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亞大村

俄亞大村

俄亞大村處於兩省麗江中甸寧蒗稻城木里5縣的交界處、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無量河、龍達河環繞,真正是“雞鳴兩省五縣”。俄亞是個納西族古寨,有世界罕見的蜂窩狀建築群——全村200多戶人家的房屋連為一體,依山攀援,巷道蜿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俄亞大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俄亞納西族鄉
  • 人口:200多戶
俄亞大村簡介,歷史淵源,古寨介紹,民族文化,獨特風景,

俄亞大村簡介

俄亞大村隸屬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俄亞納西族鄉,是俄亞鄉政府所在地。在四川省和雲南省的地圖上找不到俄亞大村,但可以找到俄亞鄉。整個村子200多戶人家的房屋建成一片,依山而建,房屋間留有可供人畜通行的通道,每家每戶的第三層土掌都彼此相通,鱗次櫛比,顯得十分壯觀。俄亞大村的坐標為:北緯27°55′56”,東經100°22′56”,俄亞大村處於雲川兩省麗江中甸寧蒗稻城木里5縣的交界處、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無量河、龍打河環繞,真正是“雞鳴兩省五縣”。俄亞鄉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西南角,處在滇川兩省的麗江、中甸、寧蒗、稻城、木里五縣的交界處。南部、東部與麗江、寧蒗隔金沙江和沖天河相望,西部、北部與甘孜州的稻城縣相接,是一個真正的“雞鳴兩省五縣”的地方。四周被重重高山和條條大河環繞,道路崎嶇交通閉塞。納西族聚居的俄亞大村,俄亞鄉政府駐地龍達河西岸。距縣城約298公里。屬納西民族文化村落,一塊巨大的社會活化石。有“灕江看古城、俄亞看古寨”之說。納西族聚居的俄亞大村民居為石料壘牆,白土(一種玄武岩風化土)蓋頂的平頂碉樓。大村內各戶房屋依山而建,幾十家幾百戶彼此相連,鱗次櫛比,形似蜂巢,十分壯觀。由於極度封閉的自然環境,使俄亞保留了許多納西族的古老遺俗,被稱為“納西族原生態文化留存地”。納西族奉行東巴教,東巴教在當地具有十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俄亞的納西族有一夫一妻制,但同時還存在多夫(兄弟)一(共)妻、多妻一夫、不落夫家、“阿達”(親密朋友)走婚等多種婚姻狀態。
俄亞納西族使用象形文字,他們稱自己的文字為“斯交魯文”意為“木跡石印”。即寫在木石之上的記號或木石之字。這種文字為民間宗教蔡司“東巴”所獨通,因此叫做東巴文,每逢節日、婚喪嫁娶,求雨等重要活動,祭司“東巴”都要進行誦經、占卜、跳神等宗教儀式。雲南麗江等地的納西族經常請木里的“東巴”前往教授經文、跳神等,並對俄亞境內的東巴文化進行了大量的挖掘包裝後,形成了他們的旅遊品牌。

歷史淵源

傳說很久以前,俄亞地區原是一塊“無主之荒”,森林茂密,野獸成群,幾乎沒有居民。公元14世紀末,麗江木氏土司的一個管家叫瓦赫嘠加的,每年都要到俄亞打獵,一呆數十天,他常在蘇打河岸的山崖上搭棚吃住。有一次,他想,這片土地如此肥沃,可能會出莊稼,於是把淘米時淘到的幾粒穀子撒在了住在附近的泉水邊。秋天,當他再到這裡時,只見幾棵水稻在泉水邊結著沉甸甸金黃的谷穗。回去後,他就遷了一部分人來這裡定居。從那以後,俄亞的納西族逐漸繁衍,人們推選他及其後人為俄亞地區的世襲頭人,稱他為木官,意為木天王的管家。其後人則以官職木官為其家名,後來把“木官”變音為“木瓜”,用“木瓜”為家名,一直延續至今,不再沿用原來瓦赫這個家名。木瓜土司統治俄亞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四百多年的歷史,四百多年的自耕自足,四百多年的古老文化,濃縮成了今日烈日下那份與世隔絕的神奇與寧靜,還沒有走進古寨,心已經醉在了它濃郁的古老氣息里。
俄亞大村地理位置俄亞大村地理位置

