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與電子研究所是俄羅斯科學院下屬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與電子研究所
- 外文名:Институт радиотехники и электроники РАН
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與電子研究所是俄羅斯科學院下屬研究機構。
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與電子研究所是俄羅斯科學院下屬研究機構。一、基本情況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與電子研究所成立於1953年。該所的主樓是原莫斯科大學物理系所在地。Gulyaev YU.V院士擔任該所首任所長。1955年...
俄羅斯技術大學(全稱聯邦州預算高等教育機構)是位於莫斯科的一家高等教育機構,由МИРЭА(莫斯科無線電電子和自動化研究學院),МГУПИ(莫斯科國立儀器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大學),以Ломоносов(羅曼諾索夫)命名的莫斯科精細化工學院(МИТХТ имени М.В.Ломоносова)和...
俄羅斯聯邦工程科學院有9個跨區域分院和50個地區分部,按照專業分成17個學部。包括物理化學和先進材料技術;雷射技術;光電子學和光纖;微電子和能源效率;信息網路、通信和無線電工程;信息學和計算機工程;生物技術和環境保護;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設計;儀器儀表和診斷;特殊材料;能源;化學技術;海洋工程、海洋工程與...
俄羅斯導航信息系統公司160 俄羅斯工業與科技集團161 俄羅斯國際衛星組織163 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和電子學研究所164 俄羅斯自動化和電測法研究所165 鄂木斯克儀器製造研究院166 航空設備科學研究院167 聖彼得堡無線電技術設備廠168 英國169 簡氏信息集團169 薩里衛星技術有限公司172 蘇格蘭光電協會174 英國超級電子公司175 ...
俄羅斯科學院列別捷夫P.N.物理研究所是俄羅斯歷史悠久的科研機構之一,成立於1934年,該所研究課題幾乎涵蓋了物理學的全部領域。一、研究機構 1宇航中心 天體物理理論研究室;量子天體物理研究室;天文研究室;航天電子研究室;天體物理數據處理研究室;地面接收與發射研究室;空間結構研究室;射電望遠鏡RT-70設計研究室...
該研究所還與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技術和電子學研究所合作,聯合研製了碎解複合礦石的物理模型,並試驗研究了在高強度電磁脈衝對硫化礦物的作用下,微細粒貴金屬的解離過程。明確了在這些條件下形成的擊穿通道和微細裂紋,能確保在隨後使複合礦石達到選擇性的碎解和使溶液能滲入到貴金屬顆粒。研究表明,存在著一個硫化...
喀山物理技術研究所1945年8月成立於喀山市。該所隸屬於俄羅斯科學院喀山科學中心,是世界著名的電磁波譜研究機構。1984年,該所以1944年發現電子自旋共振現象的傑出實驗物理學家Zavoyskiy Y.K.院士命名。二、研究方向 1994年10月18日,俄羅斯科學院主席團批准該所研究領域:凝聚態物理,無線電光譜,分子光化學等。
莫斯科無線電電機暨自動化大學的前身為莫斯科國民經濟核算學院,始建於1932年,於1949年改建為莫斯科經濟統計學院,1996年擴建為莫斯科國立經濟統計信息大學。該校設有11個學院,共有教師近300人,其中博士50人,副博士180人,俄羅斯各部委科學院成員約20人。此外,學校還有教職工4000多人。學校有三處教學區,均配...
其中還吸納了來自世界30個國家的100名外籍院士(目前中國籍院士約50人,包括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宋健、徐匡迪和現任院長李曉紅。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等科學家獲得其金質勳章)。建院初期,前蘇聯工程院(之後的俄羅斯工程院RAE)在加強科學與生產之間的聯繫方面開展了積極工作,旨在解決加快基礎研究成果與實體經濟相適應的問題...
研究所接收國內高校博士生來所開展課題研究,依託院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招收無線電物理專業博士後。該所出版發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科研條件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下設十三個研究室和兩個生產車間及一個質檢中心,是一個集國防尖端科技電子學系統的研究、設計、實驗、生產於...
貝科夫·瓦列里·阿列克謝耶維奇:俄羅斯農業科學院院士、俄羅斯醫學科學院院士、生物與藥學 特列提亞科夫·尤里·迪米特: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化學方向 鮑里索夫·瓦西里·伊萬諾維奇: 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無線電工程與電子工程學方向 依林·弗拉迪米爾·亞歷山大耶維奇: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物理學方向 阿爾菲洛夫·饒列斯·...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部連續三年獲得中白國際合作項目,與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白俄羅斯國立信息與無線電電子大學展開密切合作。山東科技大學 2021年5月,山東科技大學與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在生物醫學材料和3D列印材料等科研方向領域達成了系列合作意願,深度磋商...
熱門專業為機電一體化、信息處理和管理自動化、無線電技術及電子設備設計、機械及機器製造、材料科學及材料結構技術。鄂木斯克國立技術大學在俄羅斯323所技術類院校中排名第69位,在鄂木斯克排名第三。科研成果 2022年,俄羅斯鄂木斯克國立技術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設法將兩種類型的拖船運動結合起來,建立了一項新技術——在纜索...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ЭИ»),簡稱莫動(МЭИ),坐落於俄羅斯莫斯科市紅色兵營大街(Красноказарменная улица)14號,莫斯科動力工程學院成立於1930年,是世界最重要的動力、電力、無線電、電...
