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宣言(保護與發展——長江宣言)

長江宣言

保護與發展——長江宣言一般指本詞條

《長江宣言》,其為長江保護與發展宣言,自2005年4月17日在中國武漢發起的首屆長江論壇,由來自中國國務院有關部門,流域管理機構,長江幹流1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內外有關組織,共同參與的歷屆長江論壇,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水害防治、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探討,共同發表的。宣言的目的是推動全社會共同保護治理和開發長江,把健康的長江留給後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宣言》
  • 全稱:《保護與發展——長江宣言》
  • 時間:2005年4月17日
  • 地點:中國武漢首屆長江論壇
首屆長江論壇 長江宣言——保護與發展,第二屆長江論壇 長沙宣言,第三屆長江論壇 上海宣言,第四屆長江論壇 南京宣言,

首屆長江論壇 長江宣言——保護與發展

我們,來自中國國務院有關部門,流域管理機構,長江幹流1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內外有關組織,共同發起並於2005年4月16日至17日在中國武漢成功召開了首屆長江論壇,就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水害防治、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探討,共同發表《保護與發展——長江宣言》,藉此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群策群力,保護、治理和開發長江,為子孫後代留下一條健康的長江。
我們的認識
我們認識到,作為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江河,長江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也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脈。長江流域面積不到全國1/5,卻養育了全國1/3的人口,生產了全國1/3的糧食,創造了全國1/3的 gdp。長江經濟帶是中國最寬廣、最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帶。長江流域的淡水資源總量、可開發水能資源、內河通航里程分別占全國的36.5%、48%和52.5%,是中國水電開發的主要基地、南水北調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水源地、連線東中西部的“黃金水道”、重要經濟魚類資源和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的天然寶庫。長江的保護、治理與開發不僅關係流域4億多人民的福祉,而且關係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努力的成果
我們高興地看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努力,長江保護、治理與開發取得了輝煌成就,長江流域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三峽工程、南水北調、長江堤防、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設,以及長江源保護、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退田還湖、水污染防治、長江禁漁、增殖放流等,使長江已成為惠澤流域人民的生命河、母親河,為流域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面臨的問題
我們關注到,雖然目前(2005年)長江健康狀況總體尚可,但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粗放的經濟成長方式、局部無序的開發利用,加上投入不足等原因,引發了長江流域湖泊萎縮、濕地減少、部分水域水體嚴重污染、源頭區水源涵養功能下降、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少數支流河段季節性斷流乾涸、局部地下水超采、森林植被破壞、漁業資源衰退、珍稀水生野生動物瀕危程度加劇、水域生態荒漠化趨勢日益明顯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對長江流域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長江的保護、治理與開發面臨新的問題、新的任務、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
理念
我們認為,長江流域水資源豐富,水土、水能、水運、漁業等資源開發潛力較大。進一步合理開發利用長江,促進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是流域人民的共同要求。同時,必須高度重視開發利用可能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係,既不能因噎廢食,停止建設和發展步伐;也不能破壞環境,留下隱患。
我們贊同,以“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為基本理念的治江思路和“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基本原則。鑒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現狀,當前維護健康長江的主要任務是確保“三個安全”:把讓民眾喝上乾淨水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對水資源的有效保護,保障長江流域以及南水北調沿線人民民眾飲水安全;進一步完善長江流域綜合防洪減災體系,提高整體防洪能力,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防洪安全;抓住關鍵區域,特別是生態脆弱的源頭區、水電開發相對集中的上游地區、重要水源區、洪水威脅嚴重的中下游地區、重要漁業水域及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密集分布區、作為重要濕地的“兩湖”與河口地區的生態保護與建設,著力維護生態安全。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我們積極倡導,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抓緊修訂長江流域綜合規劃,將維護健康長江作為規劃的重要目標,統籌保護與開發、協調生態與發展;要加強水利水電環保國土資源農業林業城建交通旅遊等涉水部門和單位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乾支流不同地區的交流、溝通與合作,充分發揮長江論壇的紐帶作用;要加大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積極探索生態補償機制;要加強法制保障,抓緊研究、制定《長江法》;要加強科技支撐,構建流域涉水綜合信息系統,逐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鑑先進的管理和技術。
我們呼籲,流域不僅是完整的自然地理單元,也是獨特的經濟和人文地理單元,水資源的不可分割性、流域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的相互依存,決定了必須以流域為單元,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逐步實現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流域綜合管理,這不僅是當今世界河流管理的趨勢和方向,也是維護健康長江的迫切需要。各部門、各地區和社會各界應積極探索,共同推進,把流域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我們重申,長江保護與發展為國運所系,任重道遠。善待長江,珍惜長江,保護長江,讓長江永葆健康,讓長江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我們將為此而不懈努力。

