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關係形成機制對供應績效影響的研究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日漸深化、信息技術套用的日益普及以及技術更替周期逐漸縮短,企業面臨著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和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格局。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自己有限的資源和能力聚焦在能夠體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環節上,對非核心業務進行外包或從外部採購。與此同時這些核心生產企業紛紛和供應商結成緊密的合作夥伴,通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而獲得競爭力,通過優勢互補,達到的“雙贏”目標。未來市場競爭將不會是單個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必將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核心生產企業與供應商是供應鏈的關鍵組成部分,供需企業間的關係在此背景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在傳統的經濟環境中,需方企業常常藉助在買賣關係中的有利地位,儘可能地壓低採購價格,供需企業之間罕見密切合作關係。但在新經濟環境下,核心生產企業需要依賴供應商創造價值,它們之間已不再是傳統簡單的商品買賣關係。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Impact of formative mechanism of manufacturer-supplier relationship on supply performance
論文作者
苟彥忠著
導師
宋華指導
學科專業
企業管理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企業管理 供應鏈管理 供求關係 經濟效果
館藏號
F274
館藏目錄
2009\F274\68

中文摘要

對於核心生產企業而言,採購、供應不再是一項不增值的常規事務性職能,而是成為增強企汗糊蒸業競爭力的戰略職能。因此,核心生產企業需要重新定位與供應商的關係以便構建良好的供需關係,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供需關係首是先通過雙方企業正式的業務交往建立起來,隨著業務交往關係的延續,雙方企業的相關成員在長期交往、接觸,逐漸形成了人際間的信任和承諾,藉助企業間業務交往的平台,這種人際間的信任和承諾又進一步轉化成組織間的信任,使得供需雙方的合作關係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最佳化,最終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績效。因此,供需關係是在供需企業間的正式交往機制和非正式交往機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本文的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從現有從供需關係形成機制對企業經營績效影響的文獻,一方面是聚焦在企業間正式的交往機制,如跨功能團隊或定期召開的結構化的會議,最終對需方經營績效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從企業間的非正式人際交往關係,如企業間高層管理人員的信任、員工之甩洪捆格間的私人關係等。對於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供需關係而言,這兩方面的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僅僅從正式或非正式中的一個方面進行的研究是不充分的。 其次,供需企業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交往機制建立合作關係,但並不能夠保障騙備合作就一定能順利開展,而是需要一定的協同機制來約束雙方的機會主義行為,才能夠實現共贏的目標。現有的文獻一方面是沿襲交易成本的理論研究,認為供需企業間的這種合作關係需要通過正式簽訂的契約來對雙方的機會主義行為進行約束以達到協同的目標。另一方面,供需企業在長期的業務交往中形成的企業間信任關係也約束了雙方的機會主要行為,但現有文獻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多數脫離開契約協同作用始終存在的這一基本前提,單獨研究基於組織間信任的關係協同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再次,現有文獻大多集中在供需關係對企業的整體經營績效的研究。但是,生產企業的整體經營績效受到很多非採購部門所能左右的因素的影響,如銷售利潤率的提高很可能是行銷或銷售部門的努力的成果、投資回報率的提高很可能歸功於財務部門的適當財務政策或資本運作的收益,它們很難直接與採購、供應掛鈎。因此,我們認為供需關係直接的影響是採購、供應績效,然後才逐步影響其它部門,最終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經營績效。 最後,供需企業的交往活動導致了兩種收益的產生。一種是交易本身所產生的原發性價值,即表現為當期所實現的財務收益,或者說是可以直接度量的經濟性收益。但同時,雙方的交易關係還跨捉記可以導致誘發性價值的產生,即戰略性價值。這種收益不能夠直接反映為當期的可度量的經濟性收益。例如,生產企業憑藉供應商獲得的持續的技術優勢、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持續降低成本的能力等。而現有文獻對乘笑邀供需關係所導致的戰略性收益的研究較為有限,因此本研究嘗試將殃妹鴉想這種評價體系也納入到分析框架之中。 本研究將供需企業間的正式和非正式交往機制,契約協同和關係協同納入到同一個框架內,分析供需企業間的交往機制通過協同機制對供應績效影響的路徑和程度。研究結果表明,正式交往機制葛整精對契約協同有正向影響,而對關係協同有負向影響;非正式交往機制對關係協同有正向影響;契約協同對原發性供應績效有正向影響;關係協同對原發性供應績效和誘發性供應績效都有正向影響;原發性供應績效對誘發性供應績效有正向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