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是宋朝的官署名。簡稱侍衛步軍司或步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
- 類型:宋官署名
- 簡稱:侍衛步軍司或步司
- 統領部隊:全國禁軍
侍衛步軍司一般指本詞條
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是宋朝的官署名。簡稱侍衛步軍司或步司。
簡稱侍衛步軍司或步司。北宋時與殿前司及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分統全國禁軍,長官為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南宋時僅統侍衛親軍步軍司禁軍,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俗稱"步帥",有時僅為虛銜而常設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統兵。與殿前司及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統稱“三衙”。
侍衛步軍司軍 侍衛步軍司軍,宋代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所轄禁軍。太祖、太宗、真宗、神宗時各有不同的番號,北宋滅亡時步司禁軍潰散。南宋立國後,有步司軍六將。後升格為五軍。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五代官署名,統掌禁軍。簡稱侍衛司。沿革 五代始置,後周世宗時與殿前司共掌禁軍,地位極重。統兵官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北宋初,實際分為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兩衙,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
主管侍衛步軍司 【主管侍衛步軍司】南宋所置的禁軍將領。南宋初,因制度草創,設此職以代替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其屬官有於辦公事、準備差遣、點檢醫藥飯食等。見《宋史·職官志六》。
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 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官名。沿革 五代始置,為侍衛親軍步軍統兵官之一,位都指揮使下、都虞候上。宋朝沿置,為三衙軍職之 一,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長官。一員,徽宗政和四年 (1114) 定品序在正任觀察使之上。品級 正五品。
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官名。五代始置,為侍衛親軍馬步軍統兵官之一,位都指揮使下、都虞候上。沿革 北宋初,因分置為馬軍司、步軍司,其員常缺,後廢。職責 統率侍衛親軍馬步軍
南宋僅掌管侍衛馬軍司與侍衛步軍司軍隊,長官為主管侍衛步軍司軍隊,長官為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與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有時僅為虛銜。侍衛司實際分成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各置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侍衛司三個軍職不常設,到真宗時全都廢除。南宋時資淺者充任馬軍司和步軍司長官時,叫做主管侍衛...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官名。沿革 五代始置,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統兵官之一,位副都指揮使下。北宋初,因分置為馬軍司、步軍司,其員常缺,後廢。職責 侍衛親軍馬步軍,
北宋沿置,與殿前司合稱“兩司”。景德二年(1005)正月十九日,罷王超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職,侍衛親軍司分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二司,與殿前都指揮使司合稱“三衙”。南宋建炎初,三衙體制淪於廢壞,殿前都指揮並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官名。五代後唐明宗天成 (926—930) 中創置侍衛親軍,用親信為其長官都指揮使,遂以隨駕馬步軍都指揮使為之,天成三年康義誠為首任; 其後又設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北宋初,因分置馬軍司、步軍司,其員常缺,真宗時正式廢除。遼朝南面軍官侍衛親軍馬步...
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宋官署名。簡稱侍衛馬軍司或馬司。北宋時與殿前司及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分統全國禁軍,長官為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軍都虞候。南宋時僅統侍衛親軍馬軍司禁軍,侍衛親軍馬司都指揮使俗稱"馬帥",有時僅為虛銜而常設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統兵。
三衙的長官分別稱為殿帥,馬帥,步帥,合稱三帥。機構介紹 宋代管轄禁兵和廂兵的中央機構。即殿前都指揮使司(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步軍司),總稱三衙。五代後梁開始設定侍衛親軍,作為皇帝親兵的一支,後晉時遂成皇帝親兵的總稱。後周時另設殿前司,擴充...
宋朝禁軍是宋代的中央軍。殿前司與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並稱三衙,統轄殿前諸班、直及全國禁軍。禁軍的兵籍和發兵之權則歸樞密院。歷史沿革 宋代的中央軍。五代後梁開始設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後唐改稱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其機構稱侍衛親軍司,統轄皇帝直屬的軍隊。後周正式設殿前司,選擇武藝高強的軍士...
廂軍屬地方軍。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 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機關統管,總隸於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 衛、迎送等.一般無訓練、作戰任務。有步軍和馬軍兩個兵種,編制分軍、指揮、都3級,統兵官與禁軍同。鄉兵也稱民兵。是按...
