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神功

俠客行神功

金庸武俠電視劇中最強最無敵的絕世神功,在吳健版《俠客行》第37集,38集,39集,40集中出現。24句詩分刻在24間石室中,其中有圖形註解。任意一招都能使武林人士廢寢忘食,數十年連寫信的時間都沒有,少林武當掌門人更是因為看了其中一招拋棄各自門派絕學前往俠客島專研,但數百名高手用時三十餘年未能參透。最後被不識字的主角石破天所悟,成為一位震古爍今、天下無敵,古往今來,不可企及的武學大宗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俠客行神功
  • 別名:太玄經
  • 創始人:俠客祖師
  • 修煉者:石破天、龍木島主、張三李四
  • 武功出處:俠客島
神功威力,神功全文,神功由來,神功內容,

神功威力

石破天在俠客島悟出神功之後,功力大增,情不自禁的施展武藝,龍木島主見狀後,便出掌相邀,他二人的武功,當世已找不出第三個人來,可是二人聯手,仍是敵不住石破天新悟的神妙武功。本來二人若是立即收招,石破天自然而然的也會住手,但二人均要試一試這壁上武功到底有多大威力,四掌翻飛,越打越緊。他二人掌勢越盛,石破天的反擊也是越強,僅僅是三個人的掌風掌力,亦將刻有太玄經的石壁震酥,從而毀了此鬥神功。

神功全文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神功由來

要說俠客行神功的由來就要先說說俠客島
在電視劇《俠客行》中,俠客島在中原武林人士的描繪中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地方。島上的賞善、罰惡二使前往大陸,向各大幫派幫主發出銅牌,邀請至島上喝一碗臘八粥,不願前往的幫派即遭二使滅門。三十年中有三批武林高手前赴俠客島,竟無一人回還,俠客島之行已被視為死亡之途。
俠客行神功
而第四批武林高手上島後,才知道島上並非想像的那樣。
俠客島有兩位島主,龍島主和木島主。龍島主講述:“四十年前,我和木兄弟訂交,意氣相投,本想聯手江湖,在武林中賞善罰惡,好好做一番事業,不意甫出江湖,便發現了一張地圖。從那圖旁所注的小字中細加參詳,得悉圖中所繪的無名荒島之上,藏有一份驚天動地的武功秘訣……”
“……地圖上這座無名荒島,便是眼前各位處身所在的俠客島了。不過俠客島之名,是我和木兄弟到了島上之後,這才給安上的。那倒也不是我二人狂妄僭越,自居俠客。其中另有緣故,各位等會便知。我們依著圖中所示,在島上尋找了十八天,終於找到了武功秘訣的所在。原來那是首古詩的圖解,含義極是深奧繁複。我二人大喜之下便即按圖解修習。
“唉!豈不知福兮禍所倚,我二人修習數月之後,忽對這圖解中所示武功生了歧見,我說該當如此練,木兄弟卻說我想法錯了,須得那樣練。二人爭辯數日,始終難以說服對方,當下約定各練各的,練成之後再來印證,且看到底誰錯。練了大半年後,我二人動手拆解,只拆得數招,二人都不禁駭然,原來……原來……”
他說到這裡,神色黯然,住口不言。木島主嘆了一口長氣,也大有鬱郁之意。過了好一會,龍島主才又道:“原來我二人都練錯了!”
