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故人

依依故人

《依依故人》回憶作者江青文學藝術圈的已故友人,多為知名人物,如三毛、俞大綱、黃苗子夫婦、董浩雲、胡金銓、李翰祥等。其中一篇寫劉賓雁,從細節處反映劉的為人和處境,很感人。作者文筆細膩平實,從個人交往中反映與這些朋友的情誼和對他們的思念,讀來令人動容。全書配有大量獨家照片,為書增添不少神采。

基本介紹

  • 書名:依依故人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282頁
  • 開本:16
  • 作者:江青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804737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依依故人》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作者簡介

江青,十歲由上海進入北京舞蹈學校,接受六年專業訓練。其後從事過多項工作:演員、舞者、編舞、導演、寫作、舞美設計。上世紀60年代在香港、台灣主演影片二十餘部,獲1967年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1970年前往美國,接觸學習現代舞。1973年在紐約創立“江青舞蹈團”,在世界各地演出。1982—1984年應邀出任香港舞蹈團第一任藝術總監。1985年移居瑞典,此後以自由編導身份在世界各地進行舞蹈創作和獨舞演出。創作了多部舞台和電影劇本,其中《童年》獲1993年台灣優秀電影劇本獎。著有:《江青的往事、往時、往思》、《藝壇拾片》。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江青的各界朋友太多了,從演藝界到工商界到知識界的風雲人物,車載斗量。這些名人個個喜歡江青,在她的真性情感召之下,都不自覺地變成了她的好友和支持者。江青的世界超越了華人,她的舞蹈藝術也融合了東西文化,但永遠植根於中國傳統。
——李歐梵
她經歷的往事是她歷練的過程。她結交的師友是她人生的燈燭。
江青寫的這部故事仿佛竟是河上扁舟,蕩蕩漾漾載滿黑白的歲月渺漫的叮嚀。
——董橋
江青的一生夠精彩了。她活在傳奇中,自己更是傳奇。但她卻大方地讓我們以特寫方式靠近她,並且透過她的特寫鏡頭,讓那些高不可攀的傳奇個個都下凡到人間,讓世人有幸一瞥他們的笑語容顏。
——焦雄屏

名人推薦

江青的各界朋友太多了,從演藝界到工商界到知識界的風雲人物,車載斗量。這些名人個個喜歡江青,在她的真性情感召之下,都不自覺地變成了她的好友和支持者。江青的世界超越了華人,她的舞蹈藝術也融合了東西文化,但永遠植根於中國傳統。
——李歐梵
她經歷的往事是她歷練的過程。她結交的師友是她人生的燈燭。江青寫的這部故事仿佛竟是河上扁舟,蕩蕩漾漾載滿黑白的歲月渺漫的叮嚀。
——董橋
江青的一生夠精彩了。她活在傳奇中,自己更是傳奇。但她卻大方地讓我們以特寫方式靠近她,並且透過她的特寫鏡頭,讓那些高不可攀的傳奇個個都下凡到人間,讓世人有幸一瞥他們的笑語容顏。
——焦雄屏

圖書目錄

俠女江青李歐梵
夜雨十年燈董橋
作者江青焦雄屏
友人友事
三毛陪我們度蜜月
追念舞伴董亞麟
在你的玫瑰園安息吧!——懷念畫家丁雄泉
感懷良師益友俞大綱教授
姑娘與大千
無牽無掛地走吧!——黃苗子、郁風伉儷
夕陽無限好——君子信疆
最“平凡”的人——紀念董浩雲先生百年冥誕
隔海近鄰——亨俊克與米娜
一生一心一意追求真善美——記藝術家蔡文穎
影人影事
昨夜星辰——率真的周曼華阿姨
寄往天上的信——胡金銓老師收
最美美瑤
重情更重義——憶朱牧
天上仙女方盈
音在影在——張沖哥
附錄:情在緣在鄭佩佩
記得傅姐——碧輝
大明星厄蘭
同船過渡都是有緣人?——李導演翰祥
後語