宋代駐州之鎮兵。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兵。主要來自招募,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機關統管,總隸於三衙,即殿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廂兵從事勞役大概包括:京城的東西八作司、牛羊司、御輦院、軍器庫、後苑造作所、後苑工匠、南北作坊、綾錦院、弓弩院、東西水磨務、東西窯務...
官名。宋初,禁軍步兵有雄武軍,屬侍衛親軍步軍司,有指揮使。簡稱都司。是中國明設立於地方的軍事指揮機關。掌一方軍政,統率其所轄衛所,屬五軍都督府而聽從兵部調令。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稱三司,分掌地軍政、民政、刑獄。、指揮使由來 明初,廢元樞密、平章、元帥、總管、萬戶諸武官號,統兵五千人者授指揮...
殿前司,宋代禁軍官司,與侍衛親軍司合稱“兩司”。其下屬機構殿前都指揮使司與侍衛親軍司下屬機構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合稱“三衙”。“兩司三衙”體制為宋代禁軍最高指揮機構。沿革 “殿前”之名,最早見唐肅宗至德二年,“又擇便騎射者置衙前射生手千人……又曰殿前射生,分左右...
馬兵為軍使、副兵馬使;步兵為都頭、副都頭,其下又同有軍頭、十將、將虞侯、承局和押官。虎翼軍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侍衛步軍司虎翼從本軍中選出善水戰的軍士組成了上虎翼。第二年,宋真宗又“詔在京諸軍選江、淮士卒善水戰者習戰於金明池,立為虎翼水軍”,虎翼水軍共分兩指揮,...
乾德元年(963年),党進改任龍捷左廂都虞候,並領利州觀察使。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命党進接管侍衛親軍步軍司。乾德五年(967年),党進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並遙領彰信軍節度使。征討北漢 開寶元年(968年),宋太祖準備親征北漢,任命党進為河東行營前軍副都部署。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
侍衛步軍司右軍統制邵宏淵以左右二軍至真州。金州都統制王彥遣統制官任天錫、郭諶等領精兵出洵陽,至商州豐陽縣,克之。侍衛馬軍司中軍統制趙撙引兵至蔣州。先是江州都統制戚方,奏以武德大夫、本司副將張存權知蔣州,以所部三百守之。撙既至,以本軍將官蘭秉義權知州事,存力爭,不聽,遂與其眾之沙窩。左...
王𤫉到行在後,於紹興五年(1135年)閏二月十七日被任命為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引發輿情洶洶,御史紛紛彈劾。王𤫉聽聞,亦上奏請求辭去新職,乞在外宮觀。於是閏二月十八日,朝廷改任王𤫉為權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邊順、兼權馬軍司公事。閏二月二十一日,罷軍職,任提舉江州太平觀,所統兵一萬五千人轉隸...
就五代禁軍來看,後梁禁軍承唐之舊,由六軍諸衛和侍衛親軍兩部分組成。唐明宗創置侍衛馬軍後,侍衛馬軍、侍衛步軍遂成為禁軍的兩大主力,六軍諸衛地位逐漸下降。周太祖時,殿前軍地位不斷上升,逐漸成為與侍衛馬軍、侍衛步軍鼎足而三的力量,周世宗改革兵制,殿前軍地位又有較大提高,開啟宋代殿前司與侍衛司分...
御前忠銳軍 御前忠銳軍,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二月,宋廷以招降之“游寇”崔增、李捧、邵青、趙延壽、李振、單德忠、徐文等七部兵,隸侍衛步軍司,非樞密奉旨,不許調遣,賜名“御前忠銳軍”。
銅鑄,柄鈕,印文字型出現重疊的筆畫,朱文,右上起順讀“威武左第二十三指揮第二都朱記”。印背刻楷書體“太平興國五年八月鑄”款。“第二十三”為指揮的編號。北宋禁衛軍由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組成,號稱三衙,統兵官為都指揮使(殿帥)、副都指揮使與都虞侯各一人。主要內容 印銅鑄,...
田重進(929年—997年),幽州人,北宋初年將領。田重進初在後周時從軍,隸屬宋太祖趙匡胤軍中。宋太祖建立北宋後,田重進歷任御馬軍使、瀼州刺史。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歷任天德軍節度使、侍衛步軍指揮使、真定尹、知延州等。曾隨軍消滅北漢、治理黃河決口、大敗遼軍。至道三年(997年),田重進去世,終年六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