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清真北寺

保定清真北寺

保定清真北寺據最新考察其大殿建築結構,被確定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進行較大規模擴建重修,清末民國初年再次重修。“城內清真寺總計三座:曰西寺、東寺、北寺。東西兩寺均在東南城角,北寺則位置於西北城角,而工程的偉大,建築長久的是西寺,今只述東南兩寺之狀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定清真北寺
  •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市府後衛街44號
  • 郵編:071000
  • 1991年:在寺北側新修清真女學1座
  • 擴建重修: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歷史沿革,整體布局,西寺,北寺,東寺之往昔,

歷史沿革

文化大革命”中遭嚴重破壞,9通碑石及大量經書丈物被毀,講堂等建築倒塌,1979年陸續修復擴建。現寺占地約4畝,大門為新建仿古式門樓,兩邊牆頂筒瓦覆蓋,美觀莊嚴;寺內正中設瓦頂影壁牆1道,隔建築為兩部分,牆壁正面書寫巨幅“杜哇”,兩邊各有1圓形月門通入後院,前院為穆民講習室、沐浴室等;後院主體建築禮拜大段為中國古典式,前廈後閣共16楹,可容400多人同時禮拜,殿內新置亭台式“敏拜樓”,殿前兩側為南北講堂。寺內建築均有遊廊相連,天井地上鋪以水泥方磚,清潔衛生。1991年在寺北側新修清真女學1座,大殿仿男寺建築,可容百人禮拜,講堂、沐浴室等俱全。該寺設有清真餐廳,用於以寺養專。

整體布局

西寺

自明萬曆年間始建,至清代屢有重修。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馬小眉、馬國仁蓋起了現有的沐浴室,民國年間軍官馬良、馬景宜等捐資,由教長吳天元、伊瑪目馬玉麟主持蓋起了南北講堂等,成現在格局。寺內屋脊原多走獸形像,民國年間由“白運章包子”的創始人白運章先生出資全部改為花草形,以嚴格教規。
整個寺院坐西朝東,占地面積4.3畝,正門左右各有旁門1座,門內3間對廳,順旁廊直通大殿,大殿共21間576平方米,可容600餘人同時禮拜,正段分前後兩進,窯殿為八角古亭,高7米多,使主體建築顯得結構精妙,莊重美觀。大殿前院有南北講堂各6間,石碑4通,沐浴室13間,左右配房各2間,另有民房44間,架子房3間,廁所3間,建築總面積為1964平方米。該寺為華北名寺之一,建築風格今仍基本保持舊貌,1984年被列為保定市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由保定市政府資助進行了全面維修,保定市伊斯蘭教協會現設在該寺內。現任教長為楊七龍阿訇,另有寺掌教1人,散班阿訇1人。現周五主麻聚禮人數約百人,平時禮拜人數約三十人。
作為保定市“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重點拆遷改造工程項目之一,目前清真寺街片區正應保定市政規劃辦的要求進行大拆遷,多數居民已經另覓他處居住,清真寺街的傳統格局將發生巨變。

北寺

保定市清真北寺初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原北寺建築為中國古典殿宇式四合院建築,面積為2250平米(合3.75畝),共有房屋51間。正門後面有瓦頂式的影壁牆,兩側由圓形的月亮門通向庭院。
寺院的前部分:北房為沐浴房,南房為儲藏室及穆民講習室和架子房。
寺院的後部分:南北廂房為南北講堂,是阿訇、海里凡學習居住教務活動的場所。大殿前廈後閣,分中殿和後殿,進深20米,12楹21間,琉璃瓦頂成主字型,殿內懸宮燈、掛牌匾,殿宇輝煌,地面為木質地板,鋪設地毯,可供400餘人同時禮拜。後院有八角重檐二層的瑤亭。寺內前院後院均為遊廊相連,雨、雪天可信步上殿禮拜。
清乾隆18年(1753)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和重修。後道光9年、同治12年、民國19年、民國31年曾多次進行了重修和擴建。影響較大的是同治12年愛國將領左寶貴等20多位回族文官武將捐資重修北寺,規模最大的是民國19年楊覲元阿訇偕眾鄉老接建復殿三楹,建大鼓棚,建八角樓二層瑤亭。北寺在“文革”中遭到嚴重破壞,9通碑石及大量經書文物被毀,講堂等建築倒塌。1978年由保定市政府撥款對寺院進行大修。
1991年在北寺的北側新建女寺一座,其大殿仿北寺模式,可供百餘人禮拜,其南北講堂、沐浴房俱全。1994年北寺民主管理委員會和城北廣大回族同胞回響和配合了保定市政府的城市改造規劃,後由保定市民宗主管部門批准決定:將清真北寺和女寺及寺產民房拆遷南移,重建新的清真北寺。
根據2000年的北寺拆遷協定,新建北寺的占地面積是1375平方米。現北寺寺院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磚混結構,局部為兩層,寺院布局緊湊,錯落有致,設備齊全,配有圖書室,整個寺院設有集中供暖,沐浴用水為太陽能設備,還有部分空調設備。2001年,原北寺及其周圍民居隨舊城改造盡被拆除,原寺址偏南方位新建了今天看到的阿拉伯穹頂風格的新清真北寺及女學。
新北寺的大門口坐北朝南,為阿拉伯風格,門廳上書“清真寺”立體大字,上有大理石雕刻的阿文牌匾,兩扇大門為花飾結構。寺內一側為20米高的望月樓(鋼筋混凝土結構),樓塔內有鋼筋混凝土樓梯可通向塔頂。男大殿面積為325平方米,高出院地面,內為木質地板,鋪設地毯,牆壁掛有阿文牌匾。殿內可供400餘人同時禮拜。從外觀來看,大殿的屋頂有一大四小的綠色圓頂型造型,顯示著濃郁的伊斯蘭風情。
現大殿的兩側為南北講堂,面積為120平方米,平房結構,供阿訇、海里凡居住學習和日常的教務活動。
沐浴房門口掛有“潔身浴德”的牌匾,穆民所用水源為潔淨環保的太陽能加熱;後院有設備完善的灶房和家具,專為穆民做紅白事服務,整個寺院前後都有遊廊相連。
清真女寺在馬路的另一側(東臨古城賓館),坐西朝東,門口上方有“清真女學”綠色大字,兩扇花式鐵大門,建築面積為300平方米(二層結構),前廳為休息大廳,有教長室、沐浴房(亦安裝太陽能設施),後廳為大殿,建築面積412平方米,樓上設有為穆民辦事的餐廳、大會議室、庫房、寺管會辦公室。
現任教長為馬金生阿訇,另有寺掌教一人,海里凡一人。現周五主麻聚禮人數約一二百人,平時禮拜人數有二、三十人。

東寺之往昔

清真東寺建於光緒九年(1883年),1936年重修,1958年與西寺合併,後改為曬圖紙廠。1979年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後歸還西寺管理,現在由保定市新月清真食品廠租用。現存資料較少。
本次拆遷東寺、西寺(含女寺)均保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