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俶路

保俶路,南起北山路,北接天目山路,長一千五百五十八米,以路西側之保俶塔得名。保俶塔原名應天塔,建於吳越時期,《西湖尋夢》載:“太平興國元年(976),吳越王俶聞唐亡而懼,乃與妻孫氏、子惟浚、孫承祐入朝,恐其被留,許造塔以保之。”此乃更稱保俶塔之由來。後幾經圮建,又有寶叔塔、寶石塔之名。舊時,登塔觀海日為西湖四時幽賞之一。張寧《再游寶石塔》詩云:“負郭岩扉敞石壇,上方門經繞層巒。樓觀海日夜光曙,竹引湖風夏亦寒。林外歌聲泉出谷,水中人影釣揚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俶路
  • 南起:北山路
  • 北接:天目山路
  • :一千五百五十八米
何當雪月煙花候,來供山僧信宿看。”民國二十二年(1933)重修時發現《錢氏家乘》一函、程學鑾《脈望仙館十三經註疏》和佛經等文物,惜塔改成實心,不能登臨。一九八六年,市政工程公司與駐杭三軍官兵對保俶路進行拓寬改造,二零零五年政府又出巨資對沿路石塔兒頭、韓世忠別業梅岡園、松木市場、淞滬抗戰牌坊等歷史碎片進行梳理,辟綠地、置水閣、植花竹。為使後人明瞭變遷史實,在此立石念。
保俶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