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該館發展的歷史以及接待、各項活動組織、學術研究等。
作品目錄
封面
編委會
著作權頁
圖片
20年前因應而生/20年裡不辱使命/20年裡風雨兼程/20年裡(大力)實基礎/20年裡拓展影響/20年裡日臻成熟
成長之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館20周年館志
卷首語
目錄
1.二十載建館歷程
建館立礦碑
江東門是侵華日軍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同胞叢葬地之一。圖為1983年秋委江東門地貌,雜草叢生,墳瑩啟蒙地。
南京市成立“南京大屠殺編史建館立碑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時任南京市長的張耀華同志任該領導小組組長,親自掛帥,代表南京市委、市政府直接領導這項工作。圖為張耀華市長(右一)親臨江東門現場視察。
1983提12月13日,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以及來自北京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在寧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在江東門舉行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奠基碑”儀式。圖為當時在江東門立下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奠基碑。
1984年,工作人員對江東門“萬人坑”進行開挖,挖出了大量遇難難同胞的骸骨,後來被陳列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同胞遺骨陳列室內。
1985年2月3日,鄧小平同志來南京視察,揮毫題寫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館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建築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齊康教授,是紀念館建設一期、二期工程的總設計師。他主持設計的刻館一期工程的曾紀獲得“中國八十年代十大優秀建築”和“中國當代環境藝術設計十佳”等多英榮譽。
南京藝術學院錢大經等老師創作的三組大型浮雕《劫難》、《屠殺》和《祭奠》,用藝術的形式再現了當年侵華日軍的暴行。
198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開放,這是中國第一座抗戰爭史紀念館。
樹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
北極閣附近遇難同胞紀念碑
東郊叢葬地
挹江門叢葬地紀念碑
草鞋峽遇難同胞紀念碑
燕子磯江灘遇難同胞紀念碑
煤巷遇難同胞紀念碑
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
花神廟地區叢葬地區叢葬紀念碑
魚雷營遇難同胞紀念碑
江東門遇難同胞紀念碑
普德寺叢葬地紀念碑
漢中門外遇同胞紀念碑
五台山叢葬地紀念碑
上新河地區遇難同胞紀念碑
正覺寺遇難同胞紀念碑
清涼山遇難同胞紀念碑
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以及遇難同胞紀念碑
二期建設
1995年,南京市又進行了紀念館二期工程建設。
二期工程建立的悼念廣場暨組合雕塑——《古城的災難》。
二期工程建立的標誌碑,上部鐫刻著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時間——“1937.12.13-1938.1”。
二期工程在墓地廣場上建立的遇難者名單牆。
1995年8月15月,紀念館史料陳列廳改造後正式對觀眾開放。圖為史料陳列廳揭幕儀式。
改造後的史料陳列廳一角
從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在紀念館內新發掘“萬人坑”遺址,陸續清理髮掘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骨達208具(表層),國家文物局和江蘇省、南京市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公安局等有關單位積極支持並配合。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江東門“萬人坑”遺址發掘、考證和保護工程竣工並對觀眾開放。
2002年,紀念館從多年積蓄中撥出專款380多萬元,興建了900餘平方米的新展覽大廳,超過了建館初期所建並且一直沿用至今的800平方米展廳,部分為開工建設前的現場;下圖為建成的新展廳。
江蘇教育工會代表全省70多萬教職員工捐資30萬元,資助紀念館採集222位大屠殺倖存者和見證人的腳印,在館內鋪設了一條留下“歷史證人的腳印”銅版路。2002年12月12日,銅版路正式落成。
由林同春、林伯耀等14位旅日華僑捐資40萬元,鑄造了一口重量達616噸的“和平大鐘”。上圖為鑄鐘點火儀式;下左圖為“和平大鐘”落成儀式(2003年12月12日);下右圖為林伯耀等撞響大鐘。
文物徵集
為充實展覽內容,紀念館從海內外陸續徵集2000金件文物和10000多份史料,成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的重要物證和書證。
曾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原侵華日軍第十六師團二十聯隊士兵東史郎(左二),於1998年3月8日向紀念館捐贈了自已保存了60多年之久的《東史郎日記》及日軍軍旗、戰時獎章等6件文物。
圖為大衛·馬吉先生(左)在捐贈攝影機儀式上。
1998年2月15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山碼頭集體屠殺遺址,發現了307件日軍子彈、手雷、搪瓷缸和遇難同胞的遺物。圖為紀念館朱成山館長在發掘現場考察。
員工隊伍建設
