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音樂的起源應當追溯到遙遠的古代。它的起源與古斯拉夫人的文化和日常生活相連,也他們的信仰、習俗、風俗、儀式有關。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成長壯大,形成了具有俄羅斯民族特徵的音樂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羅斯音樂史
- 起源:古代
- 類型:歷史
- 範圍:音樂
簡介
一、中古世紀俄羅斯的音樂
據考證,古羅斯音樂產生於9-10世紀之交。早在古羅斯的多神教時期,就有民間音樂創作,如:日曆歌、英雄壯士歌等等。基輔是古羅斯的文化中心,也是古羅斯的第一個音樂中心。當時可能看到的樂器有古絲里琴、喇叭、牧笛、號、蘆笛、庫維契基笛、索別爾笛和其他樂器。在古羅斯,音樂儀式成了基輔大公和武士們日常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出征、節日、宴會、隆重的儀式都有音樂伴奏。
古羅斯是信仰基督教的國家,那時候的音樂基本上都是宗教音樂。音樂是教堂儀式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藝術形式。古羅斯的教堂合唱歌曲其實是一種齊唱,因為一般都是單聲部的。17世紀,西歐器樂開始傳入俄國。莫斯科的貴族家庭里,首先出現了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後來又有了小提琴、大提琴、小號和其他樂器。這些樂手在俄羅斯組成了一些最初的樂團。
俄羅斯教堂多聲部合唱發展,與此同時,世俗音樂露出端倪。17世紀後半葉在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里出現了多聲部世俗歌曲。這種歌曲主要在貴族家庭的範圍里演唱。
從17世紀中葉大鐘、小鐘進入俄羅斯的教堂,奏出不同音調的音樂,形成一種優美的和聲和共鳴。因此,鐘樓的鐘聲也是俄羅斯的一種音樂藝術。
二、18世紀俄羅斯的音樂
18世紀的俄羅斯是一個“理智和啟蒙的世紀”,在這個世紀的前20年代,俄羅斯的音樂生活也發生了變化。音樂來到了俄羅斯的世俗社會。“音樂是人民的心靈”這種觀念開始進入人們的意識中。1709年彼得大帝讓作曲家季托夫搞一場世俗音樂會,在這次音樂會中演奏的一首歌曲《歡慶吧,俄羅斯大地》,標誌著世俗音樂開始被社會所承認,可以視為俄羅斯世俗音樂發展的開始。
讚美詩是彼得時代的一種最大眾的詩歌形式,也是當時的一種音樂體裁。在音樂上是一種無伴奏的三聲部合唱,這種合唱有軍事內容的,也有抒情內容的。18世紀的讚美詩是音樂旋律與抒情詩歌的結合,對後來的俄羅斯古典浪漫曲和格林卡的民族歌劇創作起到了較大的影響。
三、19世紀俄羅斯的音樂
19世紀,音樂更加積極地走進了俄羅斯社會廣大階層的日常生活。音樂的主要活動場所在中學、寄宿學院和大學。當時,俄羅斯上層社會的文化階層很重視音樂,尤其是嚴肅音樂逐漸成為他們的普遍愛好。從19世紀20年代起,莫斯科和彼得堡音樂生活變得更加普及和活躍,出現了專門的音樂組織,把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聚集在一起,如1802年,在18世紀的彼得堡“音樂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了“愛樂社”,當時的活動很有影響。19世紀起,鋼琴、豎琴等樂器走進了俄羅斯文化人的家庭,成為俄羅斯家庭普遍的娛樂工具。
在作曲家格林卡出現以前,聲樂抒情曲是19世紀初俄羅斯一種最流行、最鐘愛的音樂體裁。當時,“音樂悲劇”、輕鬆喜劇、幕間歌舞節目等音樂形式也比較流行,與此同時,歷史題材的歌劇也得到了發展。第一部俄羅斯歌劇是由義大利人K·卡沃斯寫出來的,這部歌劇的名字叫《伊凡·蘇薩寧》,是一部愛國題材的歷史歌劇,這些為格林卡的出現和音樂創作打下了前提。
