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道安

俞道安

俞道安(?-1121年),永嘉楠溪人。是北宋末年回響方臘起義的溫州農民軍領袖。

基本介紹

  • 本名:俞道安
  • 所處時代:北宋
  • 出生地:永嘉楠溪
  • 去世時間:1121年
人物簡介,主要事跡,起義準備,起義爆發,陷入危機,奮勇圍攻,壯烈犧牲,俞道安起義遺址,史書相關記載,

人物簡介

俞道安(?—1121),永嘉楠溪人。北宋宣和二年(1120)冬,方臘起義於睦州青溪(今淳安),連克睦、歙、杭三州。次年正月,方臘又克婺州,繼克處州,東南震動。三月十日,仙居縣呂師囊在白塔寨村舉旗回響,當日破仙居縣城,宣布以方臘年號“永樂”紀年。三月中旬和四月初,呂師囊連續三次進攻台州,未克。四月十三日轉攻天台、黃巖縣城。正值此時,道安在楠溪山底揭竿舉義,巡檢陳萃率官兵前往菰田鎮壓,當即被義軍擊殺。義軍聲勢大振。五月,道安率部進占樂清縣城,屯駐白鶴寺。呂師囊部因官軍姚平仲主力進逼,節節失利。閏五月初三日,仙居縣城陷落。七月十六日,道安率部撤出樂清縣城,渡過甌江進駐龍灣,擊斃鄉兵首領丁仲修,偵知南城無備,即從南門猛攻。統制郭仲荀,先鋒張理李振迎戰。農民軍銳不可當,張理溺死,李振敗退。二十一日,道安下令攻溫州城,“荷長梯,負車炮,秉火萬炬,直叩城下”。因官兵防守嚴密,義軍受阻。二十二日,“再集攻城”仍然失利。至二十三日,姚平仲、張思正率增援官軍從樂清琯頭來溫,道安遂下令撤退,由荊溪入處州境內,再轉至永寧山中。八月,官軍大兵四合,呂部在黃巖縣斷頭山被圍,多數戰死,呂師囊被俘遇害。十月,道安部被圍困於永寧山中,義軍最後全部戰死。

主要事跡

起義準備

溫州俞道安起義的爆發,並不是偶然的。北宋末年,東南地區一直是全國範圍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階級矛盾極為尖銳的地區。宋王朝大量的財賦收入,主要來自東南。蔡京童貫、朱面力等人又在蘇杭設應章、造作局和置花石綱,進行大肆搜刮和勒索,更激起餓廣大農民的憤慨。同時,溫州又是兩浙農民的秘密反抗組織摩尼教(明教)的活動中心。教徒各在其所居鄉村,建立齋堂。溫州共有齋堂四十餘處。每年正月內,取歷中密日,聚信徒,設道場,“鼓扇愚民男女,夜聚曉散”。俞道安是否是摩尼教的一個首領,雖無記載可考,但他又稱“大翁”,這不能不使人聯想到秘密教派中的“魔翁”、“魔母”,作為“魔王”的輔佐。故俞道安很可能是溫州摩尼教秘密教派的一個首領。因為有摩尼教的活動,為起義的爆發作好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起義爆發

俞道安起義又是在方臘首義以後,浙東農民運動迅速發展的革命形勢的推動下爆發起來的。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七日,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首先在青溪(今浙江淳安縣)爆發。隨後,攻下睦州(今浙江建德縣城東)及歙州(今安徽歙縣)等地,旋又回師占領杭州。起義軍占領杭州後,於次年(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一月,又作出了分兵並進的決定。一路北上取秀州(今浙江嘉興);一路回師睦州,向婺州、衢州、處州開闢南線戰場。南線的主力占領婺州。衢州後,再次分兵,一路由衢州出發,進攻信州(今江西上饒);一路洪載率領取道松陽,進駐處州,又沿甌江東下,很快占領青田,並向溫州進軍,因溫州的統治階級組織攔擊,農民軍甩開敵人,繞道越過白沙嶺,到達岙,逼近城郊。於四月十九日進抵溫州城下,猛攻思遠樓,與守兵發生了短兵相接的激烈困境戰鬥。方臘領導的起義軍各路告捷,農民軍如暴雨驟雨,席捲江浙,浙東各地起義軍亦紛紛回響。如湖州的陸行幾、蘇州的石生、處州縉雲的陳植桶、霍成富;婺州蘭溪靈山的朱言、吳邦;永康方岩的陳十四及越州刻縣的裘日新等等均相繼起義。當洪載率領義軍處州時,三月七日呂師囊也在仙居白塔寨扯旗起義回響,並占領了仙居、天台和黃言三縣,隊伍發展到十萬人。這時,洪載所率的義部已逼近溫州。為了配合溫州的攻城,呂師囊率部從黃岩下樂清,於四月下旬攻破樂清,又經楠溪,直擂菰田,形成了對溫州鄂城東,西兩面夾攻的形勢。

