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英

侯中英

侯中英(1899-1932),湖北陽新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29年任紅五軍五縱隊大隊長、紅八軍三縱隊大隊長和代理縱隊長、紅五軍三師八團團長。1931年9月任紅三軍團一師師長。1932年3月在贛州戰役中被俘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中英
  • 出生時間:1899
  • 逝世時間:1932
  • 原名:侯國棟
  • 綽號:翻金斗
  • 出生地:湖北省陽新縣
投身革命,參加南昌起義,組織小箕鋪民團起義,策劃李家莊暴動,在紅三軍團,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

投身革命

侯中英,原名侯國棟,綽號“翻金斗”。1899年生於湖北陽新縣大箕鋪鄉侯良才村(今屬大冶縣)。其父是個忠厚老實的農民,愛子如命,省吃儉用送他讀書。
他從“五四”運動中接受了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認識到這個由於貧窮落後,國力太弱,受盡世界列強欺凌。因此,他決心投筆從戎,立志習武,報效祖國。
1926年初,侯中英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炮兵團當兵,歷任戰士、班長。8月,他因對官長壓迫士兵不滿而離隊回到家鄉,積極參加農民運動,並擔任農民自衛隊隊長。12月中旬,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2月,黨組織選派他到朱德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學習。8月1日,他隨教育團參加南昌起義。3月,隨起義軍撤離南昌南下廣東。10月上旬,起義軍在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失敗,他流落到廣州、香港,繼續聯絡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準備再舉義旗。
1928年春,侯中英返回家鄉。他受黨組織派遣,打入小箕鋪民團隊伍中當上了靖衛隊大隊長。他利用已掌握。1929年2月,侯中英認為起義的條件已經具備,便率領全大隊團丁舉行起義,擊斃了靖衛團團長,繳槍數十支和大量彈藥。此後,他組織起一支歸中共陽新縣委領導的手槍隊(又稱便衣隊),並任隊長。6月,陽新和大冶兩縣的手槍隊合併成立手槍大隊,他出任大隊長。接著,他率領部隊開展游擊戰爭,連克中莊鋪、渭源口、小箕鋪、白沙鋪等地,威震鄂東南。

參加南昌起義

1926年,北伐軍經過大冶,早已對軍閥統治充滿仇恨的侯中英遂投身國民革命軍,編入第四軍第十二師炮兵團,歷任戰士、班長等職務。
1926年8月,因對部隊中長官壓迫士兵的行為不滿,侯中英憤而離隊回到家鄉,積極參加農民運動,並擔任農民自衛隊隊長。鑒於侯中英的優異表現,12月中旬,中共黨組織吸納他為中共黨員,從此,侯中英正式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滾滾洪流中。次年2月,受黨組織選派,侯中英入朱德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學習。8月1日,他隨教育團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
其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侯中英即跟隨起義軍撤出南昌,一路浴血奮戰,經福建省長汀、上杭,沿汀江、韓江南下。9月22日,起義軍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占領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主力繼續南進,於23日占領潮安(今潮州)、汕頭。在此期間,由錢大鈞殘部牽制第二十五師,黃紹竑部經豐順進攻潮安,陳濟棠、薛岳部3個師1.5萬餘人組成東路軍,由河源東進,尋起義軍主力決戰。

