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樹蛙為兩棲綱樹蛙屬動物,體較扁平, 雄蛙吻端略鈍尖,雌蛙吻部圓,微突出於下唇 ,吻棱明顯,呈稜角狀,鼓膜圓而明顯,內掌突卵圓形,外掌突不明顯。 前肢短,長略超過體,後肢較短,關節下瘤明顯,腹部和股部腹面滿布扁平疣,體和四肢背面呈淺綠色,散有褐色細點,腹面肉黃色或肉紅色,無斑或有褐色斑 。侏樹蛙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廣西金秀大瑤山、龍勝。侏樹蛙常生於海拔900m左右的季風和常綠闊葉林的山區,成蛙常棲息於灌叢內或淺水塘邊草叢內。
侏樹蛙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Rhacophorusminimus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兩棲綱 Amphibia
- 目:無尾目 Anura
- 科:樹蛙科 Rhacophoridae
- 屬:樹蛙屬Rhacophorus
- 種:侏樹蛙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分布區域:廣西金秀大瑤山和龍勝
- 中文學名:侏樹蛙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28~33mm,雌蛙體長32~38mm,體較扁平,頭寬略大於頭長,頭長為體長的36%左右,雄蛙吻端略鈍尖,雌蛙吻部圓,微突出於下唇 。吻棱明顯,呈稜角狀,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鼻間距略小於眼間距,眶間距為上眼瞼寬的140% ,鼓膜圓而明顯,直徑為眼徑的57%,距眼后角很近,顳褶彎曲,舌部後2/3游離,後端缺刻淺 ,兩犁骨棱各具齒5枝左右,位於內鼻孔內側緣,其間距寬於齒列的3倍 ,有單咽下外聲囊。前肢短,長略超過體長。前臂纖細,手長約為足長81%,關節下瘤發達。內掌突卵圓形,外掌突不明顯。 第一、第二指基部有乳白色婚墊,有紫紅色雄性線 。後肢較短 ,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的後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脛長不到體長之半,足略長於脛 。指端具吸盤,其腹面有邊緣溝,第三指吸盤小於鼓膜,吸盤背面可見“Y"形跡;趾端與指端同,趾吸盤略小,趾吸盤背面可見“Y”形跡。 指式:3>4>2>1,第三、第五趾等長,達第四趾的第三關節下瘤 ,外側3指略具微蹼;趾間約為l/3蹼,蹼緣缺刻深,以緣膜達趾端,外側蹠間幾無蹼。關節下瘤明顯,蹠部有小疣 ,內蹠突橢圓形,無外蹠突 。皮膚較光滑,上眼瞼、頷後部和前臂外側有小疣,咽胸部有疣小或不明顯,腹部和股部腹面滿布扁平疣,股後部疣粒較大,肛上方略顯膚棱。體和四肢背面呈淺綠色,散有褐色細點;從上唇經顳部下方和體側至胯部一條黃白色帶紋;四肢內外側、手和跗足的外側均為黃白色;四肢被遮蓋部位以及指、趾端均為肉黃色;腹面肉黃色或肉紅色,無斑或有褐色斑 。
蝌蚪:第35期蝌蚪全長26mm,頭體長9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80%;頭體卵圓形,背腹略扁,尾中部最高,向後漸變細,尾末端圓。蝌蚪期體尾為黑色,變態後期漸變為綠色;頭部略窄,吻圓;眼位於頭背面;口位於吻腹面,唇齒式為1:4+4/2+2:Ⅱ;口角處至下唇緣有唇乳突2排,下唇中央無乳突;無副突 。
地理分布
侏樹蛙主要分布於我國的廣西金秀大瑤山、龍勝。
生活習性
繁殖方式
抱對雌雄蛙多在鳥盆內水中(鳥盆是當地民眾用於粘捕鳥類的工具),同時在水中還見到泡沫狀卵泡和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