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美洲國家考古歷史和藝術造產公約(Convention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Archeological,Historical,and Artistic Heritage of the American Nations)1976年6月16日由哥斯大黎加等9個美洲國家在聖亞哥簽訂的關於國家和國際各級採取步驟以便...
此類劫掠行為破壞並損減各國民族特性由以表現的考古、歷史及藝術財富;存有向後代傳送其文化遺產的基本義務;該項遺產僅於美洲各國間最成功合作範圍內通過對這些財產的相互欣賞與尊重方能得到保護和保存;並各成員國已反覆表明其願意建立保...
公約內容 Ⅰ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定義 第1條 在本公約中,以下各項為“文化遺產”: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銘文、窟洞以及聯合體; 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
4、管理世界遺產基金。對為保護遺產而申請援助的國家給予技術和財力援助。會議通過 28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第17屆會議在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即世界遺產公約)。根...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 ⒈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
為此,世界各國一些專家學者、有識之士發起聯合起來保護人類共同遺產的呼籲,先後通過《雅典憲章》、《威尼斯憲章》、《馬丘比丘憲章》、《華盛頓憲章》、《洛桑憲章》和保護考古及歷史遺產的歐洲公約、美洲公約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
這些新的美學理念來源於歐洲風格、美洲風格與當地特色的融合,這一點可以從普埃布拉地區的巴洛克風格中很好地看出來。 普埃布拉歷史中心及其保護範圍圖(7張) 4.帕倫克古城和國家公園 (Pre-Hispanic City and National Park of Palenque) ...
西班牙自1982年5月4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截至2019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西班牙世界遺產共有48項(包括自然遺產4項、文化遺產 42項、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2項),含跨國...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與文化複合遺產。具有明確的定義和供會員國提名及遺產委員會審批遵循的標準:[1] 世界遺產文化遺產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分或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