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問題的提出和背景
1.1 研究意義
1.1.1 我國企業在提高科技競爭力中的現實地位
1.1.2 我國高校在提高科技競爭力中的作用
1.1.3 校企合作是現代科技經濟一體化的本質要求
1.1.4 校企合作是知識經濟背景下我國提高科技競爭力的現實要求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關於合作創新的研究
1.3 國內外實踐現狀
1.3.1 國外校企合作的現狀與經驗
1.3.2 我國校企合作的歷史、現狀與不足
1.4 河南省校企合作現狀與問題
1.4.1 河南省產學研合作的現狀
1.4.2 河南省校企合作的發展
1.4.3 河南省產學研合作的問題
1.5 本書的研究思路
2 科技競爭力與校企合作的關係
2.1 科技競爭力評價體系及其評價
2.1.1 科技競爭力及其評價背景
2.1.2 科技競爭力與國際競爭力的關係
2.1.3 《洛桑報告》指標體系的變化及其對科技競爭力評價體系的影響
2.2 我國科技競爭力現狀
2.2.1 我國科技競爭力的現狀分析及國際比較
2.2.2 我國科技競爭力的優劣勢及主要問題
2.3 我國校企合作的模式
2.3.1 基於不同目標導向的模式分類
2.3.2 基於不同主體作用的模式分類
2.3.3 基於不同合作方式的模式分類
2.4 校企合作對提高我國科技競爭力的效應分析
2.4.1 校企合作的現實意義
2.4.2 校企合作評價體系
2.4.3 校企合作的綜合評價方法
2.4.4 校企合作與科技競爭力的關聯分析
3 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
3.1 校企合作的動因
3.1.1 校企合作與現代企業競爭優勢
3.1.2 校企合作與現代高校競爭
3.1.3 校企合作雙方的直接動因
3.1.4 校企合作在國家自主創新戰略中的地位
3.2 校企雙方的合作博弈分析
3.2.1 校企合作是一種非零和博弈
3.2.2 校企合作是一種合作博弈
3.2.3 博弈分析
3.3 科技投入導向的博弈分析
3.4 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夥伴選擇
3.4.1 校企合作模式的國際差異
3.4.2 校企合作夥伴選擇
3.5 產業和企業發展對校企合作模式選擇的影響(以彩電行業為例)
4 校企合作的演化分析
4.1 校企合作的一般演化博弈分析
4.1.1 演化博弈的引入
4.1.2 模型假設
4.1.3 演化博弈模型
4.2 校企合作中企業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
4.2.1 模型基本假設
4.2.2 預備知識
4.2.3 演化博弈分析模型的分析
4.3 企業技術創新“搭便車”現象與群體合作行為的形成
4.3.1 企業技術創新“搭便車”現象及危害
4.3.2 技術創新及“搭便車”現象的理論分析
4.3.3 企業技術創新“搭便車”現象的治理
5 市場經濟環境下高校的經濟活動角色
5.1 現代高校的經濟性質
5.2 高校的組織資源及特徵
5.3 高校的瓶頸資源——資金來源分析
5.4 高校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風險分析
5.5 高校經濟活動長期最優策略
5.5.1 模型假設
5.5.2 模型構建及求解
5.5.3 結論
6 河南省校企合作的三方分析
6.1 基於高校視角的河南省校企合作分析
6.1.1 河南省高校的校企合作案例分析
6.1.2 河南省高校產學研實例的綜合分析
6.1.3 河南省校企合作的發展思路
6.2 基於企業視角的河南省校企合作分析
6.2.1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困境
6.2.2 河南省企業的校企合作案例分析
6.2.3 河南省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發展思路
6.3 基於政府視角的河南省校企合作分析
6.3.1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6.3.2 河南省政府促進校企合作的現狀及其問題分析
6.3.3 河南省政府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取向
7 我國校企合作的政策評價
7.1 國外校企合作創新政策的啟示
7.1.3 財金政策的啟示
7.1.4 培養和吸納人才政策的啟示
7.2 我國現行校企合作政策述評
7.2.1 我國科技政策的沿革及政策要點
7.2.2 我國現行科技政策評價
7.3 我國部分省市區域校企合作政策的比較分析
7.3.1 我國區域科技政策發展階段的歷史沿革
7.3.2 部分省市校企合作政策的比較
7.4 政策的缺失與錯位
7.4.1 政策的缺失
7.4.2 政策的錯位
8 對策建議
8.1 校企合作主體行為及調整的理論和實證分析
8.1.1 校企合作創新系統
8.1.2 校企合作中企業行為的理論和實證分析
8.1.3 校企合作中高校行為的理論和實證分析
8.1.4 校企合作的關係結構
8.2 促進校企合作,提高我國科技競爭力的對策
8.2.1 促進我國校企合作對策的國內學者觀點分析
8.2.2 提高我國科技競爭力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