古寨介紹

古寨保持了最原始的建築群,一百七十多戶人家依山而建,是一種團結的象徵,同時也是為了防盜,當然是為了防外來人的入侵。在古寨,相鄰的院牆都有一根獨木梯,從一戶人家走進去,就可以走遍全村。在古寨,保持著最原始的婚姻習俗,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是為了家庭財產不分割、人員也不分離。
1、在古寨,有著最原汁原味的東巴文化,這裡的東巴文化體現在生產、生活中,紅白喜事、搬遷等都要請東巴來主持。
1999年,麗江舉辦第一屆東巴藝術節,專門派人到古寨收集東巴的經書、圖畫等,並請走了四位東巴,最後留住了三位東巴在東巴研究所,古寨子裡的每條小巷道全是泥土,走進去,雙腳就在泥土中行走,就像走進沙漠、雙腳在沙中行走一樣。在泥土中行走,每一步都會伴隨著一種軟軟的陷入感,那種感覺讓自己覺得是陷進古老的神秘氣息之中,陷得心醉神迷。走進古寨,雙眼所及是真實的泥土建築物,每一堵牆每一戶人家都是用泥土堆積起來的。這裡的泥土有一份黏性,任意組合它,就可以形成一面面厚實的牆,構成納西人生存的房舍。每一家每一戶全是敞開的大多數人家都還在對面山坡上勞作,孩子們還在河邊玩耍,寨子裡很寧靜,但每一戶人家的木門上都沒有上鎖,推開一扇木門,隨著一聲有些沉悶古老的“吱呀”聲,就走進了古老的一戶人家,然後走進下一戶人家,再走進另一戶人家。可以在任何一家面向自然敞開的陽台上小站一會兒,看對面山坡上的田園風光,看寨子前面那條清澈的河流,看遠山那縷縷飄逸的雲。還可以在任何一家小坐一會兒,從蓄水的大缸里舀一瓢清澈的泉水喝喝,從盛滿了自家釀製的黃酒的壺中倒一杯嘗嘗,從火塘灶台上的瓷碗裡抓一把炒麥或糌粑吃吃,然後離開,然後走進下一家。每一戶人家都是以這種敞開的胸懷容納著遠方的人,走進古老的寨子,你就成了寨子的主人,自然而然就與寨子融為一體。
3、寨子裡的人所理解的熱情與山外的人所理解的熱情是不一樣的。只要有主人在家,走進去,就會被一份熱情緊緊包裹,感動的是你,也是主人。隨鄉長在古寨里走了幾戶人家後,才在一戶人家中遇上一位剛從農田裡歸來的中年女人。扛著鋤頭進屋見一群人在屋裡,微笑頓然在滿是汗水的臉龐上綻放,來不及抹去額上的汗水,將鋤頭扔在屋角,在火塘邊坐一會兒喝杯黃酒再走。依次圍著火塘坐下來,女人才笑呵呵地忙起來,先從缸里舀瓢水,將雙手洗淨,然後為每個人斟上滿滿的一碗黃酒,端上炒的麥子、核桃和糌粑,用納西語說著什麼。鄉長說:主人說盛黃酒與糌粑的器具看起來有些髒,但它們是乾淨的不會得病,主人還說謝謝你們到她家,她很感動!有那么一些時間,看著古寨里心懷感動熱情斟酒的女人,忘記了喝酒也忘記了吃那些香甜的食物,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古寨里女主人所理解的那份感動,久久都不想走出來……
俄亞大村俄亞大村
4、寨子裡東巴文化所蘊涵著的那份神秘氣息莫名其妙地就讓靈魂有一種超度的感覺。
一位東巴老人在家。東巴老人穿著一身粗布衣,很寧靜地坐在屋門口,嘴裡低聲地念念有詞,或許是在祈禱對面山坡上田地里勞作的人們,或許在念頌《東巴經》 。鄉長很友好地給東巴老人打著招呼,並指著鍵哥用納西語跟他說著什麼。東巴老人慈祥而溫和地看鍵哥一眼,扶著木門緩慢地站起來,然後轉身走進屋去,抱出了厚厚的東巴《神路圖》 。懷著虔誠的心走上前去,畫幅長十餘米,上面畫著大小人物神鬼共三百六十多個,動物七十多種。從天堂畫到地獄,布局極其精美。東巴老人沒有給我們解釋,只是靜靜地一幅幅展示著栩栩如生的《神路圖》,完整的象形文字在靜默中訴說著送魂的過程。在東巴老人家呆了半個多小時,沒有什麼語言的交流,只是靈魂隨著《神路圖》遊歷了地獄、人間和天堂,在遊歷中,感覺生與死都是那么美好和寧靜。

