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圩村,位於厚街鎮西南部,距鎮政府5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相鄰自然村有下塘村、沙塘仔村、官美廈村。始建於明朝中期,因建村時,村外有碼頭、圩場,而取名保和圩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和圩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
- 地理位置:厚街鎮西南部
明朝,屬東莞縣歸城鄉。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八區(竹溪)涌口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第六區涌口鄉、第十二區新聯鄉、厚街區新塘鄉、厚街大鄉、厚街人民公社新塘生產大隊、仙橋人民公社新塘生產大隊、厚街人民公社新塘生產大隊;1983年,屬厚街區新塘鄉;1987年,屬東莞市厚街鎮新塘管理區;1999年,屬厚街鎮新塘行政村;2011年,屬厚街鎮新塘社區。
世居村民為陳姓,其先祖於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遷至今東莞厚街橋頭;明朝中期遷至當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541人,其中男性269人,女性272人;80歲以上22人,最年長者92歲(男);海外留學7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0人。世居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厚街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甘薯、木薯、花生、莞草(鹹水草)、黃麻等;另有草蓆加工、水草編織等副業。改革開放後,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引進“三來一補”等企業,農業比重逐年下降。2000年後,大力發展餐飲、商貿等第三產業。2015年,村集體經營以廠房租賃為主,總資產1695萬元,淨資產1610萬元,總收入3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傳統節慶食品有炒米餅、糖環、碌堆、魚籠、油角、酬果仔、月餅、粽子等。
鄉道康樂南路經過該村。1965年通電,1984年通電話,1992年通自來水,1994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1999年通網際網路。村中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村民活動中心各1個。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留存。
有莞草編織製作技藝,形成於30年代。
1951年10月,新聯鄉政府成立,辦公地點設在保和圩。
1956年2月,上塘村、下塘村、保和圩村組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名為新星高級農業社。
1977年1月,新塘生產大隊動工興建新塘大道,從涌口經新塘與廣深公路銜接,全長3千米,寬7米,於是年3月建成通車。
1981年春,保和圩生產隊分田到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