後記

很多我曾相識的友人故去了,離別是人生中最令人神傷的無奈,而今記下曾經接觸過的、有過情誼結的、同行共事過的、分享過喜怒哀樂的……諸多人的故事,是段複雜的心路歷程。回憶可以美好而溫馨,但同時也伴隨著難言的酸楚,感懷之中又必須面對無法逃避的苦痛。想來人生無常、聚散依依,故而將今春出版的繁體版《故人故事》,在出簡體版時書名改為《依依故人》,似乎更貼近。侯老一民先生知道要出簡體版,也自告奮勇地給我用他的刻章“舊情難忘”來點題。
想寫的遠行故人和值得記下的故事很多,也列了許多人的名字在提綱中,但一時半晌不可能在一本書中完成。因為寫到後來我才發現:在寫早已風煙散盡的故人同時,其實有很大成分也是在寫自己,既難為也傷神,於是決定到此暫且打住。追憶父親、戴先生愛蓮、Birgit Akesson、王已千先生……都要等緩過氣來再考慮如何提筆。
往時、往事歷歷在目,也沉澱在胸臆中,要勾勒這些曾經在自己生命中點過一下、掃過幾筆、發過溫熱、射過強光的故人,用文字刻畫描繪完全屬於個人角度的故事,極為不易。本書有些文章曾在香港《明報月刊》、香港《蘋果日報》“蘋果樹下”專欄、台灣“中時》“人間副刊”、新加坡《聯合早報》登載過,他們的刊載給我增添了許多信心。也要特別感謝董橋先生時刻的提點。
為文章搭配照片最難為。因我沒有存照以及和往來朋友們合照留念的習慣,只好到處央求找救兵。在此要感謝Mia丁、龍門雅集、蘇煒、北明、秦萍、Ulla Aberg、Bengt Wanselius、韓湘寧、柯錫傑、許以祺、董建平、李輝、楊凡、林懷民、郭小莊、張萬燕、吳小華、香港電影資料館以及和我相交了整整五十年的摯友鄭佩佩的熱心相助。佩佩不但提供彌足珍貴的照片,還撰文補遺;作家老村也及時寄給我他寫的《懷念恩師高信疆》,給文章增添視野。而Jackie韓、王利平、錢培德、漢寧Blomback,也都在百忙之中伸出援手幫忙掃描圖片。
最需感謝的是台灣電影資料館薛惠玲女士提供的支持,她給我郵寄圖錄、寄發照片,還不厭其煩地回答我一個又一個煩瑣的問題,可以想見其中耗費的時間和耐心。
在寫作過程中,編輯時常督促我,也提供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在一遍又一遍的校稿中,特別仔細和周詳,在此衷心感謝。
李歐梵、董橋、焦雄屏三位師友慷慨捐獻出他們的寶貴時間為本書作序,在此也一併請他們接受我真摯的謝意。
最後,我要向老友陳邁平(萬之)致謝,沒有這位高手替我認真翻譯瑞典語,文章定會遜色不少。
江青