第二屆長江論壇 長沙宣言

我們,來自中國國家有關部門、管理機構,長江幹流1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內外有關組織的代表,於2007年4月15日至17日會聚嶽麓山下、湘江之濱,圍繞長江與洞庭湖的保護、治理和開發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了廣泛共識,共同發表《保護洞庭湖行動綱領——第二屆長江論壇長沙宣言》: 我們認識到——
●長江中游是中國湖泊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八百里洞庭,控楚帶吳,碧波萬頃,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她接納四水,吞吐長江,在長江防洪體系中舉足輕重,是長江洪水最為重要的調蓄場所;她調節氣候,繁衍物種,降低污染,美化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世界聞名的重要濕地;她物華天寶,潤澤四方,蘊藏著豐富的淡水資源、水生生物資源和農林漁業資源,是長江流域的資源寶庫。
●半個多世紀特別是1998年長江暴發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以來,在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大規模治理和建設,洞庭湖區防洪排澇能力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初步改善,湖泊面積有所恢復,呈現出經濟較快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景象。我們關注到——
●洞庭湖區水網密布,江河湖泊水系複雜。長期以來,由於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湖區人水爭地,泥沙淤積,水質惡化,濕地萎縮,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生物多樣性破壞,血吸蟲病死灰復燃,給湖區生態系統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影響了洞庭湖區乃至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三峽工程的建成並投入運行,三口分水分沙減少,江湖關係重新調整,一方面有利於減輕洞庭湖防洪壓力,減緩湖區泥沙淤積;另一方面也會帶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需要高度重視、深入分析和妥善解決。我們倡議——
●中國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有關國際組織積極行動起來,堅持“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的治江思路,深入研究江湖關係、人水關係,科學分析江湖行蓄泄洪能力、資源承載能力、環境承載能力和水生態修復能力,統籌災害防治、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維護江湖系統平衡與健康,實現湖南湖北共同受益。
●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快洞庭湖區防洪減災綜合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防洪減災能力。加大血吸蟲病防治力度,確保人民生命健康。
●堅持水資源最佳化配置、合理開發、高效利用、節約保護、科學管理,以保障飲水安全為重點,加強供水能力建設,加快水污染防治步伐。
●堅持保護與開發統一,以濕地保護為重點,綜合採取退田還湖、生態修復、工程調度、產業結構調整等綜合措施,控制局部生態失衡趨勢,逐步恢復濕地功能,促進生態良性循環。
●堅持人水和諧的理念,以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為重點,採取多種手段,保護湖區水生生物資源,主動修復湖區生態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建設和諧湖區。我們呼籲——
●洞庭湖的保護、治理與開發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各方面的目標,協調各方面的利益,更需要各部門、各地區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共同推進。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繼續加強對話和溝通,加快《洞庭湖綜合規劃》修編,切實履行《濕地公約》,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和技術交流與合作機制,積極探索和推進流域綜合管理,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治理步伐,加強生態保護,為實現洞庭湖區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

第三屆長江論壇 上海宣言

我們,來自中國國家有關部門、管理機構,長江幹流1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內外有關組織,於2009年4月20日至21日會聚上海,圍繞“長江·河口·城市”的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了廣泛共識,共同發表第三屆長江論壇《長江口保護與治理——上海宣言》。 我們認識到——
長江作為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河,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脈。萬里長江奔流入海,給下遊河口地區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和泥沙資源,造就了河口三角洲廣袤富足的水鄉平原和生態多樣的河口灘涂濕地。長江三角洲憑藉瀕江臨海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富有生機的河口城市群。
長江口自徐六涇以下,三級分漢,四口入海,受海陸兩相共同作用,既蘊藏著豐富的淡水、泥沙和灘涂、濕地、生物資源,又是我國弧形黃金海岸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擁有優良的航道、港口和岸線,為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
多年來,在中國政府及有關部委和沿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長江口的防洪減災、水土資源開發與保護、河勢控制、水污染防治、航道治理等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城市防洪保全體系基本形成,水資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水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深水航道整治初見成效,為健康長江、生態河口、美好城市的和諧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我們關注到——
長江口河道開闊,洲灘眾多,水流動力條件複雜,河道沖淤多變,影響因素眾多。長江口北支逐步淤淺萎縮,南支航道水深不足,制約江海聯運能力。
長江口污染物通量有上升趨勢,北支鹹潮倒灌、南支鹹潮上溯及近岸水域水質污染呈加劇態勢,長江口淡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生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水污染、上游來水變化及東海鹹潮入侵交織作用,共同影響長江口水安全保障、水資源配置、水環境改善和水生態保護。維護健康長江,建設生態河口,塑造美好城市,需要更加重視加強全流域的綜合管理,更加重視推進上下游、左右岸的協調發展,更加重視保持城市發展中的人水和諧。我們倡議——
中國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在“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的治江理念指導下積極行動起來,科學分析長江及長江口的資源、環境和生態承載能力,正確處理好區域經濟發展與流域綜合治理、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堅持遵循規律、統籌兼顧、綜合治理、科學管理,在保護中促進開發,在開發中落實保護,切實加大長江中下游地區水資源配置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充分發揮長江及長江口的綜合功能,以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的《長江口綜合整治開發規劃》為依據,加快長江口的綜合治理、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穩定河口河勢,加快深水航道整治,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濕地,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更好地服務於長江三角洲、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流域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海陸聯動發展,研究建立流域協調機制。區域聯動機制及相應的生態補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槓桿作用,推進全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共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長江流域人口、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我們呼籲——
維護健康長江,建設生態河口,塑造美好城市,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也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和目標。同在藍天下、共飲一江水,關愛長江就是關愛生命。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實現長江水資源的永續利用,為創造人水和諧的美好未來,為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