四、19、20世紀之交的音樂
五、20世紀的俄羅斯音樂
從十月革命到30年代是蘇聯音樂的探索時代。音樂家、作曲家開始了對現代題材、體裁和音樂語言進行探索,這導致了音樂語言的多樣化,也促使各種音樂流派的產生。20年代,出現了一批用大型交響樂表現矛盾現實的作品。這些作品不但反映時代精神,而且作曲家以自己觀察世界的深度和廣度讓自己的作品超越了時代精神。
代表人物
格林卡
他從小家境不錯,父親有一個美麗的莊園,他從小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代。從小接觸到了俄羅斯美麗的大自然,了解到普通人民的生活。1812的衛國戰爭大大地震撼了他的心靈並對他的世界觀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從小就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了摯愛之情。他有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尤其是他的叔父家裡有一個由農奴組成的樂隊,他經常去聽他們的演出,並且從小就迷上了音樂。樂隊主要演奏俄羅斯民歌,也演奏外國作曲家的作品。1817年~1822年,他在彼得堡師範大學附屬的所寄宿學校讀書,認識了許多俄羅斯社會的先進人士,他們的進步思想注入了格林卡的心靈中,增加了他對沙皇政府和俄羅斯的認識。畢業後,他辭掉了在交通部的工作,在彼得堡結識了當時俄羅斯文藝界的許多名流,如普希金等人。他們對格日後的音樂創作起了重要的影響。1825年他創作了浪漫曲《窮歌手》、《別引誘人》,後去高加索作了一次旅行。1830年他去了義大利,用了很多時間學習聲樂技術,結識了許多義大利歌唱家和作曲家。後來,他又去了柏林。早在國外的時候,他就有創作一部俄羅斯歌劇的想法。因為他覺得,俄羅斯應當有自己的民族歌劇,不能讓義大利、法國歌劇繼續霸占俄羅斯的歌劇舞台。1834年,他回到俄羅斯後,開始創作歌劇《伊凡·蘇薩寧》。這部歌劇在1836年11月7日在彼得堡大劇院演出。這部歌劇的原名叫《為沙皇效忠》,副標題是“祖國英雄的悲歌劇”。當時的進步民主人士高度地評價這部歌劇,它也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交口稱譽;可是貴族社會卻將之稱為“馬車夫音樂”,認為不能登大雅之堂。《伊》是一部描寫人民英雄的歌劇。歌劇的情節是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1612年雖然波蘭入侵軍已經被俄羅斯軍民趕出了俄羅斯國土,但其殘餘部隊仍然在俄羅斯大地上流竄,其中有一個小分隊竄入農民伊凡居住的村莊,強迫他給他們當嚮導抄近路去莫斯科。面對敵人的威逼,他從容鎮靜,佯裝答應給波蘭人帶路,之後將他們引到一個荒蕪人跡的密林中與敵人同歸於盡。伊凡的英雄舉動感動了許多俄羅斯人。寫完《伊》後,格林卡開始創作第二部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這原是普希金創作的一部長詩,本希望由普希金親自來寫腳本,但1837年普希金突然決鬥身亡。這是俄羅斯第一部童話史詩歌劇,歌劇情節來自於俄羅斯的一個古老民間傳說,描寫了善與惡、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和鬥爭。最終,善良、光明和正義取得了勝利。這就是創作這部歌劇的意義所在。這部歌劇由序曲和五幕組成。序曲一下子就把聽眾帶入俄羅斯民族詩意般的世界,揭示出歌劇的主題,用奏鳴曲寫成,採用對比手法,一方面強調俄羅斯力量和雄偉,另一方面刻畫黑暗世界和敵對勢力。這兩部歌劇是俄羅斯歌劇音樂的瑰寶,是18世紀上半葉俄羅斯新型的民族音樂的兩座高峰。這兩部歌劇音樂對後來俄羅斯作曲家的歌劇音樂創作起了重大的影響。 1844年,格林卡前往法國和西班牙。在法國認識了作曲家柏遼茲,在西班牙對民間音樂和民間舞蹈著迷,所以根據西班牙民間舞蹈曲寫出了交響樂《阿拉貢霍塔》(1845)。