作,我在葫蘆瓶上畫蟈蟈、螳螂、蝗蟲等昆蟲;在梅瓶上畫梅蘭竹菊;在球瓶上畫鵪鶉、鷺鷥、白鶴等鳥禽。瓶型不同,刻制的圖案也不同,一面是圖案,一面是微刻的《道德經》、《金剛經》和歷代美文,給觀者帶來美的享受。  如果說刻瓷是中國畫種的潑墨山水有淋漓之感,那么刻琉璃則是工筆畫法,需要有輕重緩急的變化。如蟬的刻制,其頭部、身軀要重錘刻制,刻痕要深;蟬翅的處理則需要輕描淡寫,突出“薄如蟬翼”的感覺。  另外,還要多留心觀察生活。每逢天氣還的時候我有上山的習慣,清晨走進大山既鍛鍊了身體同時又近距離的觀察了山中的昆蟲、鳥禽。有時看一隻螳螂的覓食會看上半個小時,昆蟲的一舉一動我都用攝像機記錄下來,回去後再反覆琢磨。在接近大自然的同時我也很注意臨摹歷代花鳥大師的作品,無論是宋徽宗還是齊白石,我都細心臨摹,還對搞創作很有幫助。  以上幾點只是從事琉璃刻制前後的一點心得,一管之見。
小小方寸勝似大千
早在數千年前,我國已有微雕藝術品傳世,被譽為“神工鬼斧,絕世之技”。然而,在流光溢彩的琉璃上進行微雕創作,信德盛可謂“第一人”。琉璃之美,存於光影遊戲之間,微雕之精,流於人物靈犀之顛。影有影意,卻令光愈加曼妙;人有人情,卻使物更具靈性。細細體味,竟別有一番細膩的韻味,方寸空間卻含藏萬千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