組織小箕鋪民團起義

1928年春,侯中英冒著生命危險潛回家鄉。當時全國一片白色恐怖,為了便於潛伏,他回來前還特地鑲了一顆金門牙。侯中英回來後,村里人都問他:“這幾年在外發財了?”侯中英回答說:“在南寧一個廠子當差,賺得不多。廠子因市面亂關門停工了,錢賺不成就回來了。”侯中英回鄉不久,即與中共陽新縣委領導人曹玉階接上了線,並受對方單線領導。為了方便與曹玉階及時聯絡,他發展了本村青年侯甫浚(後來改名叫侯政)為交通員。
這一年陽新久旱無雨,莊稼顆粒無收,糧荒嚴重。“農民們無米下鍋,很多人被餓得啃樹皮、嚼草根、吃觀音土”,而地主們囤積居奇不肯借糧給農民,導致農民賣兒賣女、上吊、逃荒現象時有發生。曹玉階對此心焦如焚,提出“沒有飯吃的團結起來”的口號,並交給侯中英從地主手中奪糧的任務,還把3名秘密黨員熊高才、侯星海、曹茂輝介紹給侯中英認識,以配合他的工作。同時,為了未來工作的需要,曹玉階要求侯中英不要公開露面指揮大箕鋪地區的奪糧鬥爭。接受任務後,侯中英立即和熊高才制定了奇襲奪糧方案。他們帶領民眾,突然出擊,先奪了葉家莊地主家的糧,又奪了石家堍地主家的糧。在其影響下,奪糧鬥爭遍及陽新大冶,當時黨中央的《上海報》對此還作了報導。
時隔不久,陽新大冶各集鎮組建反動民團,大舉清鄉“剿共”。曹玉階在一天夜裡冒險趕到侯中英家中,指令侯中英、黃臘子等人尋機打入小箕鋪敵民團,伺機將這一反動力量拔除。打入小箕鋪民團後,侯中英先因識字當了小隊長,駐紮北海村,後又因“功”當上了大隊長。他利用已掌握的權力,對團丁進行進步的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覺悟,並從生活上關心他們,把大多數團丁團結在自己周圍。
翌年1月底,中共中央軍委派謝振亞趕赴陽(新)大(冶),指導當地軍事工作。謝振亞到達後,即與中共湖北省委巡視員吳致民及陽新縣委成員召開會議,討論小箕鋪民團起義問題。經過詳細討論,最後決定:侯中英加緊做好起義準備;縣委手槍隊、長槍隊準備配合民團起義。起義時間經再三斟酌,定於2月9日農曆大年三十晚。
這天晚上,黃臘子準備了豐盛的酒飯,侯中英則利用隊長的身份,安排團丁和民團頭目汪團長吃年飯。席間,侯中英頻頻向汪團長和其他大小頭目敬酒,招呼團丁們吃好喝好。晚9時左右,門外傳來隱隱約約的嗩吶聲。汪團長一干人酒意正濃,並沒有多想什麼。而跑堂送菜的黃臘子則在往桌子放菜盤時做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動作”,使侯中英知道了同志們已全部就位,起義一觸即發。
趁著起身與汪團長碰杯的機會,侯中英突然掏出手槍對準汪吼道:“不許動!”侯中英的4個隊丁此時也猛地撲向團副和兩個衛兵。汪團長的酒被嚇醒,狡猾地一腳踢向侯中英,侯中英閃身一讓,和黃臘子一起拔槍擊斃了汪團長。團副見狀,嚇得慌忙舉手投降,兩個衛兵直求饒命。與此同時,埋伏在外面的陽新縣委手槍隊、長槍隊,聽到槍聲立即發起進攻,在起義人員的配合下,40多團丁全部成了俘虜,繳槍29支。小箕鋪民團起義的勝利,使陽新、大冶地區的革命鬥爭連成一片。

策劃李家莊暴動

小箕鋪民團起義後,中共陽新手槍隊發展到60多人,侯中英任隊長。之後,手槍隊智取大王殿獲勝,全體同志身掛紅綢,在街上唱歌遊行:“我們大家來暴動,消滅惡地主,農村大革命。建立蘇維埃,工農來專政!”民眾放鞭炮歡迎,高呼革命口號。此後,侯中英率領手槍隊陸續消滅了陽新大冶一些集鎮的反動民團,威震鄂東南。
在侯中英等人的艱辛努力下,1928年,“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在鄂東南地區開始形成。有鑒於此,中共大冶中心縣委決定將陽新手槍隊和大冶手槍隊合併,成立陽大手槍游擊大隊,共100多人,由侯中英任大隊長。之後,手槍游擊大隊在侯中英帶領下,又相繼攻克了龍港鎮、殷祖和保全鎮、劉仁八等敵據點,使隊伍發展到200餘人,擁有100多支長短槍。
次年7月,大冶中心縣委決定以陽大手槍游擊大隊為基礎,吸收地方赤衛隊等武裝共300餘人,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下轄兩個縱隊,一個教導隊。紅十二軍由謝振亞任軍長,侯中英任政委,這是鄂東南地區建立的第一支有正規番號的工農紅軍,當時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曾專門報導了紅十二軍的組建情況。稍後,侯中英還參加了目標明確、行動神速、犧牲少、勝利大的大冶兵暴。當時,他帶領紅十二軍100多名戰士埋伏在牛角山一帶,打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活捉敵守城主官朱營長,為兵暴的成功立下了卓著功勳。