因此可以認為格還是一位交響樂大師,寫了許多以俄羅斯民歌和民間曲調為題材的交響樂作品,如《阿》、《馬德里之夜》、《卡瑪林斯卡婭》、《幻想華爾茲》等。《卡》是他的一部重要的作品,由兩個對比的音樂主題交替進行。平緩的婚禮曲《來自高高的山巒》是第一音樂主題,敘述了白天鵝受著灰鵝欺負的故事,寓意著一位美麗的新娘受著她的新郎的親戚的折磨。俄羅斯舞曲《卡瑪林斯卡婭》為第二音樂主題。在整個作品中,作曲家用大膽而鮮明的音樂語言描繪出俄羅斯人民生活的歡樂場面。他充分地使用了旋律的各種變奏,使音樂華麗多彩。這部作品成為後來的俄羅斯作曲家效仿的榜樣。柴科夫斯基說:“整個俄羅斯交響樂都包含在《卡瑪林斯卡婭》之中了。”
歌曲和浪漫曲是他音樂創作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對他來說,浪漫曲是他心靈的一種獨特的自白。他的浪漫曲總結了前輩們和同時代人音樂創作的優秀成果,並將俄羅斯浪漫曲的創作帶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體裁豐富、旋律優美、形式嚴謹、感情樸實、真摯。他的浪漫曲要以同時代的詩人的詩作為詞,其中普希金對他的影響最大。他從1828-1842年以普希金的詩為詞共譜寫了十首浪漫曲。在他的作品中,《雲雀》、《旅途之歌》、《致凱恩》最為有名。
格林卡通過自己的創造的音樂形象展現出俄羅斯人民及其代表人物的精神面貌的典型特徵——英雄主義、自我犧牲精神、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上帝的信仰等等。他善於駕馭音樂語言的各種手段,並且用專業音樂極為複雜的形式表現出來。他深刻地了解自己民族音樂的思維特徵,了解俄羅斯民間音樂的旋律、音調、節奏,同時,他又不局限於音樂的民族狹隘範圍內。他對其他民族的音樂藝術、生活習慣也很感興趣。在他的音樂里,東方音樂的旋律、波蘭舞蹈音樂的優雅、西班牙民間舞蹈的激情、義大利歌曲的迷人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是第一位俄羅斯交響樂作曲家。在他以前,俄交響樂尚未獲得自己的獨立性,基本上局限在歌劇序曲的框框內。從他開始,歌劇音樂具有一種交響樂的效果。從此,俄羅斯音樂走上了更加廣闊、更加職業化的道路。
他晚年在彼得堡、華沙、巴黎、柏林等地居住,在這些年間他有很多創作計畫,但因其周圍的環境不好,不少人對他充滿了敵意,所以他把幾部業以開頭的總譜燒掉。1857年,他客死在柏林,骨灰被運回安葬在彼得堡。
從他開始,俄羅斯音樂文化與西歐的音樂文化交流大大地加強了。一方面使俄羅斯音樂能向西歐音樂學習到許多新的音樂形式,另一方面,也使西歐音樂家開始注意俄羅斯音樂和俄羅斯音樂家們的創作1839年,在維里耶里戈爾斯基的兄弟的直接幫助下,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了解到了俄羅斯的專業音樂和民間音樂,之後西歐音樂家開始大量地同俄羅斯音樂家進行個人交往和創作上的接觸。如舒曼、柏遼茲、李斯特、華格納都訪問過俄國。其中,李斯特對俄羅斯音樂影響最大。維爾第還給俄羅斯寫過一部歌劇音樂《命運的力量》,西歐傑出的音樂家在俄國大城市進行巡迴演出。這些音樂交流促進了俄羅斯與西歐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推動了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展。
在俄羅斯文化史上,由於格林卡是俄羅斯古典音樂的奠基人,是俄羅斯民族歌劇音樂的創始人,人們經常把他與普希金相提並論,認為他在俄音樂上起的作用就像普在俄文學上所起的作用。他和普希金的藝術創作形式和內容、藝術表現的方法雖然不同,但他倆都是俄羅斯新文化的奠基人,又是俄羅斯文化的承上啟下的人物,對俄羅斯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魯賓斯坦兄弟