群雄聽了,心中都是一震,均想他二人的徒弟張三李四武功已如此了得,他二人自然更是出神入化,深不可測,所修習的當然不會是尋常拳腳,必是最高深的內功,這內功一練錯,小則走火入魔,重傷殘廢,大則立時斃命,最是要緊不過。
只聽龍島主道:“我二人發覺不對,立時停手,相互辯難剖析,鑽研其中道理。也是我二人資質太差,而圖解中所示的功夫又太深奧,以致再鑽研了幾個月,仍是疑難不解。恰在此時,有一艘海盜船飄流到島上,我兄弟二人將三名盜魁殺了,對餘眾分別審訊,作惡多端的一一處死,其餘受人裹脅之徒便留在島上。我二人商議,所以鑽研不通這份古詩圖解,多半在於我二人多年練武,先入為主,以致把練功的路子都想錯了,不如收幾名弟子,讓他們來想想。於是我二人從盜伙之中,選了六名識字較多、秉性聰穎而武功低微之人,分別收為徒弟,也不傳他們內功,只是指點了一些拳術劍法,便要他們去參研圖解。
“那知我的三名徒兒和木兄弟的三名徒兒參研得固然各不相同,甚而同是我收的徒兒之間,三人的想法也是大相逕庭,木兄弟的三名徒兒亦復如此。我二人再仔細商量,這份圖解是從李太白的一首古詩而來,我們是粗魯武人,不過略通文墨,終不及通儒學者之能精通詩理,看來若非文武雙全之士,難以真正解得明白。於是我和木兄弟分入中原,以一年為期,各收四名弟子,收的或是滿腹詩書的儒生,或是詩才敏捷的名士。”
他伸手向身空黃衣和青衣的七八名弟子一指,說道:“不瞞諸位說,這幾名弟子若去應考,中進士、點翰林是易如反掌。他們初時來到俠客島,未必皆是甘心情願,但學了武功,又去研習圖解,卻個個死心塌地的留了下來,都覺得學武練功遠勝於讀書做官。”
群雄聽他說:“學武練功遠勝於讀書做官。”均覺大獲我心,許多人都點頭稱是
龍島主又道:“可是這八名士人出身的弟子一經參研圖解,各人的見地卻又各自不同,非但不能對我與木兄弟有所啟發,議論紛紜,反而讓我二人越來越胡塗了。
“我們無法可施,大是煩惱,若說棄之而去,卻又無論如何狠不起心。有一日,木兄弟道:‘當今之世,說到武學之精博,無過於少林高僧妙諦大師,咱們何不請他老人家前來指教一番?’我道:‘妙諦大師隱居十餘年,早已不問世事,就只怕請他不到。’木兄弟道:‘我們何不抄錄一兩張圖解,送到少林寺去請他老人家過目?倘若妙諦大師置之不理,只怕這圖解也未必有如何了不起的地方。咱們兄弟也就不必再去理會這勞什子了。’我道:‘此計大妙,咱們不妨再錄一份,送到武當山愚茶道長那裡。少林武當兩派的武功各擅勝場,這兩位高人定有卓見。’ “當下我二人將這圖解中的第一圖照式繪了,圖旁的小字註解也抄得一字不漏,親自送到少林寺去。不瞞各位說,我二人初時發現這份古詩圖解,略加參研後便大喜若狂,只道但須按圖修習,我二人的武功當世再無第三人可以及得上。但越是修習,越是疑難不解,待得決意去少林寺之時,先前那秘籍自珍、堅不示人的心情,早已消得乾乾淨淨,只要有人能將我二人心中的疑團死結代為解開,縱使將這份圖解公諸天下,亦不足惜了。
“到得少林寺後,我和木兄弟將圖解的第一式封在信封之中,請知客僧遞交妙諦大師。知客僧初時不肯,說道妙諦大師閉關多年,早已與外人不通音問。我二人便各取一個蒲團坐了,堵住了少林寺的大門,直坐了七日七夜,不令寺中僧人出入。知客僧無奈,才將那信遞了進去。”
群雄均想:“他說得輕措淡寫,但要將少林寺大門堵住七日七夜,當真談何容易?其間不知經過了多少場龍爭虎鬥。少林群僧定是無法將他二人逐走,這才被迫傳信。”
龍島主續道:“那知客僧接過信封,我們便即站起身來,離了少林寺,到少室山山腳等候。等不到半個時辰,妙諦大師便即趕到,只問:‘在何處?’木兄弟道:‘還得去請一個人。’妙諦大師道:‘不錯,要請愚茶!’
“三人來到武當山上,妙諦大師說道:‘我是少林寺妙諦,要見愚茶。’不等通報,直闖進內。想少林寺妙諦大師是何等名聲,武當弟子誰也不敢攔阻。我二人跟隨其後。妙諦大師走到愚茶道長清修的苦茶齋中,拉開架式,將圖解第一式中的諸解姿勢演了一遍,一言不發,轉身便走。愚茶道長又驚又喜,也不多問,便一齊來到俠客島上。
妙諦大師嫻熟少林諸般絕藝,愚茶道長劍法通神,那是武林中眾所公認的兩位頂尖兒人物。他二位一到島上,便去揣摩圖解,第一個月中,他兩位的想法尚是大同小異。第二個月時便已歧見叢生。到得第三個月,連他那兩位早已淡泊自甘的世外高人,也因對圖解所見不合,大起爭執,甚至……甚至,唉!竟爾動起手來。”
群雄大是詫異,有的便問:“這兩位高人比武較量,卻是誰勝誰敗?”
