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簡介
俄羅斯國旗呈長方形,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自上而下分別為白、藍、紅三色。俄羅斯幅員遼闊,國土跨寒帶、
亞寒帶和溫帶三個氣候帶,用三色橫長方形平行相連,表示了俄羅斯地理位置上的這一特點。白色代表寒帶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觀;藍色既代表亞寒帶氣候區,又象徵俄羅斯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資源;紅色是溫帶的標誌,也象徵俄羅斯歷史的悠久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另外一個說法是白色代表著自由,藍色代表著守衛俄羅斯的
聖母,紅色代表權力和力量。
1883年5月7日這面旗幟正式成為
俄國國旗,1917年
十月革命後三色旗被取消。1991年8月21日這面旗幟再次被採用,成為獨立的俄羅斯聯邦的國旗。但當時所採用的國旗比例仍為蘇聯時期的1:2,在1993年以後俄羅斯國旗的比例被修改為2:3。
1991年8月21日比例為2:1的國旗正式啟用,並於1993年修改為現國旗比例(3:2)。
歷史沿革
俄羅斯帝國時期
白、藍、紅三色旗來自1697年
彼得大帝在位期間採用的紅、白、藍三色旗,紅、白、藍三色被稱為
泛斯拉夫顏色。1699年彼得大帝到荷蘭學習造船術時,他意識到需要為俄國的海軍設計一面軍旗。他因此效仿
荷蘭國旗設計,但顏色是另選的(當時的荷蘭國旗是橙-白-藍三色)。彼得大帝當時選擇的顏色是紅、白、藍三色,也就是後來的泛斯拉夫顏色。1858年俄羅斯帝國曾將國旗更改為黑黃白三色旗,但又於1883年更回原藍紅白三色旗。
而在原三色旗左上增加了黃底雙頭鷹的旗幟於1914年啟用,但只用於帝國皇室私人用途,並非官方國旗。
蘇聯時期
1917年
十月革命勝利後成立蘇俄,並於隔年取消三色旗,隨後換過數次國旗(右圖冊)。1954年
蘇維埃政府採用的國旗,由紅、藍兩色構成,左邊為垂直的藍條,右邊的紅色旗面上有一顆五角星和交叉著的鐵錘和鐮刀。此旗一直為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並用至蘇聯解體。
1922年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後,國旗圖案定為一面紅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鐮刀和鐵錘圖案。蘇俄的國旗也同時使用著,用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國旗。詳細內容參見“
蘇聯國旗”詞條。
現今
1991年
蘇聯解體,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稱為俄羅斯聯邦,隨後採用白、藍、紅三色旗為國旗。當時所採用的國旗比例仍為蘇聯時期的1:2,在1993年以後俄羅斯國旗的比例修改到國際標準比例2:3。不過在現今很多時候舊比例的俄羅斯國旗與新比例的俄羅斯國旗仍在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