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衣警察(海岩著長篇小說)

便衣警察(海岩著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便衣警察》是中國當代作家海岩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9月。

《便衣警察》是一部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同類題材作品的“驚險小說”。它以一個年輕的偵察員的經歷為主線,給讀者展開了一幅公安機關反特、刑偵、勞改、預審等諸“兵種”戰鬥、生活的立體畫卷,生活氣息濃厚,故事曲折跌宕,情節扣人心弦,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較強的可讀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便衣警察
  • 作者:海岩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首版時間:1985年9月
  • 字數:470千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因父親是南州大學黨委書記,在校園長大的周志明,1969年國中畢業時被南州市公安局去招人的一個黑臉大漢所相中。至今他也不明白,當時周圍全是身強力壯因躍躍欲試恨不得把靦腆瘦弱的自己踩在腳下的那些男同學都紛紛落馬,而刑警隊的馬三耀組長偏偏挑了自己,真是個奇蹟。周志明覺得自己因母親去世早,在父親的寵慣下是那樣低能與懦弱,乾什麼都笨手笨腳,就連今天生個爐子也不會,讓萌萌在旁邊閃著大眼睛嘲諷他“頭一次見你時,還以為、你特別能幹呢”。說到與萌萌相識,周志明臉又紅了,他是作為“交通肇事者”出現在萌萌面前的。腳踏車把人家腿撞壞了,自然就要承擔“民事責任”,於是他認識了她的家人,憑偵查員的功力判斷出她的父親施伯伯是個還沒有安排工作的走資派,還有神經敏感的宋阿姨,刁鑽刻薄的季虹姐及她沉默寡言的男友盧援朝。
周志明從刑警隊調到五處已經有五年了,而“311案”是他想躲避卻又躲不掉的一段回憶。此案是科長段興玉叫他一起參與的,一個老太大來報案,說突然在街上見到死去十年的侄子,因他嘴邊有顆黑痦子,一眼就認出來了,可是上前叫他,他卻急忙乘電車走了。段科長告訴周志明此人叫徐邦呈,當年因反動言論開除公職遣回原籍,1966年上山砍柴時失蹤,當地公安局軍管會將徐按自殺處理。十年過去了,他都做些什麼?我們是反間諜部門,必須認真對待這個案子。這個案子的立案與早期偵破還是很順利,他們很快在為民旅館發現了徐邦呈,但對徐是捕還是不捕發生了矛盾。段科長、紀處長都主張不捕,因為徐的潛入任務是單線還是雙線均不清楚;馬局長也認為,沒有偵查過程的反間諜工作只圖痛快,敵人的情報意圖搞不清,捕了也沒用;而從軍管轉過來的甘副局長則主張捕。於是捕了人審訊,卻卡了殼,徐講出來的全是假話。但不久段被調出特偵組,到追查反革命政治謠言辦公室去了,甘親自指揮審訊,說徐從境外來,肯定與破壞我們批鄧鬥爭有關。果不然沒幾天,徐還真交待了是外國特務集團派他打前站,執行一個龐大的計畫,其中就有破壞批鄧運動。此計畫代號叫“三月行動”,他本人代號是“1127”,而隨身攜帶的圖則是標明他返回邊境的一座國界山叫“仙童山”的方點陣圖,那裡有一個小分隊與他會合。甘副局長興沖沖親自帶隊押解著“要立功贖罪”的徐到了邊境,配合那裡的警方,軍方準備一舉把那個小分隊擒獲。結果這完全是個騙局,徐還乘亂用棒把看管他的周志明打暈趁機越境。當周志明返回南州想寫份檢查時,嚴君卻讓他先寫科里的大字報,說運動辦分配了題目,“外行不能領導內行意在否定黨的領導”,他心裡難過極了。如果不是甘副局長在不成熟時非要捕徐,在審訊中又指供引供,然後盲目信供,能讓徐邦呈陰謀得逞嗎?敢提意見的段科長調走了,有經驗的紀處長不敢堅持了,算得上反間諜專家的老局長成了擺設,外行領導內行不是明擺著嗎?難道外行就是黨的領導?老局長、紀處長、段科長就不是黨的領導了?這些年只搞運動,本來能遇到大案子的機會就少,可“311案”這個貨真價實的大案就這樣泡湯了嗎?
