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體粉條

俄體粉條

俄體粉條,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科右前旗俄體鎮素有“粉條林果之鄉”之稱。俄體粉條是科右前旗俄體鎮的特產,已有30餘年的發展歷史,以其條細均勻、綠色營養、潔白耐燉、口感好、無添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

2013年12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俄體粉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體粉條
  • 產地名稱: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
  • 品質特點:條細均勻、綠色營養、潔白耐燉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3年第184號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30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俄體粉條以其條細均勻、綠色健康、色澤純正、營養豐富、潔白耐燉、絕不薰蒸、口感好、無添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入口柔嫩勁道,晶瑩剔透,耐泡耐煮,具有鮮薯的清香,附味性強。
俄體粉條
俄體粉條

產地環境

科右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南麓,東與扎賚特旗毗鄰,南和吉林省白城市相接,西北與蒙古國接壤,有32.5千米的邊境線,是自治區19個邊境旗縣之一,總面積1.7萬平方千米。有耕地461.6萬畝、草牧場1260萬畝、林地822萬畝,森林覆蓋率32.27%。旗內大小河流100多條,水資源總量為12.56億立方米,地下水為3.78億立方米,地表水平均總量8.79億立方米,約占全盟的四分之一,水資源占有量居全盟各旗縣市之首。
科右前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西寬227千米,南北長133.3千米,總面積16963.5平方千米。全旗有耕地461.6萬畝,盛產玉米、水稻、高粱、甜菜,糧食產量穩定在30億斤以上,是全國產糧大縣。科右前旗屬嫩江水系,全旗水資源總儲量17.18億立方米,可開採量10億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00餘條,大中小型水庫6座,其中察爾森水庫庫容為13.6億立方米,為全旗最大水庫,城市防洪工程已達50年一遇標準。
科右前旗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由於興安嶺山地橫貫旗境西北部,其海拔高度由南向北升高,呈現出明顯的“立體氣候”特徵。南北溫差大,年平均氣溫南部5.8℃,北部3.0℃,南北相差2.8℃。無霜期南部146天,北部114天,南北相差32天。平均年降水量南部為423.7毫米,北部為416.1毫米。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於薯類農作物的生長,為俄體粉條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歷史淵源

早在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從科爾沁蒙古部族家庭嫁給皇太極,曾被封為“莊妃”的“孝莊皇后”當年所帶嫁品中就有“俄體粉條”。
清初,為了加強對蒙古的控制,阻止蒙漢人民的接近,清政府厲行封禁政策,限制漢人到蒙古進行貿易和耕種。但是封不勝封,禁不勝禁,蒙古與內地的經濟文化往來日益發展。商業的繁榮,商路的開闢和延伸,促進了科右前旗集鎮的發展。各種傳統手工製作技藝也流傳到科右前旗。
清末民初時期,由於清朝政府在蒙古推行“移民實邊”新政,科右前旗內地流民和毗鄰省份,流民數量迅速增加,傳統的畜牧業嚴重衰退和萎縮。國內外商品經濟的激烈衝擊,使科右前旗蒙旗地封建領主制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逐漸解體。到科右前旗開荒種地的漢族農民,以河北和山東省人為多。再就是毗鄰的東北三省破產農民。其中,“粉條大王”朱天甲的爺爺朱世清,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前後攜全家人從遼寧省遼陽縣遷徙到今俄體鎮義新村落腳,除種莊稼外,還在此地經營一家粉坊,將俄體粉條發揚。隨之,馬鈴薯粉製品技藝在俄體一帶傳承至今。據俄體民眾講,他們在向吉林“三青山”學習粉條發展經驗時才知道,原來“三青山”粉條生產技藝最早來源於俄體,只是他們比俄體人更早地把粉業做大做強。
俄體粉條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
猜你關注
廣告
猜你關注
廣告
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譽V保障計畫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說
詞條目錄
  1. 百科名片
  2. 產品特點
  3. 產地環境
  4. 歷史淵源
  5. 生產情況
  6. 產品榮譽
  7. 地理標誌
  8. 地域保護範圍
  9. 質量技術要求
  10. 專用標誌使用

輕觸這裡

關閉目錄

參考資料詳情
    關閉
    2006年,俄體鎮組織26家粉條加工小作坊成立了俄體粉業協會。
    2017年,俄體粉條合作社成員已發展至215戶,加工轉化馬鈴薯1.5億千克,為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俄體粉條
    俄體粉條