民族文化

在俄亞鄉境內的俄亞大村,留存著當今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群之一。整個村子200多戶人家的房屋建成一體,其依山而建,房屋間留有可供人畜通行的通道。
俄亞納西族使用象形文字,他們稱自己的文字為“斯交魯文”,為“木跡石印”,即寫在木石之上的記號或木石之字。這種文字為民間宗教祭司“東巴”所獨通,因此叫做東巴文,每逢節日、婚喪嫁娶,求雨等重要活動,祭司“東巴”都要進行誦經、占卜、跳神等宗教儀式。雲南麗江等地的納西族經常請木里的“東巴”前往教授經文、跳神等,並對俄亞境內的東巴文化進行了大量的挖掘包裝後,形成了他們的旅遊品牌,令人讚嘆。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祖先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國雲南省麗江的納西族就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他們不僅善於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且還創造了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麗江是中國少數民族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國唯一一個納西族自治縣,她是雲南省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這裡美絕人寰的自然景觀以及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麗江古城,吸引著日益增多的國內外遊客,獨特而豐富的納西族東巴文化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東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樣,也是一種宗教文化,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東巴,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文化包括圖畫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還有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音樂,還有東巴的各種道場就是祭祀活動,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質的很多內涵在裡頭,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的這么一個文化體系。”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象,後來有了紙,才把這些符號圖象寫在紙上。由於東巴才掌握這種文字,故稱為東巴文。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俄亞大村俄亞大村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經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活著的象形文字了,它現在被統稱為是納西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因為它牽涉到方方面面,就是歷史,政治,天文地理呀,還有文學藝術呀,宗教啊,人類學,甚至於醫藥,還有生產生活方面的許許多多知識,當然也有很多神話故事。”東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個,它集書畫於一體,線條流暢,筆法簡練,色彩鮮艷,而且目前很多東巴仍然在使用這些文字。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文字,由於人類造字尊重意識,或者叫做仿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文字無非就是記錄語言的一種工具。人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了,開始的時候就是有圖畫,現在我們的東巴文裡面有很多的圖畫字,一幅圖畫就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約定俗成固定的一個內容,大家一看這個畫就知道它是指什麼事情,所以由於圖畫字,人們在觀察,比如說我們漢字,因為是在平原裡面看那個‘山’,是一個山,一個山的,所以他寫字呢,就有三個山頭,但是納西族它生活在山區裡頭,他一出門就是大山,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就是只有一個‘山’,就是這么個意思,像漢字的門字,有兩扇門,納西族只有一個門,所以他造字的時候看到的只有一個門,與他所處的環境是有關係的,所以他在造字的時候看到什麼就畫下了什麼,逐步用圖畫從繁到簡,就把它減少了,形成約定俗成的一種筆畫,固定的形式,它屬於這樣造字的範圍,所以東巴文它是通過圖畫到文字發展起來的。我們用漢族的話說叫書畫同源。”
隨著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麗江的一些東巴,又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