陷入危機

浙東農民起義的迅速發展,給溫州農民以極大的鼓舞,在永嘉楠溪俞道安的率領下也揭竿而起。逾道安初起時,不滿數百人。當呂師囊部攻下樂清,並楠溪至菰田時,打敗了戊守在這裡的管界巡檢陳率(又作陳莘)帶領的三百名官兵。這是,俞道安的力量有了很大的發展。五月間,俞道安率部進駐樂清,屯白鶴寺。正當俞道安起義力量得到了很快發展的時候,整個浙東農民戰爭的形勢卻是急轉直下了。因農民軍的戰線拉得太常,兵力過於分塞,而遭到官兵的分路包抄,北線攻打秀州受阻後,折回杭州,童貫統率的官兵尾追向杭州撲來,二月十八日杭州失守。南線攻打信州一路的農民軍,也因長驅直入,中敵伏兵,戰鬥失利,不得不撤回衢州。童貫統率的東、西兩路官兵向農民軍撲來,方臘所部農民軍主力被迫放棄歙州和睦州,被重重圍困於青溪。四月十五日青溪又告陷落,方臘退守幫源洞。四月二十六日幫源洞再被攻破,方臘等三十九人力竭被俘。隨後,童貫又遣郭仲苟、劉光世,姚平仲等,分路進攻浙東起義軍餘部。靈山的吳邦、朱言;剡縣的裘日新等相繼失敗。溫州自三月戒嚴,至四月中旬,圍城已達四、五十日,也被迫撤出,洪載所部退回滁州。呂師囊也遭到姚平仲的步步進逼,閨五月初三,仙居陷落。

奮勇圍攻

溫州俞道安起義軍浙東地區最後的一支回響起義的部隊,它是迎著趙宋王朝的血腥鎮壓揭竿而起的。至七月,郭仲苟統率的官軍已開始向溫州進逼,駐屯樂清的駐屯樂清的俞道安的起義軍於七月十六日撤出樂清,焚白鶴渡甌江進屯龍灣。儒生丁仲修帶領一夥鄉兵,在龍灣企圖攔擊,被農民軍打敗,鄉兵失據而散,丁仲修仍以余兵繼續頑抗,又被起義軍殺死。這時,起義軍的人數增加到二萬餘人。俞道安進駐龍灣後,使溫州城內的統治階級大為驚慌。農民軍偵知南城無備,首先從南門發起攻擊。七月十七日,剛剛進駐溫州的郭仲苟命令先鋒將張理李振出南門迎戰。越過霸接橋(又作八接橋,今在楊府山附近)與農民軍前鋒相遇.農民軍銳不可擋,張理撤退到 接橋,橋斷,馬蹶,溺。李振慌忙後退,逃入城中.俞道安乘勝至帆游,又打敗了夏祥經主武裝,並分兵攻打瑞安縣城。瑞安知縣王公濟據城死守,農民軍阻,攻而未下。蹋接橋既斷,農民軍便屯兵於橋南。這時,溫州城的官兵也積極進行部署。郭仲荀守北門;閭丘鄂,江端本守開元寺;正平守宜春門(即東門);劉士英,李振守南門。七月二十一日夜,義軍在俞道安的指揮下,荷長梯,負車炮:秉火萬炬,直叩城下。而郭仲荀統率的官兵,龜縮城中,不敢出城。

壯烈犧牲

農民軍圍攻了三十六’至八月二十三日姚平仲,張思正率領的增援官兵已陷樂清,提兵自館頭至郡城。由於大軍壓境,俞道安遂率部撤出戰鬥,轉移至永寧山(在甌江北岸,今楠溪一帶的山,古稱永寧山)中,繼續堅持鬥爭。至十月,宋廷增援部隊折可存尾隨呂師橐的起義軍,呂師橐被迫退到黃岩斷頭山上,扼險拒守,因遭敵人偷襲,呂師橐奮戰力竭,不幸被俘,慘遭殺害。接著,俞道安所部的起義軍,也被圍困在永寧山中。在敵人的輪番攻擊下,起義軍寧死不屈,奮力拒敵,最後全部壯烈犧牲。

俞道安起義遺址

位於浙江樂清市樂成鎮金溪村原白馬寺內。東普永和三年 (374),張文君捐宅建寺。北宋宣和三年(1121)五月,永嘉俞道安回響方臘起義,攻占樂清縣城,屯駐此寺兩月之久。
辛亥革命時期,月空和尚(黃飛龍)曾在此創辦僧民學校,從事革命活動。該寺民國初年重修,今僅存大雄寶殿,木構建築。
白石台基高1.1米,面闊五間,通面闊18米,通進深14.2米,硬山頂。現為樂清市文物保護單位。

史書相關記載

《宋史·丁仲修傳》記載『丁仲修字敏之,溫州人。方臘黨【俞道安】陷樂清,將渡江。巡檢陳華往捕,死之。先鋒將張理同、李振出南門迎敵,渡八接橋,橋斷馬蹶,溺死。賊至帆游,夏祥遣輔褒迎戰數十合,褒死之。仲修帥鄉兵御諸樂灣,鄉兵失據而散,仲修以余兵與賊戰,力屈乃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