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蝕聚煤盆地

侵蝕聚煤盆地

根據聚煤盆地形成的動力條件,可將聚煤盆地分為坳陷型聚煤盆地斷陷型聚煤盆地和構造-侵蝕型聚煤盆地3種典型類型,這三種基本類型之間還存在各種過渡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侵蝕聚煤盆地
  • 外文名:coal-accumulating erosional basin
  • 學科:煤地質學
  • 別稱:構造-侵蝕型聚煤盆地
  • 典型地區:雲南霑益天生壩煤礦
  • 構造背景:區域性沉陷
基本特徵,典型盆地,

基本特徵

地質外營力(如河流,冰川等)的侵蝕和溶蝕作用形成的地形窪地,稱為侵蝕盆地。在適宜的氣候、水文條件下,窪地可以沼澤化並堆積泥炭,堆積作用主要是將侵蝕溶蝕窪地填平補齊,含煤沉積厚度僅數米至數十米。沉積於沉積間斷和剝蝕面上的含煤岩系,其底部層段常具有這種填積特徵。
侵蝕盆地內含煤岩系的不斷堆積必須以區域性沉陷為構造背景。流水侵蝕和溶蝕是盆地形成和擴展的直接動力,提供聚煤作用場所和流水體系是盆地覆水程度和泥炭沼澤發育的重要控制因素。區域性的緩慢沉降提供含煤岩系堆積、加厚的構造條件,即所謂構造-侵蝕盆地。這類盆地雖然數量不多,但有時卻賦存巨厚煤層。

典型盆地

我國雲南東部的宜良、霑益等地的早石炭世含煤岩系直接超覆於泥盆系侵蝕面上,煤系厚度一般為幾米至幾十米。煤層賦存於剖面下部,含煤1~3層,層厚0.3~1.0m,局部可達10m。煤層發育明顯受古地形影響,煤體呈透鏡狀,延伸不遠即行變薄、尖滅
雲南霑益天生壩煤礦含煤沉積剖面雲南霑益天生壩煤礦含煤沉積剖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