塞夫琴科退休後,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的擴張仍在繼續。1975年,放射物理與電子學院與物理學院分離,並於1989年成立了哲學與經濟學院。物理化學問題和核問題的研究機構分別於1978年和1986年開放。1980年,第二個校園建在明斯克郊區,靠近Shchomyslitsa村。經過白俄羅斯獲得獨立從蘇聯於1991年,白俄羅斯國立大學被正式確認作為...
從學院畢業時,學生應當掌握理論和實驗研究的現代方法,有足夠的工程知識去解決當前的技術難題。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在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有6個Phystech School:提供以下領域的教育:師資力量 學院有許多知名的專家擔任教授,教師90%以上是教授和副教授,共有俄羅斯科學院成員80多名,是俄羅斯院士學生比最高的學校。教...
中物院成立於1958年的北京第九研究所,1964年更名為二機部第九研究設計院,1968年被授予軍隊番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研究院,1973年使用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名稱,1982年更名為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1985年對外使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的研究領域包括物理學、力學與數學、化學與材料、信息科學與電子工程等...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簡稱中國科學院空天院,是光電工程、航天航空和套用科技等三個主要領域兼具總體管理與技術總體職能的研究單位。 [65]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始建於1956年的電子學研究所,1979年遙感套用研究所成立,2003年光電研究院成立,2007年對地觀測中心成立,2012年遙感套用研究所和對地觀測中心...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7月,學院有1個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多個部級重點實驗室,與俄羅斯科學院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團隊合作共建教育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和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7月,學院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
喀山國立技術大學設有航空及地面運輸和能源研究所、自動化和電子儀器研究所、計算機技術和信息保護研究所、無線電電子學、光子和數位技術研究所。核心技術研發領域涵蓋雷射技術(汽車、高精度電子、3D列印)、量子技術、飛行器生產、空氣流體動力學、信息安全等。體育 2009年,喀山被授予俄羅斯“體育之都”的稱號。2011年...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科捷利尼科夫,蘇聯無線電物理學家、技術科學博士,生於喀山,1926年進入 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 學習,1930年最終畢業於莫斯科動力學院。1947年至1953年,他擔任莫斯科動力學院無線電工程系主任,特別設計局局長兼首席設計師;1954年至1988年曆任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與電子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1991年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工程與電子研究所實驗室主任,國有企業下轄電子和離子光學研究所副所長。1996年始任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高新技術中心負責人。1994年當選為通訊院士,2000年當選為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系統學部院士。布伽耶夫A.S.院士是固態存儲、信息處理和數學建模領域的著名專家。他首創了聲電現象理論基礎原理,闡述...
張送根,男,1966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畢業於俄羅斯科學院無線電技術與電子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學歷,具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稱。現任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人物經歷 1995年8月至2001年4月,歷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任北京天惠華...
會後吳守賢與漆貫榮特別拜訪了前蘇聯“標準時刻”的資料中心,即設在莫斯科郊外的無線電物理與電子學研究所,在那裡吳守賢再次看到20多年前在上海天文台親自經手每半月向這個授時中心提供的大量的交換資料,對那一段歲月執著的合作和追求感想萬千。1995年國家啟動了著名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吳守賢應項目首席科學家...
1941年5月21日授予工程兵少將軍銜。第二次大戰中被疏散到撒馬爾罕的海軍學院當教授,他大力推廣使用雷達。1944年9月25日升中將。1943年7月-1944年10月任副電力工業人民委員。1943-1947年任雷達委員會副主席。1951年起任蘇聯科學院無線電技術和電子研究所所長。1953年9月-1957年11月任蘇聯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8月...
米哈伊爾·米哈伊洛夫,現任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及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聯邦榮譽科學家、俄羅斯托木斯科系統管理與無線電電子大學 教授 。人物經歷 現任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及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聯邦榮譽科學家、俄羅斯托木斯科系統管理與無線電電子大學 教授 。學術報告 《用於提高核反應堆電驅動絕緣體材料和帶電粒子加速...
7. 無線電技術,微電子與納電子學 8. 信息技術,計算機光學和圖像處理。9. 宇宙地理信息技術與信息安全。10. 物理化學與氣體動力學過程。教育資助 1. 項目《在高能量效率普適氣體發生器的基礎上建立燃氣渦輪發動機生產線》同《庫茲涅佐夫》股份公司在自2010年04月09日開始實行的第218號“關於國家支持俄羅斯高等教育...
1964年畢業於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就職於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無線電物理與電子學研究所,參與了國內首批雷射裝置的研發。1975年獲得副博士學位,1984年獲得博士學位,1990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91年籌建了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雷射物理研究所,1992年開始擔任所長。巴噶耶夫S....
在剛開始的幾年裡,烏拉爾大學被分為兩個機構:烏拉爾國立大學(USU),專門從事基礎、自然和數學科學、人文和社會研究,以及烏拉爾理工學院(UPI,後來的烏拉爾國立技術大學,USTU-UPI),其主要專注於培養冶金、重型工程、建築、無線電技術和電力工程。UPI還參與了知識領域的動態開發,這些領域對當時的蘇聯來說是新的...
尼古拉·謝苗諾夫(Nikolay Semyonov):俄國著名化學家,發現鏈反應理論,托木斯克國立大學研究員,1956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若列斯·阿爾費羅夫(Zhores Alferov):俄羅斯科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部院士、美國科學院及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特里·卡拉漢(Terry Callaghan):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