龍島主道:“妙諦大師和愚茶道長各以從圖解上參悟出來的功夫較量,拆到第五招上,兩人所悟相同,登時會心一笑,罷手不鬥,但到第六招上卻又生了歧見。如此時斗時休,轉瞬數月,兩人參悟所得始終是相同者少而相異者多,然而到底誰是誰非,孰高孰低,卻又難言。我和木兄弟詳行計議,均覺這圖解博大精深,以妙諦大師與愚茶道長如此修為的高人尚且只能領悟其中一臠,看來若要通解全圖,非集思廣益不可。常言道得好: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咱們何不廣邀天下奇材異能之士同來島上,各竟心思,一齊參研?
“恰好其時島上的‘斷腸蝕骨腐心草’開花,此草若再配以其他佐使之藥,熬成熱粥,服後於我輩練武之士大有補益,於是我二人派出使者,邀請當世名門大派的掌門人、各教教主、各幫幫主,來到敝島喝碗臘八粥,喝過粥後,再請他們去參研圖解。”
俠客島不僅是武學研究的聖地,還是一個龐大的特務機關。俠客島將中原武林大小門派的武功人物的底細摸得一清二楚。然後賞善罰惡。武學成果突出的就被請上俠客島。即便一些人隱居、詐死也瞞不過俠客島賞善罰惡二使。一些不為人知的武林秘事俠客島也探聽的一清二楚,如:上清觀不和武林門派交往,外人不知上清觀道人會武功,但卻瞞不過俠客島,上清觀掌門天虛道人也接到銅牌。梅文馨自創的專破丁不四的功夫也被俠客島偵知,請上俠客島。

神功內容

俠客行神功神奇之處在於前來參研的武林人士居然沒有任何二人的看法見解是相同的,但任何人都有所悟。
俠客行神功
俠客行》的每一句詩中,暗示和隱含著不同的劍法和劍招。但如果有人要拘泥於詩中的字詞的含義,又是難求甚解。
俠客行第二句“吳鉤霜雪明”,看上去是使劍的招數。有人認為這一路劍法的總綱,乃是“吳鉤霜雪明”五字。吳鉤者,彎刀也,出劍之時,總須念念不忘“彎刀”二字,否則不免失了本意。以刀法運劍,那並不難,但當使直劍如彎刀,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方是“吳鉤霜雪明”這五個字的宗旨。
俠客島壁上的註解又說: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鉤”,又李賀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這個“佩”字,這個“帶”字,才是詩中最要緊的關鍵所在。吳鉤雖是彎刀,卻是佩帶在身,並非拿出來使用。那是說劍法之中當隱含吳鉤之勢,圓轉如意,卻不是真的彎曲。有人認為,“吳鉤霜雪明”,精光閃亮,就非入鞘之吳鉤,利器佩帶在身而不入鞘,豈不是沒有道理?許多極聰明的武林人物,就此被誤入歧途。
石破天無知者無畏,沒有許多文化的先入之見,反而有奇緣得以破解俠客行劍法的秘密。
石破天看到這幅壁畫時,絲毫不在字詞的表面意義上著眼,他只覺得那千百文字之中,有些筆畫宛然便是一把長劍。這些劍形或橫或直,或撇或捺,在識字之人眼中,只是一個字中的一筆,但石破天既不識字,見到的卻是一把把長長短短的劍,有的劍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飛,有的橫掠欲墜。石破天一把劍一把劍的瞧將下來,瞧到第十二柄劍時,突然間右肩“巨骨穴”間一熱,有一股熱氣蠢蠢欲動,再看第十三柄劍時,熱氣順著經脈,到了“五里穴”中,再看第十四柄劍時,熱氣跟著到了“曲池穴”中。熱氣越來越盛,從丹田中不斷涌將上來。  石破天看石壁上所繪劍形,內力便自行按著經脈運行,腹中熱氣緩緩散之於周身穴道,當下自第一柄劍從頭看起,順著劍形而觀,心記憶體想,內力流動不息,如川之行。從第一柄劍看到第二十四柄時,內力也自“迎香穴”而到“商陽穴”運行了一周。