還沒等周志明從“311案”的懊喪中緩過來,轟轟烈烈的“四五”運動把他打入監牢,因為他把小陸拍現場民眾祭奠總理的膠片曝光了。甘副局長大怒,讓紀處長帶人親自捕了他。在小陸給他磕上手銬時,一剎那他都想哭出來,但想到自己的罪名——毀掉證據時,他卻突然身上騰的一下熱起來。在偌大的世界裡,他,一個渺小的人,軟弱的人,畢竟是向著不公正的勢力證實了自己的一點兒力量,民眾悼念總理有什麼錯?沒有什麼可以自我譴責的。
嚴君推車走在六月份就酷熱的馬路上,心情壞極了。周志明為了廣場上的事居然被判了十五年;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在公安部派調查組來南州調查“311案”時,甘副局長居然認為周志明在此案中有通敵、縱敵問題;馬局長已被降職“發配”到自新河勞改場當第八副場長去了;向部里反映意見的段科長現在進了學習班;而紀處長也被一個新處長換下了台。嚴君認為這個五處也實在無法呆了,所以她昨天公開頂撞了調查組,今天上午政治處就通知她到城東公安分局報到,走就走,離開這塊是非之地。只是離開五處時嚴君心裡惟一惦記的是周志明,她曾經借送衣物去自新河勞改場看過他,但沒有看到。他的父親醫院來了死亡通知,紀處長和段科長商量半天也不敢讓他知道,這個老實單純的青年人如何面對潑向他的災難呢?她不知道的是,一個多月來受到欺凌的周志明從自己的苦難里倒是成熟了不少。他看到這個勞改場幹部隊伍的渙散、牢頭獄霸橫行、管教力量薄弱,我們的國家、黨,現在到底是怎么了?當他因反抗獄中惡霸而關進反省號時,一場大地震發生了。
季虹在“四人幫”倒台後,因父親擔任了市政法委書記,她就想離開那座941廠倉庫去中央歌劇院試試運氣。靠父親威望,她第一次坐在了軟臥車廂,結識了一位外籍華人馮漢章。此人文質彬彬談鋒甚健,是里克貿易公司派駐南州市的代表,他們相談甚歡,來去都是同行。馮比當技術翻譯的盧援朝有意思多了,他甚至提出幫助季虹到國外發展,只替自己考慮的季虹就此滑入了泥潭。
馬樹峰現在已被正式任命為市委常委、副市長兼公安局長了。他再次來到自新河農場檢查工作,聽說周志明是這裡的第一號“反改造尖子”,而且在地震時鼓動犯人集體越獄,但也有的幹部說他是“改造標兵”。馬局長見了周志明,看了所有的材料。農場的調查結束後說明周志明在獄中是立了功的,是他在危急時刻敢同策動越獄的田保善鄭三炮之流作殊死鬥爭,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馬局長讓周志明寫一份申訴材料,“你應該向原審法院提出申訴,要求複查。”
周志明回到了南州市,回到了市局五處。兩年半的苦難使他得到磨練和意志的升華,他覺得現在是一個能夠結結實實地站在大地上的男子漢了。在大門口他見到了自己被捕後替他去看望老父親的馬三耀,他現在已升為刑警隊的隊長了,正在為“11·17”案忙碌。此案很蹊蹺,只偷了四十多塊錢,但因被偷的是市政協副主席941廠總工程師江一明家,市委限期破案。周志明心裡咯噔一下,也許是職業的敏感,使他分外關注這個案子。讓他想不到的是,正是這個表面看起來只是被偷幾十元錢的小刑事案,卻在極短時間爆發出一連串戲劇性的轉折:先是他對此案嫌疑人是杜衛東提出疑義;然後居然是季虹舉報盧援朝為偷竊人;在里外大嘩的情況下南大法律系大學生施曉萌奮勇當了盧援朝辯護人,並成功使盧援朝無罪釋放;然後便是杜衛東奇怪地自殺後,刑偵隊與五處緊密合作,當季虹被捕後自然露出幕後的馮漢章;也正是在整理“311案”與“11·17案”的卷宗及大量錄音帶時,靠小陸那雖不正常的情緒但卻是神奇的耳朵及周志明的執著、大陳的專注、嚴君的細緻、段科長的明斷,終於使經高超易容術的馮漢章與狡猾逃竄的徐邦呈重合成一個人。但是,通報馮漢章危險令他再次逃離的人又是誰呢?

