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

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

《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是十幾位高校教師寫給學生們的幾十封書信。這是些普通的信件,但其中討論的卻是一個不尋常的話題——信仰。在娓娓道來的家常話語中,在充滿個性的思路言說中,師生們探討了人類心靈世界中的這一敏感而奇妙的話題。什麼是信仰,怎樣來把握信仰?信仰對社會有何意義,對人生有何意義?是否沒人都需要信仰,是否人人都具有信仰?當代大學生應該做出怎樣的信仰選擇,樹立起怎樣的信仰呢?……《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線索。《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課題“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結項成果,入選新聞出版總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雙百”出版工程重點出版物。

基本介紹

  • 書名: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
  • 作者:劉建軍 等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頁數:246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青年出版社
  • 外文名:Belief Letters
  • 類型:教育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31312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課題“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結項成果,入選新聞出版總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雙百”出版工程重點出版物。

作者簡介

劉建軍,1963年10月生,山東博興人。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哲學系,獲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與研究。已出版個人著作5部,合著60多部,發表論文140餘篇。主要著作有:《馬克思傳》《馬克思主義信仰論》《追闖信仰》《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愛國主義教程》《思想理論教育原理新探》等。

圖書目錄

信仰的意義/1
01.必須相信點兒什麼,生活才能繼續/2
02.信仰:超越現實的強大力量/8
03.信仰的缺失與信仰的渴望/18
04.人生征途的理想之光/26
05.追求卓越與享受平凡/32
06.一塊潔淨的心田、一種寧靜的心境、一個遠大的目標/42
信仰的辨析/51
07.談相信、信念與信仰的區別/52
08.物質、精神與信仰/60
09.談談信仰與宗教/68
10.理想點兒好,還是現實點兒好?/74
11.慎重選擇人生信仰/82
生活的信仰/91
12.我應該樹立什麼樣的生活理想?/92
13.我有這樣的理想難道錯了嗎?/98
14.調整好心態,用心經營大學行程/106
15.與國防生談軍人的價值/114
16.我的好工作在哪裡?/122
宗教的信仰/131
17.為什麼有的科學家也信教?/132
18.與有信教意向的同學談信仰,142
19.與信教學生談信仰的自由/150
20.談談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160
21.不論是否信教,都要有內心約束/170
科學的信仰/177
22.因為信仰,向死而生/178
23.當代中國的共同理想與追求/186
24.談談對黨的信任/196
25.談談對法律的信仰/204
26.與入黨積極分子談信仰/214
27.與信仰一路同行/224
作者團隊/233

序言

在當前的中國,“信仰”這樣一個原本有點私密的詞成了一個相當熱門的公共話題。一時間,不同領域和階層的人們都談論起“信仰”來了——這無論如何是不同尋常的。它或許能說明,在當代中國社會,在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信仰”成為一個不能不談的重大問題了。
這種情況在大學校園也得到了印證。這是不足為奇的,因為校園是社會面貌的風向標,而青年學子則是社會中最活躍的一群。大學生們在經歷了高考的衝殺後,進入平靜的大學校園,也終於可以思考一些社會人生的問題、一些大本大原的問題,其中就包括理想、信念、信仰這類問題。
老師們也在思考,特別是那些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老師們。不但思考,而且對話,與大學生們進行著對談。在課堂上,在網路上,以及在一起去食堂的路上,師生們進行著思想感情的交流。本書所收錄的二十多封書信,就是這種對話和對談的一些記錄。說是“記錄”,當然並不是最原始的東西,而是經過了梳理、加工和潤色。但是,這些書信絕不是在大學生活之外人為地憑空“做出來”的。其中涉及的話題,都是從學生中來,從上千份相關的調查詢問中來。有的同學可能會對其中的一些段落覺得熟悉。
信仰是複雜的精神現象和社會現象。到現在為止,並沒有哪一門科學能夠把這一現象說個一清二楚。因此,大家也都是在探索。老師們說的一些道理,未必就是確定的答案,而不過是提供一些思考的線索。參與本書寫作的老師們深知這一點,因而願意繼續進行這方面的探索與交流。書信後面附有老師們的個人簡介和聯繫方式,如果有同學對哪位老師的信有共鳴,或有疑問,可以進一步與老師探討。我們保證,你一定會受到歡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