石破天在第二室中觀看二十四柄劍形,發覺長劍的方位指向,與休內經脈暗合,回到第一室,圖中卻只一個青年書生,並無其他圖形。看了片刻,覺得圖中人右袖揮出之勢甚是飄逸好看,不禁多看了一會,突然間只覺得右脅下“淵液穴”上一動,一道熱線沿著“足少陽膽經”,向著“日月”、“京門”二穴行去。
石破天心中一喜,已大有心得。
他再細看圖形,見構成圖中人身上衣褶、面容、扇子的線條,一筆筆均有貫穿之意,當下順著氣勢一路觀將下來,果然自己體內的內息也依照線路運行。當下尋到了圖中筆法的源頭,依勢練了起來。這圖形的筆法與世上書畫大不相同,筆畫順逆頗異常法,好在他從來沒學過寫字,自不知不論寫字畫圖,每一筆都該自上而下、自左而右,雖然勾挑是自下而上,曲撇是自右而左,然而均系斜行而非直筆。這圖形中卻是自下而上、自右向左的直筆其多,與畫畫筆意往往截然相反,拗拙非凡。他可絲毫不以為怪,照樣習練。換作一個學寫過幾十天字的蒙童,便決計不會順著如此的筆路存想了。圖中筆畫上下倒順,共有八十一筆。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已將第一圖中的八十一筆內功記得純熟。
石破天又走到第三座石室之中。一踏進石室,便覺風聲勁急,卻是三個勁裝老者展開輕功,正在迅速異常的奔行。這三人奔得快極,只帶得滿室生風。三人腳下追逐奔跑,口中卻在不停說話,而語氣甚是平靜,足見內功修為都是甚高,竟不因疾馳而呼吸急促。
第一個老者認為這一首“俠客行”乃大詩人李白所作。但李白是詩仙,卻不是劍仙,何以短短一首二十四句的詩中,卻含有武學至理?第二人認為,創製這套武功的才是一位震古爍今、不可企及的武學大宗師。他只是借用了李白這首詩,來抒寫他的神奇武功。不可太鑽牛角尖,拘泥於李白這首“俠客行”的詩意。第三人認為,第二人的說法雖極有理,但這句“銀鞍照白馬”,若是離開了李白的詩意,便不可索解。第一個老者又認為,不但如此,還得和第四室中那句“颯沓如流星”連在一起,方為正解。
石破天轉頭去看壁上所刻圖形,見畫的是一匹駿馬,昂首奔行,腳下雲氣瀰漫,便如是在天空飛行一般。他照著先前法子,依著那馬的去勢存想,內息卻毫無動靜,心想:“這幅圖中的功夫,和第一二室中的又自不同。”再細看馬足下的雲氣,只見一團團雲霧似乎在不斷向前推涌,直如意欲破壁飛出,他看得片刻,內息翻湧,不由自主地拔足便奔。他繞了一個圈子,向石壁上的雲氣瞧了一眼,內息推動,又繞了一個圈,只是他沒學過輕功,足步踉蹌,姿勢歪歪斜斜的十分拙劣,奔行又遠不如那三個老者迅速。也不知奔了多少圈子,待得將一團團雲氣的形狀記在心裡,停下步來,那三個老者已不知去向。
石破天走到第四室中,壁上繪的是“颯沓如流星”一句的圖譜,他也不理會別人,自去參悟修習。
【 “俠客行”一詩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間石室圖解。他遊行諸室,不識壁上文字,只從圖畫中去修習內功武術。那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第十七句‘救趙揮金錘’,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身功夫;第九句‘閒過信陵飲’,第十四句‘五嶽倒為輕’,第十六句‘縱死俠骨香’,則各是一套拳掌之法。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諾’,第十八句‘意氣素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則是吐納呼吸的內功。】
石破天如此便慢慢逐一學習會了俠客行劍法、輕功、拳掌、內功。
石破天有時學得極快,一天內學了兩三套,有時卻連續十七八天都未學全一套。一經潛心武學,渾忘了時光流轉,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子,終於修畢了二十三間石室中壁上的圖譜。