巴拉基列夫
穆索爾斯基
歌劇《鮑利斯·戈都諾夫》是他的代表歌劇。根據普希金同名悲劇創作的。歌劇的衝突是在用陰謀手段篡奪了皇位的沙皇《鮑利斯·戈都諾夫》和人民中間展開的,結果是這場衝突導致了人民的起義。歌劇音樂體現出用“活生生的音樂表現活生生的人”這一原則,這個原則不但成了作曲家詩意般靈感的尺度和源泉,而且也成了這部歌劇的每個樂句、每個樂章的靈魂。這部歌劇由序幕和四幕構成,在序幕和每個幕中又有幾場。
他在歌曲創作上也同樣碩果纍纍。他在自己創作的歌曲中力求表現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他們的需要、痛苦和歡樂。像《唱給葉廖姆什卡的搖籃曲》、《孤兒》、《淘氣包》等等。他譜寫的《跳蚤之歌》成為世界許多歌唱家在音樂會上演唱的保留曲目。
他是位真正的俄羅斯作曲家。他的音樂表現和反映俄羅斯人民的生活,與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相信人民有巨大的、創造性的力量。他的音樂創作擺脫了歐洲古典主義音樂的框框,同時又對俄羅斯民間音樂有著深刻的理解。這就有可能讓他創作一種基於俄羅斯民族音樂深厚基礎上的獨一無二的音樂。這種音樂把俄羅斯民歌音調的特殊之美、把俄羅斯多聲部歌曲的色彩與音樂語言形式的靈活自由結合起來。他獲得了一種創作俄羅斯音樂的新方法,預示著19、20世紀之交的音樂思維的革命到來。
鮑羅丁
他生於彼得堡,擁有極高的天賦,並且多才多藝,在童年時代就掌握了三門外語,英、法、德,後來又學會了義大利語。他的母親是位音樂愛好者,讓兒子在8歲時去學長笛,後來又學了鋼琴。他在9歲時譜寫了自己的第一部音樂劇——《埃倫》波爾卡,13歲時又譜寫出一部長笛協奏曲。他還熱愛自然科學,尤其是化學。1850年,他入醫學外科學院,但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愛好。大學畢業後,他到一家醫院當醫生。1858年,獲得醫學科學博士學位。1859年去當時歐洲的科學中心——德國的古城海德堡。在那裡結識了俄國著名的女鋼琴家葉卡傑琳娜。普羅托波波娃。她用自己美妙的琴聲喚起了他對音樂的熱愛,並讓他將這種熱愛保持終生。後來,她成為了他的妻子。1862年,他回國,成為巴拉基烈夫音樂小組成員,開始了交響樂的創作。他一生總共寫了三部交響樂、一部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一部歌劇。此外,他還寫過弦樂、鋼琴五重奏、弦樂四重演奏、鋼琴組曲和16首浪漫曲。他的代表作是歌劇《伊戈爾王》。他與俄羅斯其他作曲家相比並不高產,但他的音樂創作對後來的俄羅斯的音樂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作曲家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音樂創作的繼續。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
他生於一個古老小鎮,父親當過省長,母親是一位農奴女兒。像許多貴族家庭的孩子一樣,他很小就開始學習鋼琴。後來,他進入彼得堡海軍士官學校學習。但他對音樂一直保持著一種特殊的要好。1861年,他結識了巴拉基烈夫,此後,他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部交響樂。1862年,他畢業,不久便作了三年的環球航行。在這三年期間,他的大部分時間都用於觀察、閱讀和思考。後來,他將自己的見聞都寫入自己的音樂作品中。1865年,他回到彼得堡,寫完了自己的第一交響樂。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出交響音畫《薩特闊》(1867)、交響組曲《安塔爾》(1868),還構思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劇《普斯科夫姑娘》。這部歌劇受到了年輕人的熱烈歡迎。不久,他被聘為彼得堡音樂學院教授,講授作曲和管弦樂法。出過兩本著作《管弦樂原理》、《實用和聲教程》。