紀念館以“抓優質文明服務、創全國一流場館”為目標,推行文明有序有報務規範,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圖為紀念館講解員佇列訓練時的情景
圖為2004年6月6日,紀念館全體員工赴安徽西遞、宏村參觀時合影。
1999年9月29日,為紀念建國50周年,紀念館工會舉辦中秋聯歡會活動。
2000年2月2日,紀念館全體員工與南京市委宣傳部全體人員舉行春節聯歡會。圖為紀念館員工大合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歷屆領導班子成員一覽表
2.千萬名觀眾接待
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指導
2004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來紀念館參觀指導並簽名。
2005年5月5日,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來紀念館參觀指導並題詞。
2004年6月11日,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來紀念館參觀指導並簽名。
1998年4月11日,時任中共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同志來紀館參觀指導並題詞。
2001年9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同志來紀念館參觀指導並簽名。
1986年6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喬石同志業紀念館參觀指導。
1991年4月19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李瑞環同志來紀念館參觀指導。
1998年7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全國總工會主席慰健行同志來紀念館參觀指導。
2005年6月5日,中宣部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同志來紀念館參觀指導並簽名。
社會各界來館悼念
南京市中小學生在紀念館內參觀憑弔。
大學生們在紀念館內舉辦集會和宣誓儀式參觀憑弔。
少先隊輔導員正在給少先隊員們講述30多萬同胞被屠殺的歷史。
曾捐款300多萬港幣支持紀念館建設的香港人士陳君實夫婦,在紀念館內與南京的青少年合影。
2004年3月1日,紀念館在全國率先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當年免費接待觀眾達114萬人次。圖為免費開放當天的參觀人流。
紀念館積極吸納和招墓誌願者參與場館管理,通過註冊的方式,逐步實現志願服務群體的服務時間定期化和服務內容崗位化。圖為2004年4月10日,紀念館志願者上崗宣誓儀式。
2001年11月19日,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學生在紀念館舉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掛牌儀式”。
2000年5月11日,上海市西中學學生在紀念館舉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掛牌儀式”。
2005年4月13日,向守志、傅奎清等抗戰老戰士一行150餘人來紀念館悼念抗戰行烈和遇難同胞。
國際人士蒞館憑弔
1987年,英國聯邦訪華代表團在紀念館參加憑弔。
1994年4月1日,敘利亞共產黨總書記尤素夫·費薩樂參觀紀念館時留言:“日本侵略軍對和平的中國人民犯下的史無前例罪行,正是日本軍國主義及德國法西期野蠻罪行的最強有力的證明。”
1995年9月17日,以色列議會代表團在紀念館參觀留影。
1996年9月13日,美國前國防部長詹姆斯·施萊辛格在紀念館參觀並留言:“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有證據的、慘絕人寰的歷史事件,很有教育意義。”
1998年5月6日,澳大利亞參議院議長瑪格麗特·里德來紀念館參觀並題詞。
2001年10月12日,韓國前總理姜英勛一行在紀念館內參觀並題詞。
1998年5月24日,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一行來紀念館參觀並題詞。
2001年8月19日,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一行來紀念館參觀並題詞。
日本原社會黨委員長和眾議院議長土井多賀子,在紀念館向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獻花圈。
1997年12月1日,日本中學生來紀念館憑弔。
日本日中協會植樹訪華團,每年春天來到紀念館參觀憑弔,用植樹的方式,表達反省謝罪,並稱為“綠的贖罪”。植樹謝罪活動至今已持續了20年。
日本“銘心會”訪華團,每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投降日)來到該館,表達將戰爭受難者銘記於心、反對戰爭、祈念和平的心愿。此項活動至今持續了20年。
1996年10月17日,日本新製作劇團訪華演出團一行,來到紀念館參觀憑弔。右圖為面對遇難者累累白骨,日本戲劇家真山美保女士(右一),率領全體團員跪拜憑弔;左圖為該團在紀念館立下的“決不讓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石碑。
圖為2001年3月25日,日本紫金草合唱團在南京進行《紫金草——和平的花》演唱會。
日本各地的教職員工會每年都要組織日本教師來南京了解大屠殺的歷史真相,然後傳授給日本的中小學生。圖為日本鹿兒島教職員工訪華團參觀紀念館。
日本日中友好協會發起了學習南京大屠殺歷史、修復南京古城牆的活動。圖為該會會長平山郁夫在紀念館憑弔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時發表講話。
每年都有日本宗教界人士在紀念館舉行祈禱儀式。圖為日本僧人古川泰龍率世界宗教友好訪華團,在紀念館祈禱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2004年8月14日,紀念館舉行了第1000萬萬名觀眾入館儀式。圖為第1000萬名觀眾張妍同學談觀後感。
