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孟憲章,別名孟新周,又名金城,出生於河北省薊縣瓦窯莊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1928年8月又考入北師大民教研究班,1930年9月畢業時,加入反帝大同盟。 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信修擔任了遷安縣教育館館長兼師範學校教員,隨後又任遷安縣抗日救國會主任,從事抗日救亡運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修
- 別名:孟憲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革命者信修,個人履歷,人物生平,個人其它信息,和尚信修,
革命者信修
個人履歷
信修(?—1976年),原名孟憲章,別名孟新周,又名金城,出生於河北省薊縣瓦窯莊(現幫溝鄉)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人物生平
1920年,信修考入薊縣中學,1924年—1925年進華美國文專修班讀書,後任國小教員。1928年8月又考入北師大民教研究班,1930年9月畢業時,加入反帝大同盟。10月,任河北省新城縣民教館主任。1931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冬被捕入獄。1935年至1936年底在天津大眾報社任編輯。1937年1月,到房山縣簡易師範學校任教員。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信修擔任了遷安縣教育館館長兼師範學校教員,隨後又任遷安縣抗日救國會主任,從事抗日救亡運動。?
隨著抗日鬥爭形勢的發展,遷(安)灤(縣)蘆(龍)聯合縣組建,信修任聯合縣辦事處主任,領導當地人民開展抗日鬥爭。1939年4月,信修受組織派遣,加入包森領導的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第十三支隊,任第九大隊政治指導員、宣傳科長。1941年,調八路軍第十三團政治處任宣教股長。?
1942年7月,信修奉命率武工隊進入青龍山區。先在花廠峪落腳,進行抗日政策的宣傳和組織發動民眾,建立抗日武裝。?
1943年初,日本侵略者調集大批軍隊清剿在長城一帶堅持抗日的武工隊和游擊隊,實行“三光”政策。信修等領導的抗日游擊區難以擴大和鞏固,抗戰進入最艱的階段。為了粉碎日軍企圖撲滅抗日火焰的陰謀,中共十三地委決定撤銷臨撫凌青綏聯合縣,將其分為關外的凌(源)青(龍)綏(中)聯合縣工委與辦事處(即縣政府),臨榆、撫寧劃入關內組成聯合縣。信修擔任凌青綏聯合縣辦事處主任兼民政科長。?
1943年4月,在青龍縣東部山區靴腳溝建立了凌青綏聯合縣工委黨校,信修任校長。後因日軍大舉進兵,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黨校被迫停辦。在近半年時間裡,黨校共培訓150餘名抗日幹部。?
1943年秋,為深入開闢凌源等熱東地區,以便打通一條與承(德)平(泉)寧(城)聯合縣聯繫的通道,凌青綏工委又派齊英(又名郝友)到建昌嶺上組建嶺上武工隊,在凌源與建昌交界地帶開闢抗日游擊區。為了加強各游擊區之間的聯繫,冀東區東北工作委員會和凌青綏工委組建和領導了一條由青龍至葉柏壽的地下交通聯絡線,建立了點線聯繫,為輸送抗日幹部、派遣地工人員、傳遞軍事情報、開闢和鞏固游擊區做了大量工作。信修作為凌青綏聯合縣辦事處主要負責人,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5年春,凌青工委和辦事處撤銷,組建了黨政軍民合一的領導機構——第十六地分委和十六專署駐錦熱辦事處,信修任辦事處主任。同時成立撫(寧)青(龍)聯合縣和凌綏興(城)聯合縣工委、辦事處,信修任辦事主任。隨後,信修等在凌綏興地區開展減租減息、抗日擁軍活動,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斷擴大隊伍和游擊區,使這一地區的抗日鬥爭又有了新的轉機。?
1945年8月,蘇聯紅軍後貝加爾方面軍向熱河日軍發起攻勢,8月31日,信修率領100餘人的游擊隊接收了綏中縣城,迫使敵偽投降。?
個人其它信息
解放戰爭時期,信修先後擔任了遼西專署秘書主任、副專員,朝(陽)錦(州)義(縣)中心縣委書記兼地區支隊政委,義縣縣委書記。解放後,信修歷任中共寧都地委宣傳部長、江西省委黨校副校長、江西師範學院副院長。1976年9月病逝。?
和尚信修
[清]僧。住海幢寺。番禺呂堅贈以詩云:“巨然法屬古沙彌,煙雨名家米虎兒。”原註:“時方作畫。”《遲刪集、嶺南畫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