創作背景

曾經經歷過“十年浩劫”的人們在感情記憶中大多保留著一幅難以褪色的畫面。1976年“四五運動”期間,海岩以“便衣警察”的身份被派到天安門廣場值勤,就在那時他決定寫小說《便衣警察》。而當談及海岩是如何上文學創作道路時,海岩說是因為他少年時內心深處有一種對“鉛字”的崇拜,總覺得印成鉛字的東西都是真理。然而,1982年的一天,地攤上烏七八糟的“地攤文學”雜誌徹底破滅了海岩對“鉛字”的崇拜。海岩覺得“鉛字”也並非那么遙不可及,自己“隨便寫寫”都應該比這些“地攤文學”好。剛開始海岩把自己定位為文學青年、文學愛好者。雖然國小都沒有畢業,但海岩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為他從小就喜歡寫作,少年時的孤獨使他有了一定的文學基礎,也有了講故事的能力,加上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中,對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觀察,他認為他能夠寫出比地攤文學要好得多的作品。當時按照當時公安部的規定,“35歲以下,大專以下文憑的職工必須接受掃盲學習,否則會另行分配”,否則可能會被調到“秦城監獄”。就這樣,28歲的海岩開始一邊參加公安部的掃盲班,一邊寫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說《便衣警察》。

人物介紹

周志明
周志明是作者運用革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塑造的英雄。他置身於時代的政治風雲變幻中,始終堅持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這一人物是團隊精神話語的忠心耿耿的衛士。作為20世紀80年代“大眾文化”文本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周志明已經相當敏感地覺察到了中國社會從“文革”向“新時期”的巨大轉折。作者細緻地描寫了“文革”結束後,從監獄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的周志明對時代變遷的感覺。周志明眼中的新鮮景觀向人們展現了20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變遷。自由市場、利潤提成、合資飯店、蛤蟆鏡、舞會和開放的言論自由,為人們勾勒出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帶來的全新的生活。但是,敏感的周志明很快察覺到與這種新生活相伴隨的是“個人主義”的抬頭和“團隊精神”的衰落。他看到本單位戶籍處一個優秀共青團員,已經由反腐蝕標兵變成了摩登女郎,對本職工作的熱情也完全消失了。
施季虹
施季虹是市委書記的大女兒、周志明女友的姐姐。她身上鮮明地體現了社會轉型帶來的“個人主義”的“勃興”。施季虹在“文革”期間父母被下放期間獨立帶大了妹妹施肖萌,由於從小備嘗人情冷暖,她一直對生活持嘲諷激憤的態度。在“文革”後期,她這種對生活不滿的態度促使她產生對“四人幫”的憎恨,並勇敢地走上廣場,參加了悼念周總理的活動。而正是為了保護她,周志明銷毀了同事在廣場上的偷拍照,自己因此而入獄也在所不惜。但是,在“文革”後,施季虹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轉變。她在想像中把西方世界美化,產生強烈的崇洋媚外心理,為了達到自己出國的目的,不惜與間諜勾結,出賣自己國家的利益。