紀念館歷年觀眾量數據圖
1995年1月12日,共青團中央向紀念館頒發了由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的“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銅牌。
1996年9月,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向紀念館頒發了“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銅牌。
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向紀念館頒發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銅牌。
舉辦臨時展覽
圖為1999年2月4日,紀念館舉辦的《東史郎日記》案資料展開幕式。
2000年8月13日,紀念館舉辦了日本畫家鐮田茂男《二十世紀的記憶——奧斯維辛·南京》油畫展。圖為展覽開幕式。
國內外巡迴展覽
圖為1992年12月,紀念館首次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史料展”時,北京市青少年在觀展。
1997年4月5日,紀念館在合肥安徽省博物館舉辦了《金陵祭——南京大屠殺暴行合肥特別展》。圖為該展覽開幕式。
圖為1995年9月27日,朱成山館長在日本名古屋市舉行的展覽開幕式上講話。
2000年4月29日,紀念館在丹麥奧爾胡斯市市政廳舉辦了《珍愛和平與生命——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國際大救授》展覽。這是南京大屠殺歷史題材首次在西方公開展出。
2001年12月13日,紀念館在美國舊金山聖瑪麗大教堂舉辦了《永不忘卻——南京大屠殺暴行史料展》。
3.多彩的特色活動
悼念遇難同胞活動
1994年12月13日,紀念館首次舉辦“南京各界人士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儀式”,並在國內率先以鳴放防空警報、放飛和平鴿的方式,告誡人們不忘歷史,這項活動已連續堅持了十多年。
圖為南京醫務工作者手捧蠟燭步入廣場和墓地進行“燭光祭奠”的夜景。
1995年9月16日,紀念館配合國家教委,舉辦了“全國中小學生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儀式”。
2005年五四青年節,許多青少年來到紀念館,用秉燭焚香的方式,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參與歷史訴訟活動
圖為南京鼓樓區裴家橋68號李秀章先生,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1937年《最新南京地圖》。
上圖為1998年3月6日,試驗人員正在將手榴彈系在郵政袋上;下圖為南京市公證處公證員劉慶寧(右二)、李巧寶(右三),向東史郎律師團律師中北龍太郎(右一0和主持爆破試驗的吳騰芳教授(右四)等人,在爆破現場宣讀公證書。
1998年12月23日,東史郎在東京高等法院二審敗訴後,紀念館組織南京史學界、法學界的專家學者召開了“《東史郎日記》案敗訴評析會”,聲援東史郎先生的正義行動。
在紀念館的策劃安排下,東史郎先生先後於1999年4月和2000年2月兩次前來中國,在南京、北京、瀋陽、上海等地,參加《東史郎日記》中文版首發式,舉辦報告會,在中國各地引發了“東史郎熱”。
1999年4月12日,東史郎先生在南京金陵飯店參加《東史郎日記》(中文版)首發式時為讀者簽名。
1999年4月14日,南京團市委舉辦的東史郎報告會現場
中日人權基金會於2000年4月28日,在北京舉辦的聲援東史郎正義行動報告會。
圖為1999年9月16日,紀念館組織召開的南京家學者聲援李秀英東京訴訟座談會。
左圖為新聞媒體就李案勝訴一事對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的採訪;右圖為南京電視台《法治現場》欄目就李秀英案勝訴製作的專題片拍攝現場。
2000年9月14日,紀念館召開“批駁日本東中野修道與松村俊夫誣陷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專家學者座談會”。
圖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左二)在會上發言。
2003年9月18日至20日,在紀念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夏淑琴赴上海師範大學參加“日本戰爭責任問題國際學術研計會”,控訴日本右翼分子的卑劣行徑。
2004年11月23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狀告日本松村俊夫和東中野修道誣陷其為“假證人”名譽訴訟案,在南京玄武區人民法院開庭。圖為夏淑琴和律師在法庭上。
抗議日本右翼勢力否定歷史活動
圖為1998年5月22日,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在該館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批駁日本反動電影《自尊——命運的瞬間》歪曲歷史真相。
2000年1月24日,南京社會各界冒著份飛的大雪,在紀念館舉辦抗議日本右翼勢力在日本大阪國際和平中心舉辦“二十世紀最大謊言——南京大屠殺徹底檢證”集會。
圖為2001年4月,紀念館邀請中日韓三國學者召開座談會,針對進行批駁。
圖為2001年8月14日,中、日、韓三國學者倖存者在紀念館集會,強烈抗議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
和平活動
2002年5月4日,紀念館邀請日本“和平之船”環球旅行團前往南京,與南京青年代表進行和平友好交流活動。
南京藝術中心上演的和平音樂會現場
舉著紅燭巡遊的人們
為秉燭巡遊的人群從紀念館內出發
巡遊在南京大街上的隊伍
李秀英等倖存者老人也參與了巡遊活動
2003年11月18日,紀念館發起組織的“南京和理鴿藝術團”進行了“呼喚和平”的首場演出。