他是俄羅斯民歌的愛好者。他對各種體裁的俄羅斯民歌十分感興趣,尤其是詼諧的和儀式的民歌更讓他如痴如醉。他收集、編寫了《俄羅斯民歌100首》。1878年,他根據果戈理的中篇小說《五月之夜》譜寫了同名歌劇。他採用了許多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民歌旋律,用以描繪詩意的、溫暖的、充滿芳香的烏克蘭夜晚。1880年,他根據H。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劇作《白雪公主》譜寫了自己的一部最優美歌劇《白雪公主》。
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是他的一部重要傷口,是根據阿拉伯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的情節創作的,由四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是一個獨立的阿拉伯民間故事,統一整個組曲的是一個總的動機,那就是舍赫拉查德給蘇丹王沙赫里亞爾講故事這個情節,組曲有幾個音樂主題。
他是位音樂創作上的多面手,幾乎在所有音樂體裁上都留下了巨大的遺產。他的作品內容豐富,對人民的生活、人民的理想和願望的深刻理解是他音樂創作的主要特徵。他的音樂表現人民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對愛情的向住,對未來的憧憬,等等。同時,他對生活中一切不良的、否定的、醜惡的現象——獨裁、專制、殘酷、不義、愚蠢、無知——予以堅決地諷刺、抨擊和批判。他是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有一顆晶瑩般純潔的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俄羅斯的音樂事業,他的音樂作品成為後來音樂家的創作範例。
柴科夫斯基
他生於一個礦山工程師兼廠長家庭。小時候,就從周圍人口中獲得了自己最初的音樂感受。10歲時被送到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在這裡開始學習音樂。畢業後去法務部任職,然而他對這工作不感興趣,經常去歌劇院聽歌劇。60年代,他認真地學習了音樂理論,1862年,他進入了剛剛開辦的的彼得堡音樂學院。1865年他畢業,一年後,被聘為剛剛開辦的莫斯科音樂學院的教授。在音樂學院任教期間,他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三部交響樂、第一鋼琴協奏曲、大提琴的洛可可變奏曲、三部四重奏和一部鋼琴三重奏、10部歌劇、一部芭蕾舞劇《天鵝湖》、許多浪漫曲,還有像《四季》這樣優美的鋼琴劇等等。
1877年,是他一生中發生重大轉折的一年。他與音樂學院的一位叫安托尼娜的女學生結婚了。但是億的婚姻只維持了一年,倆人分開了。失敗的婚姻對他的刺激很大,他得了嚴重的精神衰弱症,因此他辭去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工作。他在朋友們的建議下於1877年出國,但他一刻也沒有停止創作活動。他說:“我若不工作就簡直無法生活。”在他的一生中與一位名叫梅克的俄羅斯女性保持著長達13年之久的友誼。梅克夫人是作曲家的資助者和他音樂創作的愛好者。她的慷慨資助使得他有可能專心地從事創作。他與梅克夫人的友誼被傳為佳話。
他在自己一生的最後10年裡又創作了大量作品:《第五交響樂》、《第六交響樂》、歌劇《馬傑巴》、《女巫師》、《黑桃皇后》、芭蕾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以及許多其他作品。19世紀80、90年代是俄國歷史上的黑暗時期,反動政府害怕先進思想的傳播,國內加劇了對進步人士的迫害。他雖身居國外,但他時刻關心自己祖國的前途,他的這些作品表現了俄國的知識分子在這些年代裡的思想情緒,變得更加具有戲劇性,更加充滿對生活和人類的熱愛。
