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甫

侯世甫

侯世甫,諱政,字世甫,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忽必烈年號)二月赦改給昌吉印,二十四年二月封駙馬昌吉為寧濮郡王,掌宗正寺事,駙馬配公主忙阿吉有子十四人。”現在可考的有三支。侯政後人故稱“駙馬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世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駙馬
  • 性別:男
  • 所處時代:元朝
世系概述,歷史記載,

世系概述

根據《駙馬侯氏家乘》記載,西鄆世系首頁“一世始祖諱政字世甫,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忽必烈年號)二月赦改給昌吉印,二十四年二月封駙馬昌吉為寧濮郡王,掌宗正寺事,駙馬配公主忙阿吉有子十四人。”現在可考的有三支。侯政後人故稱“駙馬侯”。

歷史記載

又根據《駙馬侯氏家乘》記載“維我侯氏舊有世牒,乃高大父大參府君重訂,天順年不幸厄於茴祿氏,並先世收藏文物一旦燃盡無餘矣”,也就是明朝英宗朱祁鎮年號:天順。他在位 8年並且是復辟的 年代,所以譜書被焚也是正常情況吧。《駙馬侯氏家乘》記載“徂歲族中有慶弔事,會見年老且長者詢及世系,鹹口道其略,曾祖叔司倉公以所傳聞草草述之,實出上谷漢上平國君,侯公為河內密人,西京世爵五傳至明統侯輔其子霸保臨淮入東漢,以先朝舊臣關內侯進封鄉侯,其子昱乘父蔭改封於陵,昱生建建生昌昌生成三傳世皆封於陵成為金人,長生諫議大夫”於陵也就是現在淄博附近故城位於周村區正南方,周村水庫東南。古代於陵邑的名字,在《戰國策□齊策》和《孟子□滕文公下》等先秦古籍中都有記載。西漢至魏晉皆設於陵縣,南北朝初年,於陵縣入逢陵縣,故城遂廢。也就是說侯霸這支後代生活在北方。“嘉靖間始居濟陰(濟陰郡,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劃,或國或郡或縣,從漢至明沿用1500餘年。漢建濟陰國,後改濟陰郡,隋又建濟陰縣。濟陰以其在濟水之南而得名。在今定陶境內,漢至北宋曾十次置廢濟陰郡,實存930餘年。其治所,南北朝北魏以前在今定陶縣城;北魏以後在今定陶城西10公里的力本屯鄉一帶,即當時的左城。金天會七年(1129),改濟陰郡為曹州,從此無濟陰郡。又有唐代大詩人的詩歌為證:送人任濟陰作者:張籍:唐朝代詩文:黃綬在腰下,知君非旅行。將書報舊里,留褐與諸生。贈別盡沽酒,惜歡多出城。春風濟水上,候吏聽車聲。)後世侯家的子孫史光做到晉朝的御史中丞,被封為“臨海侯”,又遷居東萊(古代稱萊國 萊國商代以前,萊國的統治中心在昌樂.臨朐等縣,東部直到黃縣沿海地區.姜太公初封齊國,建都營丘(今昌樂縣境內),離萊都較近,萊候曾多次率眾爭奪營丘.春秋時期,隨著齊國的強大,齊國打敗萊國,占有今平度縣以西的領士,萊公被迫遷黃縣,定都歸城:今龍口市蘭高鎮歸城東和平與歸城姜家附近,稱東萊.戰國時,東萊亦被齊國吞併。)晉朝的東萊應該是現在的今山東掖縣。譜書又云:“丙午相殘,國祚遷播”,東萊子孫復又遷居於陵。“隋唐以來代有顯者,但不知幾世幾遷矣”。根據《駙馬侯氏家乘》記載駙馬公有弟兄二人,其名曰“陰陽公”,在往上語焉不詳世系不清,只是承認是西漢關內侯東漢宰相侯霸的後人。
現在“駙馬侯”傳人在鄆城大約五千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