第四屆長江論壇 南京宣言

我們,來自中國國家有關部門、管理機構,長江幹流1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內外有關組織,於2011年4月18日至19日會聚南京,圍繞“長江與區域發展”的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了廣泛共識,共同發表《長江與區域發展——第四屆長江論壇南京宣言》。
我們認識到——
長江作為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河,其幹流流經中國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橫跨中國華東、華中和西南三大經濟區。長江不僅孕育了五千年華夏文明、哺育了億萬炎黃子孫,而且成為當代中國水資源配置的主要基地、實施能源戰略的重要支撐和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關鍵組成,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命脈。長江流域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區位優越,交通發達,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及沿江各地高度重視長江治理開發與保護,治江事業取得輝煌成就。依託長江豐富的資源優勢和便捷的交通優勢,沿江兩岸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上海浦東新區、皖江城市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和成渝經濟區等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創新發展日新月異。以上海為龍頭,以南京、武漢、重慶等中心城市為依託的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縱連南北,通江達海,已成為中國最具經濟成長潛力的黃金地帶和實踐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中心地帶。
長江三角洲地區(以下簡稱“長三角地區”)自然稟賦優良,水利條件優越,交通運輸發達,經濟基礎雄厚,體制機制健全,城鎮體系完備,科教文化先進,是中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已經成為提升中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引擎。
我們關注到——
由於發展基礎差異和客觀歷史原因,長江流域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城鄉發展不協調現象依舊明顯,沿江地區經濟聯動發展尚未實現,流域統籌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
長江流域雖然水資源較為豐沛,但是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略高於中國平均水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多和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長江流域的基本水情,部分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受全球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影響,長江流域極端天氣頻發,區域性大洪水和特大幹旱時有發生,防洪保全與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薄弱日漸暴露。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流域用水總量不斷攀升,污染物排放總量仍處於較高水平,部分城市江段水質較差,局部水生生物生境惡化、漁業資源衰退,加之長江上中游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強度逐步加大,全流域特別是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的疊加累進影響不斷凸現。水資源管理、節約與保護任務十分繁重。
在長三角地區,長江河勢尚不穩定,防洪壓力仍然很大,防洪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高。長江河口水、沙、鹽情況複雜,鹹潮上溯問題不斷加劇,入河污染物排放總量依然較大,部分水功能區水質尚不達標,供水安全與生態安全亟需保障。長江岸線和灘涂資源稀缺且利用不盡合理,濕地面積日趨減少,岸線和灘涂開發治理管理亟待強化。長江下游航道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幹線航道系統治理和主要支流高等級航道建設亟需加快。
我們倡議——
中國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有關國際組織積極行動起來,流域內各地區團結起來,切實強化區域協作與國際合作,積極踐行以“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為基本宗旨的治江思路,科學處理長江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水生態承受能力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充分發揮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優勢,進一步完善流域協調機制和區域聯動機制,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最佳化調整產業結構為契機,加大區域合作聯動力度,強化區域發展功能區劃,順應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最佳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長江水土、水能、水運、漁業、岸線和灘涂等資源,努力實現長江流域各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長三角地區要更加注重區域規劃與流域綜合規劃的有機銜接,更加注重流域管理和區域發展的統籌協調,更加注重資源的合理開發、水害的綜合治理、生態的全面建設及環境的有效保護。要繼續加大對水利、水運和生態建設及環境保護的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實施長江堤防加固、河勢控導和航道整治、水資源保護以及水生態修復,加強長江岸線和灘涂開發治理管理,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制度,全面提升防洪保全、水資源保障、通航保障和生態環境保護水平。要積極推進實施中國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切實發揮引擎帶動作用,為加快構建科學發展的示範區、改革創新的引領區、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和國際化發展的先導區而不懈努力。
我們呼籲——
維護健康長江,促進人水和諧,加強流域綜合管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義務和責任。讓我們共飲一江水,共擔一份責,共盡一份力,以長江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和保障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