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貓頭鷹生活在亞洲,在海拔800-3500米的各種森林都可以見到它們。現在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侏儒貓頭鷹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鳥綱
- 目:鴞形目
物種介紹,習性特點,食物,獵食,科學研究,棲息環境,生長繁殖,
物種介紹
侏儒貓頭鷹的上半身為灰褐到紅色,下體為灰白色,身上還點綴著“假眼”。侏儒貓頭鷹經常棲息在很高的樹上,利用超敏銳的視力來捕食。侏儒貓頭鷹生存的威脅主要是森林砍伐和消費者對於肉的需求。侏儒貓頭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由於它們的外貌醜陋,叫聲悽厲,給人以恐怖的感覺,因而招致一些人的厭惡,甚至有一些迷信傳說,認為它是不吉利的鳥,其實都是不正確的。從它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益處來說,應該大力保護才對。 它們屬於夜行性的猛禽,外貌奇特,充滿殺氣,尤其是那縈迴於黑夜的叫聲更令人恐怖,所以也常被人們稱為“惡聲鳥”。
貓頭鷹的雌鳥體形一般較雄鳥為大。頭大而寬,嘴短,側扁而強壯,先端鉤曲,嘴基被有蠟膜,且多被硬羽所掩蓋。它們還有一個轉動靈活的脖子,使臉能轉向後方。
它們的眼睛形大而向前方,上眼瞼能自由活動,瞬膜板發達。角膜和水晶體具有較高的曲率,瞳孔大而圓,視網膜中的視桿細胞豐富,特別還有反光色素層,可在夜間視物,有的種類在白晝時成為白盲。耳孔大,周圍有雛襞,有的在頭的兩側還具有顯著突起的耳簇羽,有利於收集音波。聽覺十分靈敏,內耳大,腦部的聽覺神經細胞豐富。此外,它們的左右耳朵不對稱,在捕捉同一聲音時可產生細微差別,使它們極其準確地測定獵物的立體方位。
貓頭鷹的體羽通常為暗褐色,在白晝棲息時不易被發現。體羽蓬鬆,羽毛柔軟,翅膀寬大而稍圓,初級飛羽為11枚,第五枚初級飛羽缺如,次級飛羽第一枚缺如。羽毛的表面密布著絨毛,飛羽邊緣還具鋸齒般的柔軟的緣纓,飛行時可以減弱和空氣的摩擦,減弱或消除噪聲,便於向獵物發動突然襲擊。
尾羽較為短而圓,尾羽共有12枚或10枚。腳粗壯而強,多數全部被羽,這樣能在夜間捕食時減弱噪聲並禦寒。第四趾能向前後轉動,爪大,彎曲而銳利。
習性特點
南美洲有一種侏儒貓頭鷹,個頭兒只比麻雀大一點兒,但卻是一種非常兇狠的鳥兒。這種鳥兒羽毛赤褐色,背上有兩小塊黑點,當地人誤認為是它的眼睛,所以稱它為“四眼鳥”。它敢於攻擊比自己大上數倍的鳥類,因為它的爪子銳利,能不斷用爪抓對方,直到敵人精疲力盡、無力反抗為止。
侏儒貓頭鷹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動;食物以吃昆蟲、蜥蜴、魚等動物。一旦判斷出獵物的方位,便迅速出擊。侏儒貓頭鷹的羽毛非常柔軟,翅膀羽毛上有天鵝絨般密生的羽絨,因而飛行時產生的聲波頻率小於1千赫,這樣無聲的出擊使它的進攻更有“閃電戰”的效果。
食物
獵食
貓頭鷹一旦判斷出獵物的方位,便迅速出擊。貓頭鷹的羽毛非常柔軟,翅膀羽毛上有天鵝絨般密生的羽絨,因而貓頭鷹飛行時產生的聲波頻率小於1千赫,而一般哺乳動物的耳朵是感覺不到那么低的頻率的。這樣無聲的出擊使貓頭鷹的進攻更有“閃電戰”的效果。據研究,貓頭鷹在撲擊獵物時,它的聽覺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據獵物移動時產生的響動,不斷調整撲擊方向,最後出爪,一舉奏效。貓頭鷹是色盲,也是唯一能分辨藍色的鳥類,除了某些過慣了夜生活的鳥類,如貓頭鷹等,因為視網膜中沒有錐狀細胞,無法認色彩以外,許多飛禽都有色彩的感覺。烏鴉在高空飛行需要找到降落的地方,顏色會幫助它們判斷距離和形狀,它們就能夠抓住在空中飛的蟲子,在樹枝上輕輕降落。鳥類的辨色能力也有利於它們尋找配偶。試想,雄鳥常用艷麗的羽毛吸引異性,如果它們感受不到顏色,那雄鳥還有什麼魅力呢?
科學研究
先進的科學技術把對貓頭鷹行為的研究推向新的階段。一些鳥類學家把倉鴞(貓頭鷹的一種)放在全黑的房間裡,用紅外攝影設備觀察倉鴞的捕鼠活動。實驗做得非常巧妙。室內除了地面上撒一些碎紙條外,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實驗開始時,鳥類學家把一隻老鼠放人實驗室,開始錄像。從錄像上發現,只要老鼠一踏響地面的碎紙,倉鴞就能快速、準確地抓獲它。
鳥類學家們從進一步研究發現,貓頭鷹的聽覺非常靈敏,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環境中,聽覺起主要的定位作用。貓頭鷹的左右耳是不對稱的,左耳道明顯比右耳道寬闊,而且左耳有很發達的耳鼓。大部分貓頭鷹還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樣的耳廓。貓頭鷹的聽覺神經很發達,一個體重只有300克的倉鴞約有9.5萬個聽覺神經細胞,而體重600克左右的烏鴉卻只有2.7萬個。另外,
貓頭鷹臉部密集著生的硬羽組成面盤,而這個面盤是很好的聲波收集器。貓頭鷹碩大的頭使兩耳之間的距離較大,這可以增強對聲波的解析度。當一隻貓頭鷹在黑暗的環境中搜尋獵物時,它對聲音的第一個反應是轉頭,如同人們在聽微小響動時側耳傾聽一樣。但是貓頭鷹並不是真正地側耳傾聽,它轉頭的作用是使聲波傳到左右耳的時間產生差異。當這種時間差增加到30微秒以上時,貓頭鷹即可準確分辨聲源的方位。
棲息環境
貓頭鷹大多棲息於樹上,部分種類棲息於岩石間和草地上。貓頭鷹絕大多數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白天隱匿於樹叢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見到,但也有部分種類如斑頭鵂鶹、縱紋腹小鴞和雕鴞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動;一貫夜行的種類,一旦在白天活動,常飛行顛簸不定有如醉酒。
生長繁殖
通常一雄一雌配對。繁殖一般從3月至5~6月。
在繁殖過程中不營巢,而是利用樹洞、岩穴或其他鳥類合適的棄巢孵卵育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