他的晚年大都居住在莫斯科近郊的克林小鎮,他一直堅持創造,直到自己生命結束。《第六交響樂》是他留給世人的最後一部作品。1893年他親自指揮這部作品在彼得堡的演出,之後就與世長辭了。
他的彼得堡音樂學派的代表,繼承了格林卡音樂遺產,特別是注意音樂中的抒情感受和抒情因素。作曲家敏銳地抓住了人對生活悲劇方面的尖銳感覺,捕捉住人與他周圍冷漠世界之間不可遏制的、無法避免的衝突。在他那裡,對一些生存的基本問題的處理,對同時代人和俄羅斯大自然形象的處理都染上了一種強烈的個性色彩。他的音樂形象包含著希望,渴望著鬥爭,具有19世紀下半葉特定的歷史時代的特徵。他重視音樂的民族性,竭力讓自己的音樂成為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表現。他的音樂中廣泛吸收、引用俄羅斯的民歌曲調,同時予以富有成效的、大膽的創新。
他的音樂才華幾乎表現在所有的音樂體裁里。但歌劇是他的最愛。他一共創作了《鐵匠瓦庫拉》、《奧爾良少女》、《馬捷帕》、《約蘭塔》、《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后》等10部歌劇,其中,《葉甫蓋尼·奧涅金》和《黑桃皇后》是他最主要的兩部歌劇作品,而且成為世界各地劇院的保留劇目。
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基本上按照普希金的同名的詩體小說的情節創作,全劇共有22個曲子。他把這部歌劇叫做“抒情場景”,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到揭示主人公內心的、精神的世界上。歌劇真實、鮮明地揭示了俄國外省地主莊園和都城上層社會的生活,表現了俄羅斯美麗的大自然,並在大自然的背景上展現、刻畫主人公的性格、心理、感情、感受。
除了歌劇創作之外,他的交響樂創作也在世界音樂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並為俄羅斯作曲家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他是交響樂里抒情正劇的創始人,是新型交響芭蕾舞音樂的奠基人。他的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第一、二、三、四、五、六交響樂和標題交響樂《曼費雷德》以及一系列的交響組曲就是最好的佐證。
舞劇《天鵝湖》取材於一個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王子齊格弗里德和美麗的被惡魔羅特馬爾變成天鵝的公主奧傑塔的愛情故事。兩人經歷了嚴峻考驗,忠貞的愛情戰勝了魔法,女主人公恢復了人形,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主題是光明戰勝了黑暗,正義戰勝邪惡,歌頌忠貞美好的愛情,歌頌人為了幸福敢於與一切邪惡力量作鬥爭的精神,整個舞劇音樂優美、浪漫、抒情,是一部傳世傑作。
他的四重奏、三重奏奠定了俄國古典室內音樂發展的基礎,而他的浪漫曲和鋼琴作品開創了這種體裁發展的新階段。他的第一弦樂四重奏是作曲家的一部重要的器樂作品。其中的“如歌的行板”幾乎成了他的代名詞。《四季》是他一首明快、如歌的樂曲,表現了作曲家同樣的心境和情緒。《1812莊嚴序曲》歌頌偉大的1812衛國戰爭。他共有六部交響樂,其中《第六交響樂》(悲愴)無疑占有特殊的位置,而且最有代表性。它創作於1893年,是在作曲家一生最痛苦的年代裡創作的。19世紀90年代的俄國沙皇政府的黑暗統治,讓知識分子感到痛苦、茫然、彷徨。此外,1900年,梅克夫人中斷了與他多年友誼和資助。在這一年,他的妹妹也去世了。因此作曲家內心十分痛苦,將全部悲傷傾注到第六交響樂中,第六交響樂實際上是一部表現知識分子的人生悲劇,表現他的希望和理想的幻滅而產生的悲哀和痛苦。因此,他弟弟將第六交響樂起名為“悲愴”。20世紀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斯克利亞賓認為,他的第六交響樂好得很,“但感覺到其中有作曲家個人的眼淚……這顆真摯的、苦鹹的淚珠沉重地滴落在聽者的心靈上……”