2004年12月13日,中日兩國僧人,在紀念館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舉行法會,祈禱和平。
中國間協副主席趙委平先生在創作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民族交響樂《和平頌》時,得到紀念館和南京民樂團等單位的協助和支持。2005年5月9日,《和平頌》在人民大會堂演出,揭開了中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法西斯勝利60周年序幕。(張成軍攝)
4.深入的學術研究
學術機構
1984年,在紀念館籌建之初,南京市組織南京大學、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南京市檔案館等一批專家,專門成立了“南京大屠殺編史工作小組”,對南京大屠殺歷史進行調查和研究。
1995年8月,紀念館組織專家學者成立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進一步推動了南京大屠殺史料的研究。圖為2000年8月14日召開的“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第二屆換屆大會。
2001年5月30日,紀念館成立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研究分會”。
2003年9月3日,紀念館成立了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所。圖為該所向國內外數十位專家學者、社會活動家等特約研究員所頒發的聘書。
2004年8月14日,為“關注戰爭受害者、援助歷史見證人”,紀念館倡導組織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援助協會”。
調查倖存者口碑資料
左圖為當時調查倖存者的登記表;右圖為1984年5月10日,調查組成員李家坤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王志福、房令美。
圖為當時拍攝的題為《300000的控訴》錄像片,被國家教委定為全國中學生德育教育音像教材。
圖為該夏令營開營儀式。
學術課題
從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在紀念館“萬人坑”遺址,陸續清理髮掘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骨達208縣(表層),紀念館組織力量從史學、法醫學、考古學等多個角度,對其進行科學、客觀的分析和考證,分別在《文物》、《近代史資料》、《抗日戰爭研究》等多家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圖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與有關專家在現場勘驗細菌實驗受害者遺物時的情景。
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頒發的“中日歷史研究課題鑑定結項書”。
在中央、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紀念館多次組織有關人員赴海外,徵集了一批很有價值的南京大屠殺資料,目前正著手對其進行分類、梳理和研究。
海內外資料片集
1994年10月初,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赴上海,採訪原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助理檢察官裘紹恆先生。
圖為開幕式結束後,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與倪征(日奧)先生合影留念。
2004年12月13日,紀念館舉行了“原南京審判日本戰犯法庭法官親屬南京大屠殺史見證會”,原南京審判日本戰犯法庭庭長石美瑜遺霜9右五)和兒子石南陽(左五),捐贈1946年該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判決書等100多件珍貴史料。
左圖為2003年7月29日,赴日徵集南京大屠殺資料小組在名古屋與日本友好團體和人士進行座談;右圖為2003年7月30日,在大阪與日本有關人士研究相關資料。
左圖為片集工作小組的工作場面;右圖為工作小組與美國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成員合影。
圖為2004年12月27日,南京大屠殺徵集資料赴美小組前往紐哈芬,拜訪大衛·馬吉先生,徵集了當年中國國民政府於1947年,頒發給其父約翰·馬吉先生的獎狀等珍貴文物資料。圖為小組成員大大衛·馬吉家裡合影。
圖為小組成員曹勁松(前排左一)、朱成山(前排右一)與張純如父親張紹進(前排中)、母親張盈盈(前排右二)及浩劫紀念館館長熊瑋博士(後排右一)、吳天威教授(前排左二)等合影。
2004年12月9日,赴美徵集南京大屠殺資料小組前往美國夏威夷,採訪原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里格斯的兒子夫瑞德·里格斯。
2004年12月17日,紀念館組織的赴歐徵集南京大屠殺資料小組,在丹麥奧胡斯市,與原江南水泥廠難民營負責人辛德貝格的親屬見面,並獲贈“永久的南京——辛德貝格玫瑰”。
2005年1月19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帶領有關人員前往常州民間收藏家陳漢卿(中)家中徵集文物。
2005年1月24日,紀念館有關人員赴江西南昌,徵集南京保衛戰烈士易安華、朱赤兩位將軍資料。左圖為朱成山研究員一行在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查找易安華、朱赤將軍資料;右圖為朱成山研究員與南昌大學易豪雄(易安華三子)教授,手捧鮮花,在宜春拜謁易安華將軍墓。
學術會議
每年8月15日前後,紀念館均要邀請國內外專家,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會議,廣泛深入地進行學術研究和交流。1997年8月14—16日,在南京狀元樓酒店舉辦首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美、德、日等140金名中外學者與會。