    生產情況

    2013年,天甲粉業取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並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了“富甲天下”和“俄體粉條”兩個商標。合作社年生產100多萬斤粉條,產品銷往通遼、太原、長春、深圳等地,年純收入能達到10萬元以上。在天甲粉業的帶動下,俄體鎮粉業加工戶達600餘戶,加工轉化馬鈴薯1億千克,年產粉產品4800萬斤,產值2400萬元以上,年利潤350萬元左右,帶動周邊縣市近萬名民眾致富,馬鈴薯產業為農民拓寬了增收渠道。
    2016年,天甲粉業的銷售額也由2014年的100萬元增長到200萬元。
    2017年,俄體鎮種植馬鈴薯面積達8000畝,有粉條精包裝廠1座,粉業專業合作社2家,粉條加工企業7家,產粉量達1800噸,年實現總產值1600萬元左右。俄體鎮已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粉產業集散地,帶動周邊近萬人從事粉產業。

    產品榮譽

    2012年初,天甲粉業專業合作社作為制粉工藝的傳承單位,被列入興安盟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12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俄體粉條”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俄體粉條
    俄體粉條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俄體粉條產地範圍為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烏蘭毛都蘇木、桃合木蘇木、滿族屯滿族鄉、巴拉格歹鄉、科爾沁鎮、俄體鎮、居力很鎮、額爾格圖鎮、察爾森鎮、歸流河鎮、大石寨鎮、德伯斯鎮、索倫鎮及綠水種畜場共15個鄉鎮蘇木畜場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春薯4號、荷蘭7、克新1號、固薯八等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草甸土、黑鈣土、栗鈣土等,有機質含量≥1.5%,pH值6.0至7.5,耕層土壤≥3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種薯選用:脫毒克2、克3代良種。
    2.種薯催芽:溫度10℃至15℃,時間15至30天,標準0.5—1.0厘米紫綠色短壯芽。
    3.種植:4月底至5月中旬播種,每畝播種量100-150公斤,採用60厘米大壟,機械播種,株距24至26厘米,每畝保苗4000至4500株。
    4.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至5000千克作為基肥,結合整地時施入。
    5.灌溉和排水:結合墒情,在齊苗期、現蕾期、開花期、塊莖迅速膨大期各澆水1次,收穫前10至15天停止灌水。後期雨水過多時要清溝排水,防止澇害。
    6.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當馬鈴薯葉片由綠色變淡黃色,植株下部葉片乾枯,塊莖顏色由淺轉深,且容易從匍匐莖上脫落時即可收穫。收穫前一周進行殺秧。
    五、加工要求
    1.工藝流程:鮮薯→清洗→研磨粉碎→過濾→澱粉沉澱→澱粉脫水→打芡→和面→漏粉→冷卻→曬乾→包裝→成品。
    2.加工要點:
    (1)研磨粉碎:鮮薯粉碎必須使用電動石磨,磨碎的馬鈴薯漿通過100目過濾篩,濾去碎碴。
    (2)打芡:4%原料制芡。芡粉0.6倍質量的50至60℃的熱水,迅速攪動成糊;將約芡粉8倍質量的沸水一次倒入盆內快速攪動,直至完全糊化。
    (3)和面:澱粉團表面光滑、不沾手,且能均勻自由流動時停止加入薯粉。和面時不允許添加硫酸鋁鉀或硫酸鋁胺等添加劑。
    (4)漏粉:漏粉機漏瓢孔徑≤10毫米。水溫98℃至100℃。
    (5)冷卻:粉條成型拉出,放入冷水內冷卻,水溫越低粉條韌性越好。
    (6)屯條:冷凍屯條,冷凍溫度≤0℃。
    (7)曬乾:切斷後上掛,自然晾乾,晾乾時揉搓,使並條散開。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具有該產品相應的色澤;絲條粗細均勻,無並絲,彈性良好;具有鮮薯的清香;無肉眼可見外來雜質。
    2.理化指標:灰分(克/100克)≤0.4,乾粉條水分(%)≤15.0,濕粉條水分(%)≤75.0,斷條率(%)≤2.0,澱粉(以乾計,克/100克)≥75.0,絲徑(毫米)≥1.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俄體粉條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俄體粉條的檢測機構由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