柴科夫斯基把俄羅斯的民族氣質與西文民族的氣質有機地揉合在一起,所以他創作的音樂既是俄羅斯的,同時又是世界的。他用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描寫了廣泛而多樣的俄國現實,他對現代生活的複雜問題十分敏感,並進行了細膩的觀察。他為一位人道主義者,對人民的熱愛和同情確定了他的音樂創作的性質。他的傷口反映人的各種感受,善於表現人的內心生活的過程,反映人的複雜和哲理的沉思。他的音樂旋律優美流暢,配器色彩豐富,感情熱烈奔放,氣勢博大恢宏,這些特徵是他音樂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和永久的藝術魅力的原因。
斯克利亞賓
他出生於一個莫斯科外交官家庭,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1888年他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同時學習鋼琴和作曲。從此後,他開始堅定地走上音樂演奏和創作道路。斯克利亞賓的演奏和作曲都表現出一種新的音樂思維和對世界獨具一枚的認識。他的音樂不像19世紀俄羅斯音樂的旋律,他的音樂形象是具有象徵主義藝術所特有的警言格句性。從他的音樂中可以發現,他想表現一些哲理思想,尋找多一些新的多聲和諧,並讓這種和諧充滿極其細膩的色調。
眾所周知,斯克利亞賓像世紀之交的許多象徵主義藝術家一樣,從青年時代就對哲學感興趣,總想探索事物的本質,去解釋生存的哲學意義。基督教教義、歐洲哲學理論、東方宗教哲學、俄羅斯馬克思主義學說都讓他感興趣。因此,他曾經構思過一部“宗教神秘劇”。在作品裡,世界的圖像充滿了神秘和深刻的涵義。在這部神秘劇里沒有觀眾,所有人都是參與者。作曲家相信宗教神秘劇的“奇妙的彼岸”,這是整個人類嚮往的目標。斯克利亞賓準備承擔對人們精神進行改造的責任,他認為這種改造手段是聲音、色彩、詩歌、戲劇等各種藝術形式的綜合。
拉赫馬尼諾夫
拉赫馬尼諾夫是俄羅斯音樂天幕上的一顆耀眼明星。他作為作曲家,能敏銳地反映自己時代的需要和要求,同時又很好地繼承了19世紀俄羅斯古典音樂的優良傳統。他的創作與19世紀著名的作曲農柴科夫斯基的創作有著深刻、密切聯繫。拉赫馬尼諾夫音樂創作里最主要的東西是感情真誠、旋律優美、靈活豐富,曲調如歌如敘,富有表現力、旋律對比明確,並有相當的力度。
拉赫馬尼諾夫像許多同時代的藝術家一樣,1917年10月,他永遠地離開了俄羅斯。這對於他是一個巨大的悲劇,因為他成了無根的浮萍,他的生活和創作的根基倒塌了。在此後的十看時間裡他幾乎沒有寫任何作品。只是到了20世紀年代後半期,他才重新找到了創作感覺,開始了他的晚期創作階段,創作了《第四鋼琴協奏曲》(1928)等等。這些作品充滿了悲劇的個人感受和深刻的哲理涵義,具有一種神秘主義色彩。拉赫馬尼諾夫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他把德國法西斯的入侵視為自己的個人的悲劇,他舉辦了許多義演,並將全部所得捐給了保衛祖國基金會,以表示他對與法西斯浴血奮戰的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的支持和資助。1943年3月28日,他在美國的洛杉磯與世長辭。
幾部鋼琴協奏曲在拉赫馬尼諾夫的音樂創作占據主要地位,拉赫馬尼諾夫把交響樂的磅礴氣勢和音樂史詩性帶入鋼琴作品體裁,強調出音樂所表現的直率和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