2002年3月28日,紀念館與有關方面黃同主辦的首屆中、日、韓“歷史認知與東亞和平論壇”在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會上中日韓三國學者發起編撰《東亞三國近現代史》共同歷史讀本。
2003年2月27日至3月1日,紀念館派員參加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舉行的第二屆“歷史認知與東亞和平論壇”。圖為代表團成員在早稻田大學校園內合影。
圖為朱成山研究員在會上接受韓國電視台的專訪。
學術交流
1995年8月9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向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介紹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資料。
圖為朱成山與張純如小姐(右二)和日本學者笠原十九司先生(左二)、美國學者史(詠)先生(左一)在該校時的合影。
1998年11月23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的“回顧20世紀重大災難研討會”上發言。
2002年5月2日至5月6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應邀赴日本“和平之船”給環球旅行的日本船員作學術報告。
圖為與會的中、日、韓三國學者合影。
上圖為大會會場;下圖為朱成山研究員與英國倫敦大學教授在會場上。
學術講座
1997年9月18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作“南京大屠殺與愛國主義精神”專題報告。
1997年12月1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在南京大學作南京大屠殺專題報告。
2000年3月1日,紀念館朱館長研究員在北京大學東史郎審判案報告會上,以“東史郎其人、其日記、其訴訟案”為題作演講。
左圖為2000年7月28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向費欣怡小姐頒髮結業證書;右圖為費欣怡小姐(二排左六)與紀念館全體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2002年12月21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在南京航天航空大學作報告。
2004年5月27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赴安徽工業大學為該校“兩課教育”作講座。
圖為2004年12月30日,朱成山在南京師範大學給學生們講授抗日戰爭史。
學術成果
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撰寫的《為300000冤魂吶——朱成山研究南京大屠殺文集》,被南京中共黨學會評為1977-2002年度黨史成果專著、資料集類一等獎。
2002年由紀念館編輯出版的《南京大屠殺江東門萬人坑遺址的發掘與考證》,2003年被評為南京市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0年,紀念館編撰出版的《<東史郎日記>安圖集》,榮獲國務院新聞辦第二屆“金橋獎”(出版)優秀圖書及電子出版物獎專題類一等獎。
20年來,紀念館編撰出版並推動國內外陸續出版了一批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專著圖書、照片集及電子出版物,各類圖書已逐步形成系列並初具規模。
5.廣泛的和平交流
跨出國門,傳遞和平之聲
左圖為1994年8月6日,紀念館朱成山館長在日本京都和平集會上發言,右圖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在京都和平集會上作證。
2000年4月8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在日本大阪國際和平中心,作“南京大屠殺對日本人良知的考問”演講。
2000年12月4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高山在日本熊本縣人吉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會”上作證言和演講。
2001年12月,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潘開明(前排右二)在香港參加證言集會。
2003年11月24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在韓國濟州道召開的“濟州4·3事件和南京大屠殺的研討會”上作基調報告。
2004年6月21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在日本“廣島·南京緊相聯和平友好集會”上演講。
參與國際市民運動,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1995年9月27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在日本愛知縣市民和平集會上演講。
1999年12月13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與日本市民團體友人一起,在大阪商業街上舉行追悼南京大屠殺受難者遊行。
2001年1 2月,在美國舊金山市聖瑪麗大教堂舉辦了和平祈禱儀式,天主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五大宗教,分別以不同的宗教儀式,為南京大屠殺的死者祈禱ABC、NBC、CBs電視台等美國主流媒體進行了廣泛而充分的宣傳,引起了美國社會各界的泛關注。
2003年8月6日,紀念館組織有關人員赴日本和平友好交流,參加廣島“和平大行動”遊行。