作品鑑賞

《便衣警察》的主題圍繞著十年“文革浩劫”給社會和個人帶來的傷害。年輕的偵察員周志明是小說的主人公。作者以周志明為中心,安排了兩條敘事線索。一條主線圍繞“文革”後期人民紀念周總理的民眾活動和一次間諜偵破案來展開。境外間諜徐邦呈秘密入境,雖被我方抓獲,但由於公安局內部的主要領導受“左傾”意識形態的影響,致使我方受其蒙蔽,使該犯在邊境得以逃脫;“文革”結束後,整容後化名為馮漢章的徐邦呈再次入境,利用周志明女友施肖萌的姐姐施季虹的出國欲望,竊取我國的軍事機密。間諜設計的一系列假相沒有騙過認真負責的周志明及其戰友。他們經過與間諜的鬥智鬥勇,最終破獲了這一起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間諜案。小說的另一條線索是周志明與市委書記的女兒施肖萌、同事嚴君三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從兩條敘事線索看,海岩在這篇小說中已經初步確立了“案情+愛情”的敘事模式。但與90年代的海岩小說中“愛情”為主、“案情”作為背景不同的是,在《便衣警察》中“案情”還是居於主要的地位,而“愛情”則作為豐富主人公周志明的性格的一個手段,居於輔助地位。
小說採取全知視角進行敘述,比較清晰地表現了作者的意識形態傾向和情感傾向。作者熱情謳歌了以年輕偵察員周志明為代表的公安幹警在“文革”快要結束、人民悼念總理時所表現出來的明辨是非的政治素質和在工作上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公安局軍代表甘向前的“左傾”思想成為阻撓公安幹警偵破間諜犯罪的重大阻力,也使同情人民悼念總理的周志明遭受兩年牢獄之災,但是,無論是在“文革”末期被誣入獄,還是“文革”後的忘我工作,周志明首先懷著對國家、對黨的真摯深沉的熱愛,其次,對工作認真負責,對他人忠誠、熱忱、善良。這一人物形象顯然是作者傾心塑造的20世紀80年代的時代英雄的代表。

作品影響

1987年,改編自小說的同名電視劇《便衣警察》播出,由林汝為執導,胡亞捷宋春麗等主演。
2005年,改編自小說的電視劇《便衣警察(又名《新便衣警察》)播出,由趙毅維執導,崔林徐熙顏宋運城車曉彤等主演。

出版信息

《便衣警察》首次出版於1985年9月,後有不同版本再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全國統一書號
參考資料
《便衣警察》
1985年9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10019·3843(全國統一書號)
《便衣警察》
1999年1月
民眾出版社
7-5014-1874-8
《便衣警察》
2003年4月
文化藝術出版社
7-5039-2339-3
《便衣警察》
2003年6月
民眾出版社
7-5014-2862-X
《便衣警察》
2005年2月
作家出版社
7-5063-3123-3
《便衣警察》
2007年6月
民眾出版社
978-7-5014-4007-8
《便衣警察》
2007年9月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978-7-80742-257-0
《便衣警察》
2008年12月
中國工人出版社
978-7-5008-4136-4
《便衣警察》
2013年1月
安徽文藝出版社
978-7-5396-4153-9
《便衣警察》
2013年1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09315-1
《便衣警察》
2015年1月
化學工業出版社
978-7-122-22516-0
《便衣警察》
2017年6月
浙江人民出版社
978-7-213-07973-3

作者簡介

海岩,本名侶海岩,男,1954年11月生,生於北京,中國作家、編劇。代表作《便衣警察》《永不瞑目》《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玉觀音》《河流如血》《深牢大獄》《五星大飯店》《長安盜》等,多部作品被改變為影視劇作品。榮獲第二屆中國人口文化獎、北京電視春燕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視金鷹節最佳編劇獎、“新浪網路盛典60年專場”時代影響力文化人物獎、“2009中華文化人物”終身成就稱號。多次入選“福布斯中國名人榜”。2008年,獲得《國劇盛典•迴響30年》最具影響力人物獎。2019年11月,獲得1978卓越大獎建國70周年新時代電視節全國十佳電視劇編劇提名。
便衣警察(海岩著長篇小說)
海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