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飛鼠

俄羅斯飛鼠

俄羅斯飛鼠,又名西伯利亞鼯鼠,屬舊世界動物,分布範圍為西半球波羅的海至東半球的太平洋沿岸。眼睛黑色,大而醒目。該物種的顯著特徵是被毛的翼膜,翼膜展開時,俄羅斯飛鼠可以藉助它在相距百米的樹木間滑翔。喜歡棲息於以雲杉 為主的落葉和針葉樹混合的成熟樹林,夜行動物,不冬眠。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俄羅斯飛鼠
  • 拉丁學名:Siberian flying squirrel
  • 別稱:西伯利亞鼯鼠
  • 二名法:Pteromys volan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哺乳綱(Mammalia)
  • :齧齒目(Rodentia)
  • :松鼠科(Sciuridae)
  • :飛鼠屬(Pteromys )
  • :俄羅斯飛鼠
簡介,分布範圍,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食性,棲息地,繁殖,種群衰退,

簡介

俄羅斯飛鼠,又名西伯利亞鼯鼠,屬舊世界動物,分布範圍為西半球波羅的海至東半球的太平洋沿岸。俄羅斯飛鼠喜歡棲息於以雲杉為主的落葉和針葉樹混合的成熟樹林,夜行動物,不冬眠。現代的集約林業和伐木是該物種的主要威脅。同時,它們也因皮毛而受到被捕獵的威脅,但這還不是其面臨的最大危險 。
俄羅斯飛鼠俄羅斯飛鼠

分布範圍

俄羅斯飛鼠在古北區北部有廣泛的分布,棲息於從芬蘭,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向東穿過俄羅斯,蒙古,中國西北的太平洋海岸,還包括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另外,在太平洋群島庫頁島(俄羅斯)和北海道(日本),也有該物種存在。從海平面到林木線的海拔,均適宜其生存。在中國北部,其棲息海拔可達2500米。
分布國家:中國,愛沙尼亞,芬蘭,日本,韓國,朝鮮,拉脫維亞,蒙古,俄羅斯聯邦
可能滅絕國家:白俄羅斯
區域性滅絕國家:立陶宛

形態特徵

雌性俄羅斯飛鼠重約50克,雄性平均體重略輕。身長約13-20cm,尾部長且扁平,約為9-14cm。眼睛黑色,大而醒目。全身被毛灰色,腹部毛色比背部略淺,頸部與前肢之間分布有黑色條紋。該物種的顯著特徵是被毛的翼膜,其實質為前後腿之間延伸的皮膚瓣。當翼膜展開時,俄羅斯飛鼠可以藉助它在相距百米的樹木間滑翔,滑翔比的最高紀錄為3.31,但一般情況下平均為1-1.5。
靠翼膜滑翔靠翼膜滑翔

生活習性

食性

俄羅斯飛鼠的食物包括,樹葉、種子、球果、植物嫩芽、嫩枝、堅果、漿果,偶爾取食鳥蛋和雛鳥。最喜歡的樹種為歐洲山楊( Populus tremula),樺樹(Betula sp.)和榿木(Alnus sp.)。當榿木和樺木的柔荑花序豐富時,飛鼠會將它們儲存在舊的啄木鳥洞或其他類似的小洞中,以備過冬時食用。大型落葉樹種能為俄羅斯飛鼠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棲息地,它們冬天取食榿木和樺樹的柔荑花序,夏天取食榿木的樹葉 。
雜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

棲息地

俄羅斯飛鼠喜歡棲息於以雲杉為主的落葉和針葉樹混合的成熟樹林,多為夜間活動,晚上最為活躍,但雌性會在日間有育幼行為。它們不冬眠,但是在冬天有時會有幾天的持續睡眠。由於其夜行性和生性害羞,俄羅斯飛鼠較少被觀測到。它們存在的痕跡,最常見的就是其糞便,這種類似於桔黃米粒的糞便經常在它們的巢穴下方和上方找到。
俄羅斯飛鼠的天敵為,貓頭鷹,和貓。

繁殖

俄羅斯飛鼠一般在早春時節交配,在芬蘭南部,第一次交配期為三月末,第二次交配期在四月。五周的妊娠期後,雌性飛鼠產崽,一般為2-3隻,每隻平均重量約為5克。飛鼠一般優先選擇啄木鳥在樹上啄出的空洞築巢,但是如果鳥巢的入口大小合適,它們通常也會在其中築巢,有時也會在腐爛的樹木上天然的空洞中築巢。飛鼠在巢中鋪就柔軟的材料(首選柔軟的鬍鬚地衣)。飛鼠的壽命一般為五年。

種群衰退

由於老齡的混合林的減少,俄羅斯飛鼠的種群也在不斷的減少。在芬蘭,其種群數量尚處於正常狀態,但是局部數量減少的現象無處不在,研究顯示,10-20年間,其種群數量下降了20%-58%。芬蘭全境內均發現俄羅斯飛鼠種群的衰退,數量持續穩定或者增長的地區幾乎不存在,可以預見,在將來這種衰退的趨勢仍將持續。
俄羅斯飛鼠俄羅斯飛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