序言

俠女江青
李歐梵
江青的新書《依依故人》即將出版,我自告奮勇,願意為她寫幾句話推薦。不料在她督促之下,這幾句話竟然變成了一篇小序。
其實我哪有資格寫?她的各界朋友太多了,從演藝界到工商界到知識界的風雲人物,車載斗量,本書中就包括李翰祥、胡金銓、方盈、張美瑤、張大幹、黃苗子、董浩雲、俞大綱、高信疆……這些名人個個喜歡江青,在她的真性情感召之下,都不自覺地變成了她的好友和支持者。我不敢高攀,因為在我的心目中江青永遠是一個真正的“俠女”,既然她在書中處處描寫別人,也該讓別人寫點她的故事。
我只能以朋友身份寫點對江青的觀感和看完本書後的讀後感,不料連自己的回憶也寫進去了。
江青是我多年的老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她隻身來美國闖天下的時候就認識了。當時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初任教職,常去紐約聽音樂會。同事高友工教授向我提起江青這個名字,我當然知道。誰不知道她是大明星,而且是演過《西施》的大美人?然而當時我對港台的影藝界有一點偏見,覺得是“非我族類”,除了老友胡金銓之外,我一向避而遠之。時在西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的鄭清茂再三向我保證,江青早已洗盡鉛華,離開謠言滿天飛的台灣影壇,來美國發展她真正喜歡的藝術——舞蹈,而且重新開始,最喜歡和我們這些學界人交往。在紐約見到她以後,發現果然如此。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性格直爽,完全是性情中人。於是我跟隨高友工也“混進”了江青的朋友圈子之中,有時還陪她去林肯中心欣賞各種舞蹈表演,觀後高談闊論,不知不覺之間學到很多東西。
最令我難忘的是江青在她那間斗室開的派對,每次都是高朋滿座,大家擠在一起,飲酒作樂。紐約的畫家個個放浪形骸,喝了幾杯之後則口無遮攔,辯論起來更是面紅耳赤,就差沒有打架。此中的佼佼者、幾乎無人可敵的反而是我的學界同行——女中豪傑陳幼石。她也是江青的摯友,聽到略帶“大男人主義”的言論必起而應戰。這本書中提到的大畫家丁雄泉,就曾是她的手下敗將。江青心存忠厚,在懷念丁雄泉的文中只說“壞來西丁”和這位她的女友“針鋒相對,你一言她一語頂撞起來”,但未提她的名字。我想即使我提了,幼石也不會見怪的,因為她也是一位真性情的“奇女子”。
和這幾位奇女子交朋友,對我來說既有心理壓力又覺得痛快之至。那群紐約藝術家大多是自願流浪到紐約的窮光蛋,直令我想到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人》。去年看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影片《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看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出奇地感動。這部影片又使我憶起在紐約見到的這些“浪人”藝術家,後來個個都成了名。數月前在台北美術館看到丁雄泉的畫展,不禁想到江青在紐約做“沙龍”主人的那段日子。12月初到高雄講學,偷閒到高雄美術館看達利(Dali)的畫展(《午夜巴黎》中就有他),看完和妻子到樓上參觀,闖進了柯錫傑的攝影展,不禁又想到在江青家裡初識時他那副到處和人擁抱的童真樣子。在展覽館的一間暗室里看到他拍的一系列華人藝術家的放大照片:丁雄泉、韓湘寧……還有林懷民,當然還有江有-不禁大為興奮,向身邊的老婆指指點點。其實,我那個時候不過三十歲出頭,閱歷有限,承江青之邀,只能作壁上觀,大開眼界,但沒資格參與狂歡。昨天一口氣看完江青的這本新書,又百感交集,更悵然若失,因為書中的有些人物已經作古,當年紐約的“波西米亞”聚會,在江青離開後也煙消雲散了。
後來我自己也離開東岸,到中西部的印第安納大學另闖天下,和江青見面的機會也少了。偶爾從友人口中聽到她非但事業有成,而且結了婚,夫君比雷爾是瑞典醫學界的名人,我好像在江青的派對中見過他,依稀記得有一個洋人對她情有獨鐘,喝得半醉,不停地叫江青的名字。真沒想到如今連比雷爾也仙逝了。書中《三毛陪我們度蜜月》一文,情詞並茂,讀來莞爾,還附了江青和比雷爾在里斯本的結婚照片,這對儷人真是瀟灑之至。套用一句俗話:非但有情人終成眷屬,而且江青好心有好報!
我移居香港後,和江青失去聯絡,不料幾年前在灣仔一家餐館偶遇江青,她才告訴我夫君已逝,又令我想起90年代初在他們的瑞典小島做客的情景。記得我適在斯德哥爾摩開會,江青只請了三四個好友到她家(內中有高友工)度周末。我因水土不服染了傷風感冒,當晚大家暢飲紅酒,比雷爾見我鼻水直流、連打噴嚏的狼狽樣子,站起來說:“我有妙藥可以治你的傷風,就看你敢不敢試!”原來是芬蘭桑拿浴。我還是中年,哪有不敢的道理?只見江青在一邊偷笑,原來高友工早已退縮不前了。於是比雷爾帶了我們兩三個壯漢,直奔桑拿浴小屋,洗了個大汗淋漓,比雷爾又一聲令下,叫大家脫得精光,直衝出來,在深秋的凜冽寒氣中,他身先士卒,一頭跳進旁邊已經結凍的池水裡!原來冰塊中間還留有一個小洞,我到此也只好硬著頭皮隨他跳了進去,幾分鐘後回家更衣,竟然發現自己的鼻子也不塞了,渾身舒暢,傷風果然治癒了。
讀到書中《隔海近鄰》一文,讓我憶起比雷爾——一個扎紮實實的瑞典漢子。那次他親自划船帶我們在島外四處遊覽,我記憶中的比雷爾就是照片中那個樣子。這位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的成員,高級知識分子,照樣腳踏實地,和鄰居相約捕魚,如今他竟然作古,我至今不能置信。
走筆至此,才發現這篇小序寫得太長,噦噦唆唆,有點離譜,但結束前不得不提書中的兩位大導演——胡金銓和李翰祥。此書中的影藝圈中名人,我都不認識,但金銓倒是我的摯友,江青文中所描寫的金銓是他的一面;我在香港和洛杉磯見到的金銓,是他的另一面,剛好湊在一起,拼成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畫像。至於大導演李翰祥,我則無緣認識。江青把懷念李翰祥的文章放在最後,是有道理的,因為她和李導演既有緣又無緣,文中字裡行間都是欲言又止的情意,使我們這些局外人得以窺見這位大導演懷才不遇的一面。最後兩家人竟然在香港一個餐館偶遇,簡直像電影的場景,如果張愛玲再世,說不定會把它編成小說或電影劇本。
江青自息影以來,據我所知只“演”了一部影片,就是去年陳耀成拍的《大同:康有為在瑞典》紀錄片,最近在海峽兩岸三地放映,引起不少爭論,但很少論者提及江青自己在瑞典的藝術生涯和康有為的“對位”關係。她在片中做口述者,不但介紹了康有為流落瑞典的經驗,也說到她自己,時空交錯和轉移之後,和她在本書中所扮演的敘事者角色倒有幾分相似之處,讓我們看到江青多年來在歐美舞台和藝壇的奮鬥經歷。華人世界多講華人事,但江青的世界卻是超越了華人,她的舞蹈藝術也融合了東西文化,但永遠根植於中國傳統。我非行家,不敢妄評,但遲早會有藝評家為她著書立說的。我忝為她的眾多好友之一,並且有幸為她寫篇小序,除了汗顏之外,只想藉此向這位俠女表達一點敬意和欣慰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