2003年8月9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參加了日本第17次長崎“讓21世紀沒有核武器與戰爭”的市民集會。
普及和平學教育
圖為2003年11月18日,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所在紀念館召開國際和平學研究座談會.部分專家在討論和平學新課題。
2003年9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步平,應紀念館之邀,在南京工業大學進行演講。
2003年11月18日,上海師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蘇智良教授,在南京師範大學為學生進行和平學講座。
2003年11月20日,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在河海大學進行和平學講座。
2003年12月13日,日奉立命館大學和平博物館館長安齋育郎教授,在南京大學為大學生們講授和平學。
上圖為與中同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齊康教授(中)、南京市委宣傳部曹勁松副部長(右一)合影;下圖為論文獲獎證書。
自2003年12月始,由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所創辦的《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期刊問世。
紀念館組織力量翻譯了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池尾靖志等人編撰的《和平學入門圖為2004年12月13日舉行的該書首發式。
館際和平交流
2000年4月6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赴日本長崎和平資料館訪問。左圖為與長崎和平資料館館長高實康稔(右二)等合影;右圖為在和平集會上演講。
2000年11月3日,紀念館朱成山館長與法國岡城和平紀念館館長雅克·貝蘭先生互換共建友好館證書。
2004年9月23日,以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為團長的紀念館擴建丁程考察團訪問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國家博物館時,達成了兩館建立友好館的協定。
2004年9月28日,以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左一)為團長的紀念館擴建工程考察團訪問俄羅斯列寧格勒英勇保衛者紀念館時、與該館達成建立友好館協定。
2004年6月18日,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研究員與韓國朋友一道,在日本堺市和平人權資料館參觀,與該館館長吉岡數予(上圖左三)交流。
紀念館與美國、法國、俄羅斯、波蘭、韓同、日本等國的博物館友好合作關係示意圖。
6.美好的前景展望
國務院新聞辦趙啟正主任十分關心紀念館的擴建工程左圖為1999年6月22日趙主任(右三)來紀念館視察;右圖為趙主任在紀念館內召開々家學者座談會
2006年6月5日,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來紀念館聽取三期工程擴建情況匯報。
2005年1月12日,國家發改委李盛霖副主任來紀念館,就三期工程擴建事宜現場辦公。
2005年5月30日,國家財政部霍步剛處長來紀念館調研三期工程陳列有關事宜。
2005年4月6日,江蘇省和南京市領導現場考察紀念館擴建工程進展情況,圖為紀念館擴建工程進展情況匯報會
2004年9月17日——30日,以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為團長的紀念館擴建丁程考察團啟程赴甘本、德國、波蘭和餓羅斯考察左圖為在德國達豪集中營紀念館與館長德斯特爾女士(左一)交流;右圖為與奧斯維辛集中營國家博物館館長等交流;下圖為與俄羅斯衛同戰爭紀念館剮館長雅庫巴·尼古拉·亞歷山大諾維奇先生交流。
香港愛國實業家陳君實先生十分關心紀念館的擴建工程。圖為2000年1O月4日,紀念館朱成山館長向他描述三期工程構想。
2005年3月1日,南京市河西發展指揮部開始啟動紀念館周邊拆遷工程。
2005年4月20日,南京市規劃局在金陵飯店組織召開紀念館擴建工程設計方案招標會.美、法、英三國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12家國內外著名建築設計院所應邀參加設計競賽。
2005年5月18日,東南大學建築系研究生參加紀念館擴建工程方案”大學生沒計競賽”,來現場考察。
紀念館的擴建的用地範圍由原來的33畝拓展為111畝,紅色區域為擴建區。
南京工程諮詢中心編撰的紀念館《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補充報告》。
國家、江蘇省和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意紀念館擴建工程的批文。
美國、英國、法國以及國內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2家單位的建築專家。應徵參加了紀念館擴建工程概念設國際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何鏡堂主持設計的4號辦案、英國專家大衛·切普斐爾德主持設汁的2號方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王路教授主持設汁的7號方案被評為前三名方案。
4號方案
4號方案局部效果圖
2號方案
7號方案
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九所院校建築專業的學生參加了紀念館擴建工程概念性設計競賽,共有111個設計小組提交了方案,其中的66號、62號、100號三個方案被評為優秀辦案。
62號作品
66號作品
100號作品
附錄一 紀念館共建單位一覽表
附錄二 紀念館參與編輯、翻譯和出版的有關南大屠殺研究書目一覽表
附錄三 紀念館學術研究與交流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