獨特風景

四川木里,一個人們相對陌生的名字,可卻有著不為人知的驚世美麗。木里的風光屬高原風光,藍天白雲,風高氣爽,氣候宜人。它北鄰稻城、理塘,西連雲南的中甸、麗江,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3100米。由於相對溫差大,氣候、土壤、植被呈明顯的垂直變化,正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木里景色由森林、河流、山澗瀑布、湖泊、雪峰組成高原風
俄亞大村俄亞大村
徘徊的中國旅行社業戶外-最美騎行風景線主題公園全攻略聚焦國內知名企業光。由於木里鮮為人知,因此它的景色給人感覺是野性原始的、桀驁不馴的;另一個“野”則是木里蘊藏著異常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群。6、7月的木里漫山遍野都是各種顏色的野杜鵑花,9、10月的木里秋色迷人眼,是絕好的旅遊季節,由於這裡完全處於原始狀態,因此對於攝影發燒友和背包一族來說,這是最新的景點線路,比稻城亞丁更勝一籌。
山巒疊嶂奇峰林立
木里境內山巒疊嶂、奇峰林立,擁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900多座,最高峰是具有許多神奇傳說的“新熱仁三兄弟神峰”,即新熱仁、降別勇、恰朗多傑。其中旅遊景點以位於水洛鄉其拉村境內的貢嘎雪山(恰朗多傑)最有名,此山終年積雪不化,白雪皚皚,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蔚為壯觀。沿途有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美麗的白水河(又名牛奶河),神奇的神仙水、幽幽的查米水、深不可測的溶洞、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天然形成的龍口水瀑布、山腰神海、雪山的腰帶、一線天等自然奇觀引人入勝。美國植物學家約瑟夫?愛弗?洛克的遊記對這些景觀作了大量的描繪,並留下了大量關於木里的文字和照片,這些文字和圖片讓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找到了創作靈感,在他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線》中出現了香格里拉一詞。
瀑布如脫韁的野馬
雲南堡瀑布位於沙灣鄉境內,這裡植被保護相當完整。在山腰,綠樹掩映中,一道飛瀑如脫韁的野馬沖瀉而下,形成了奇特的兩級飛瀑和沖天而起的漫天水霧。附近的居民每年都有到此“轉水”的習俗。木里境內天然秀麗的高原湖泊有十多個,最為著名的有丁東海子、寸多海子(長海)、尼多海子、巴桑海子等。春季,山巒湖畔百花爭艷;夏季,碧綠的湖水連線天際;深秋,一派金黃倒映湖中,還有野鴨在悠閒地遊戲;隆冬群山銀裝素裹。在山水的相互輝映中,罕見的高原景色盡收眼底。
猴群出沒與人嬉戲
木里境內森林資源極為豐富。在原始林區中。古木參天。遮天蔽日。高大挺拔的杉樹林。粗壯筆直的青松林。密密層層的硬闊葉林。極目遠眺。一望無垠。猶如一片波濤起伏的綠色海洋。各種奇花異草。春夏時節。競相爭艷,令人目不暇接。最著名的是杜鵑花(又名格桑花),從春天到深秋。無論是在高山牧場、湖泊,還是在山頂、林間。都四處盛開著。奼紫嫣紅。光彩奪目。關門山景區地處頂腳鄉境內的關門山。因錯落的三座懸崖絕壁,形似一道關閉著的門而得名,雅礱江的支流小金河從三座山之間順流而過,水勢平緩,兩岸怪石絕壁,素有“小三峽”之美譽。山上常見猴群出沒,與人嬉戲。“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詩情畫意躍然眼前,令人禁不住遐想聯翩,心曠神怡。
“旭米”人的奇特婚俗
在水洛鄉境內,居住著藏族的一個分支“旭米”人,他們除了語言上與當地其他藏族稍有差異外,其裝扮、宗教信仰等並無兩樣。他們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的奇特婚俗,至今仍保留相當完整。
屋腳最後的母系氏族
在屋腳鄉境內,至今仍保留著母系氏族的社會形態,可稱之為最後的母系氏族部落。在利加嘴這個蒙古族村落,近四百人口分屬於26個家庭,家中由女性主事,家庭成員中只有母系的姐妹兄弟和子女。父親是另一個家庭的成員,只有在夜晚才能過門,在清晨則要離去。這便是傳統的“走婚制”形成的家庭格局。
項腳留存著明代遺民
在項腳鄉境內留存著一個土著漢族村落,被稱為“明代遺民”部落。經州文管部門考證,該支漢族屬明朝後裔,至今仍身著具有明顯明清時期特徵的服飾,還保留著一些古老的風俗和祭祀習慣。
探險旅遊家程樹民徒步線路設計
預計時間為6天。起點木里,終點稻城。從廣州出發,可選擇飛到成都或昆明,再乘汽車或火車進入西昌,轉班車到木里。
第1天,在羅斗村開始雇馬匹上路經東拉村到嘟嚕小寺。景色平淡,但可見到藏、納西民族風情;第2天,從嘟嚕出發沿白水河而上,穿越莽莽的原始森林,到滿措。第3天,從滿措到呷日牛場的藏別,行程4~5小時《略為輕鬆。第4天,從藏別出發,這是旅途風光的第一個高潮。美麗的原始風光,翻過雜巴拉的埡口後,景色蒼涼。第5天,從曲紐阿措姆到呷獨牛場,路途艱險;第6天,呷獨牛場至洛絨牛場,是第二個高潮。三座神山環繞藍得讓人心醉的高原湖,四周雪山沉寂,那種感覺在都市無法體味。洛絨牛場經沖古寺,到亞丁村隆龍壩,回稻城。
人數:至少兩人結隊前行。最宜5~7人,如大隊人馬數十人可按此數分成幾小組。
裝備:由於日夜氣溫反差大,氣候多變,需備防水雨具,多日罕見人煙,要自備六七天的乾糧,或要求馬夫帶上口糧及炊具。
應急:全線路都沒有手機信號。為確保徒步穿越途中的安全,行進途中萬一有隊員體能下降,應改走另一條捷徑,就是從嘟嚕至呷洛村不經雜巴拉山埡和央邁勇,繞過夏郎多吉直達沖古寺,這樣整個徒步路程時間可縮減兩天,這對體能下降或身體不適的隊員有極大的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