在紅三軍團

1929年冬,紅五軍第五縱隊在李燦、何長功率領下進入鄂東南地區,攻克陽新大冶等縣城。侯中英指揮手槍大隊官兵積極配合紅五縱隊作戰。由於這支隊伍作戰勇武,有相當戰鬥力,被編入正式紅軍,列位紅五縱隊第十九大隊。侯中英被任命為該大隊隊長。從此,他便成為了紅軍的一名指揮員,完全按照正規紅軍的要求,訓練和指揮這支部隊。1930年春,他率部隨紅五軍第五縱隊轉站在陽新大冶鹹寧等鄂東南大片地區,大了許多勝仗,為鄂東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做出了貢獻。
6月初,彭德懷率領紅五軍各縱隊在大冶縣的劉仁八一帶進行休整,並奉命將紅五軍第五縱隊擴編為第八軍,下轄四個縱隊。侯中英被任命為第八軍第三縱隊代理縱隊長。1930年6月10日,第五、第八兩軍被編為紅軍第三軍團。不久,軍團部決定將所屬縱隊改稱師,侯中英被任命為第五集第三師第八團團長,率部在平江地區訓練、備戰和做民眾工作。
1930年7月,侯中英率領第八團隨紅三軍團攻打長沙,四戰四勝,攻克湖南省城,中外震驚。8月,他又率領第八團隨紅一方面軍第二次攻打長沙,久攻不克,撤離長沙。爾後,率部轉移到江西省臨江一帶,配合紅一軍團攻打吉安。11月上旬,他率部東渡贛江,參加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在富田、中村廣昌和建寧戰鬥中,第一師都打得非常英勇,連戰連勝。七八月間,他又和師長一起率領第一師參加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反圍剿。他們從福建的建寧,冒著酷暑,指揮全師繞道千里回師江西的興國。接著,在興國縣的蓮塘地區與敵激戰,取得了蓮塘戰鬥的勝利。不幸,李實行師長在戰鬥中身負重傷,被送醫院治療。由於侯中英有出色的指揮才能,又熟悉部隊,紅三軍團任命他為第一師師長。接著,他指揮全師參加高興杅激戰,重創敵軍,並率部追殲殘敵,與兄弟部隊一起取得了方石嶺大捷,為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立下戰功。

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

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中共臨時中央被勝利沖昏頭腦,過高估計紅軍的力量,命令紅軍攻打贛南的中心城市贛州。紅三軍團奉命擔任攻城的主作戰部隊,於1932年年2月6日到達贛州城郊,侯中英率領的紅一師奉命攻擊西門。
贛州城位於漳江、貢江交匯處,東西北三面環水,城牆堅厚,俗稱“鐵贛州”。城內敵軍憑藉堅固工事,城外敵軍水陸兩路均可增援。攻城紅軍無重炮,靠挖坑道放土炸藥包爆破城牆,幾次均告失敗。紅軍攻城20多天,仍無進展,且遭受較大傷亡。
1932年3月1日,中央中革軍委會總部轉移至贛州前線,直接指揮作戰,命令部隊堅決奪取贛州。4日,紅三軍團奉命再次總攻贛州城,侯中英指揮紅一師同兄弟部隊一起猛攻。敵靠堅城和強大的火力阻擊紅軍。雙方激戰終日,紅軍付出了很大傷亡,仍未能攻入城內
7日黑夜2時,城裡敵軍通過城內向城外挖的的地道偷襲攻城紅軍;城外敵援軍從攻城紅軍背後出去,使攻城紅軍腹背受敵。城內敵軍的地道正好挖到紅一師師部附近,敵人從地道出擊,紅一師師部官兵在黑夜裡撤離,指揮陷入混亂。侯中英帶領部分師部官兵,邊打邊撤,終於比較安全地撤到了城南關外。這時他想自己在黑夜裡指揮部隊撤離,看不清全貌,擔心還有部隊尚未撤出。於是,他又返回去查看是否還有未撤出的部隊。在途中,他被敵人包圍,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被俘。
第二天,敵人把侯中英押到紅一師陣地前,用刺刀逼著他向紅一師官兵喊話,妄圖使他勸說其部隊放下武器投降。他不向敵人屈服,拖著帶血的身軀,被敵人押回牢房。不久,敵人用殘酷的手段殺害了他。這位叱吒風雲的紅軍師長,為中國革命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他慘死在敵人不斷切割的屠刀下,遺體被國民黨反動派毀滅了,沒有留下屍骨。但他留下的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而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將永不泯滅,永留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