石破天到了第二十四室,舉目向石壁瞧去,一看之下,微感失望,原來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圖形,這最後一室卻僅刻文字,並無圖畫。目光又向石壁瞧了一眼,突然之間,只覺壁上那些文字一個個似在盤旋飛舞,不由得感到一陣眩暈。他定了定神,再看這些字跡時,腦中又是一陣眩暈。好奇心起,注目又看,只見字跡的一筆一畫似乎都變成了一條條蝌蚪,在壁上蠕蠕欲動,但若凝目只看一筆,這蝌蚪卻又不動了。
石破天幼時獨居荒山,每逢春日,常在山溪中捉了許多蝌蚪,養在峰上積水而成的小池中,看它們生腳步脫尾,變成青蛙,跳出池塘,閣閣之聲吵得滿山皆響,解除了不少寂寞。此時便如重逢兒時的遊伴,欣喜之下,細看一條條蝌蚪的情狀。只見無數蝌蚪或上竄,或下躍,姿態各不相同,甚是有趣。他看了良久,陡覺背心“至陽穴”上內息一跳,知道了這些蝌蚪看似亂鑽亂游,其實還是和內息有關。看另一條蝌蚪時,背心“懸樞穴”上又是一跳,然而從“至陽穴”至“懸樞穴”的一條內息卻串連不起來;轉目去看第三條蝌蚪,內息卻全無動靜。
轉頭再看壁上的蝌蚪時,小腹上的“中注穴”突然劇烈一跳,不禁全身為之震動,尋思:“這些小蝌蚪當真奇怪,還沒變成青蛙,就能這么大跳而特跳。”不由得童心大盛,一條條蝌蚪地瞧去,遇到身上穴道猛烈躍動,覺得甚是好玩。壁上所繪小蝌蚪成千成萬,有時碰巧,兩處穴道的內息連在一起,便覺全身舒暢。他看得興發,自行找尋合適的蝌蚪,將各處穴道中的內息串連起來。但壁上蝌蚪不計其數,要將全身數百處穴道串成一條內息,那是談何容易?石室之中不見天日,惟有燈火,自是不知日夜,只是腹飢便去吃麵,吃了八九餐後,串連的穴道漸多。但這些小蝌蚪似乎一條條的都移到了體內經脈穴道之中,又像變成了一隻只小青蛙,在他四肢百骸間到處跳躍。他又覺有趣,又是害怕,只有將幾處穴道連了起來,其中內息的動盪跳躍才稍為平息,然而一穴方平,一穴又動,他猶似著迷中魔一般,只是凝視石壁上的文字,直到倦累不堪,這才倚牆而睡,醒轉之後,目光又被壁上千千萬萬小蝌蚪吸了過去。
石破天如此痴痴迷迷地飢了便吃,倦了便睡,餘下來的時光只是瞧著那些小蝌蚪,也不知是哪一天,突然之間,猛覺內息洶湧澎湃,頃刻間衝破了七八個窒滯之處,竟如一條大川般急速流動起來,自丹田而至頭頂,自頭頂又至丹田,越流越快。他驚惶失措,一時之間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只覺四肢百骸之中都是無可發泄的力氣,順手便將“五嶽倒為輕”這套掌法使將出來。掌法使完,精力愈盛,右手虛執空劍,便使“十步殺一人”的劍法,手中雖然無劍,劍招卻源源而出。
“十步殺一人”的劍法尚未使完,全身肌膚如欲脹裂,內息不由自主的依著“趙客縵胡纓”那套經脈運行圖譜轉動,同時手舞足蹈,似是大歡喜,又似大苦惱。“趙客縵胡纓”既畢,接下去便是“吳鉤霜雪明”,他更不思索,石壁上的圖譜一幅幅在腦海中自然湧出,自“銀鞍照白馬”直到第二十三句“誰能書閣下”,一氣呵成地使了出來,其時劍法、掌法、內功、輕功,盡皆合而為一,早已分不出是掌是劍。待得“誰能書閣下”這套功夫演完,只覺氣息逆轉,便自第22句“不慚世上英”倒使上去,直練至第一句“趙客縵胡纓”。
石破天情不自禁地縱聲長嘯,霎時之間,謝煙客所傳的炎炎功,自木偶體上所學的內功,從雪山派群弟子練劍時所見到的雪山劍法,丁當所授的擒拿法,石清夫婦所授的上清觀劍法,丁不四所授的諸般拳法掌法,史婆婆所授的金烏刀法,都紛至沓來,湧向心頭。他隨手揮舞,已是不按次序,但覺不論是“將炙啖朱亥”也好,是“脫劍膝前橫”也好,皆能隨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內息,亦不需記憶招數,石壁上的千百種招式,自然而然地從心中傳向手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