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坦

侍郎坦

侍郎坦位於湖南省永興縣便江北岸。因韓愈謫潮時曾於此泊舟而得名,有韓愈、柳宗元李吉甫楊於陵名宦題刻,侍郎坦摩崖石刻群是湖南省發現的最多的唐代石刻群,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2013年5月侍郎坦摩崖石刻群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的石窟寺及石刻名單,為永興縣兩處“國保”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侍郎坦
  • 地理位置: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便江鎮便江北岸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侍郎坦摩崖石刻群
地理位置,由來,詳細介紹,保護情況,

地理位置

侍郎坦位於湖南省永興縣便江鎮湘洲村侍郎組便江北岸。因韓愈謫潮時曾於此泊舟而得名。侍郎坦石刻是湖南省發現的最多的唐代石刻群,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距永興縣城10多公里。
郴州市永興縣侍郎坦

由來

因唐代韓愈泊舟於此而得名。侍郎坦是一個上覆下空依山傍水的紅砂岩天然坦洞,坦高12米、寬150米、最深處16米,坦底連江。游者需泊舟入坦,拾級而上,經一處只能容一人蹲身而過的懸崖險道,方能進入一條長15米、寬3米不規則的石廊。石廊岩壁上儘是歷代文人墨客的摩崖題刻。最醒目的是陰陽兩幅“昌黎經此”,陰幅如帛,陽幅似錦,筆跡相同,排列各異,行楷字型,遒勁有力。據考證為韓愈手跡,後人所刻。實是難得珍品。

詳細介紹

唐朝著名文學家和哲學家韓愈先後任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永興人因此命名他留下手書的地方為侍郎坦。侍郎坦一共發現13方石刻。韓愈手書“昌黎經此”石刻2方,一方為陽刻,一方為陰刻南朝梁武帝時期石刻1方,唐代石刻除韓愈的外,還有7方。另有清代石刻3方。
南北朝時期石刻在此石刻群的中右方,字跡大都剝落,可以辨認出32字,包括表明刻鐫時間的“中大通七年……二月”,“中大通”為梁武帝蕭衍年號,中大通七年即公元535年,在這方石刻的右上方,還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石刻佛像殘跡。
唐代石刻除了韓愈手跡外,其餘7方分別為李吉甫、梁褒先、楊景復、安政恆等人刻寫,他們都是當時的“達官貴人”。如李吉甫是唐朝宰相,曾任郴州刺史。楊景復是唐朝宰相楊於陵的兒子。楊於陵曾被貶為桂陽郡守。他們或許在此為官,或許邀眾遊歷於斯,覽勝之餘,勒石記事。
韓愈手跡“昌黎經此”字徑皆尺五見方,字型為草書,蒼勁有力。對於韓愈手跡的真偽,曾經存有異議。湖南省文物局調研員謝武經等專家從韓愈經歷、書寫材料、史志記載等方面論證認為:韓愈手跡“昌黎經此”當可確認。

侍郎坦

保護情況

2006年“侍郎坦‘昌黎經此’古遺蹟”已在湘政發[2006]17號文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侍郎坦摩崖石刻群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寺及石刻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