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鶴雲

來鶴雲,男,1900~1931,革命烈士。1931年秋,被錯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來鶴雲
  • 別名:又名來合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 1931
  • 職業: 革命者
  • 信仰: 共產黨
  •  性別    :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姓名:來鶴雲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湖北黃安(今紅安)
出生年月:1900年
犧牲日期:1931年

人物生平

幼年,就讀私塾。1926年春,進入黃安縣第一高等國小學習。在校學習期間,積極投入學生愛國運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春,高小畢業後,回到紫雲區從事農民運動,組織農民自衛隊,打擊反動地主武裝紅槍會。大革命失敗後,回響中國共產黨的“八七”會議號召,組織農民義勇隊,參加了黃麻起義。同年12月上旬,國民黨十二軍向黃麻地區瘋狂反撲。根據上級指示,轉移到孝感汪洋店地區活動。他以挑貨郎擔為掩護,廣泛聯繫民眾,秘密發展黨的組織,為打開汪洋店地區的革命局面,創造了條件。1928年5月,調回黃安。從事恢復老區的工作。1930年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成立後,調紅一軍一師任政治部主任。是年冬,調河南省光山縣任縣委書記。1931年秋,被錯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烈士。

人物事跡

1927年春,來鶴雲經中共黃安黨團特支考察,吸收為中共黨員,並受特支的派遣,回到家鄉後成立農民協會,組織農民武裝,懲辦土豪劣紳反擊地主武裝。大革命失敗後,來鶴雲回響黨的八七會議號召,組織農民義勇隊,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在工農革命軍轉戰木蘭山期間,國民黨第十二軍與豪紳地主相互勾結,向黃麻起義區瘋狂反撲,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形勢十分嚴重。為避敵鋒芒,1928年1月,來鶴雲與戴雪舫、鄭行瑞等二十餘名幹部受中共黃安縣委的指示,轉移到孝感汪洋店地區活動。他在那裡以挑貨郎擔為掩護,宣傳打土豪、實行土地革命等政治主張,秘密發展黨的組織,為打開汪洋店地區的革命局面創造了條件。
1928年4月初,工農革命軍第七軍由木蘭山回到黃麻地區,準備開闢以柴山堡為中心的紅色根據地。來鶴雲此時亦奉令到達柴山堡。他按照中共黃安縣委的部署,深入村戶,紮根串聯,發展黨組織;並同曹學楷一道,利用親族關係做分化瓦解“紅槍會”的工作,使之傾向革命。崔家灣有個叫崔世祥的人,能說會道,人稱“萬事通”,經來鶴雲等共產黨人進行革命教育後,受託帶上許多禮品,送給各戶族長及地方上某些頭面人物,並送上請帖,請他們到共產黨員高志宏家參加宴席。宴席共有四桌,陳應恆、胡成元、吳文璐、崔玉善等人應邀出席,黨組織這邊有曹學楷、來鶴雲、陳定侯等參加。曹學楷等人在宴席上重申了黨的政策,勸他們回去後帶上自己的“紅學”參加革命。經過多種形式和多方面的工作,“紅槍會”首領崔玉善、胡成元等投身革命。陳德祖的“紅學”解散了會館,陳世林、陳壽堂等“紅槍會”首領表示不再對抗革命。這為建立穩固的紅色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為擴大邊界割據範圍,中共黃安縣委和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領導人於7月間在柴山堡的君家河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恢復和建立各級黨組織;創建赤衛隊等地方革命武裝;成立農會。並宣布將工農革命軍第七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會後,光山縣中共弦南區委成立,來鶴雲任區委委員。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中共黃麻縣委和紅十一軍黨委認為,要擴大武裝割據範圍,急需打通與豫東南黨組織的關係。於是,即派來鶴雲去尋找豫東南特委。來鶴雲翻山越嶺,不怕犧牲,突破敵人的層層封鎖線,很快在孫鐵鋪找到了光山黨組織的負責人張俠生和豫東南特委,使鄂東和豫東南兩地黨組織,開始發生橫向聯繫。10月,中共光山臨時縣委在柴山堡尹家咀建立,來鶴雲任縣委委員。他與其他縣委領導成員一起,以弦東、弦南、弦西、殷區四區為重點領導全縣黨的工作。1929年5月中旬,中共光山縣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柴山堡召開,會議決定,縣委主要精力集中在弦南,並向弦北地區發展,用武裝割據形式迅速擴大根據地,並加強黨組織建設,重新登記及分期培訓黨員。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領導機構,來鶴雲當選為縣委委員。
縣委成立後,縣委成員以新的戰鬥姿態發動武裝鬥爭。7月,在紅三十一師的配合下,來鶴雲參與領導了著名的白沙關戰鬥。
早在5月初,白沙關內的大土豪劣紳胡道紀、成日輝、范成伯、邱舉貢聯名給國民黨光山縣政府打報告,要求把反動“紅槍會”聯合起來,據守白沙關,進駐柴山堡。他們很快得到光山縣政府的支持,糾集反動“紅槍會”三四百人,在白沙關修城建寨,駐紮在山上。這伙歹徒經常下山殺人搶劫,無惡不作,民不聊生。中共光山縣委和弦南區委為了把革命推進到弦北,擴大根據地,決定發動民眾,剷除這個據點。1929年7月1日(農曆五月二十五日)凌晨,曹學楷、來鶴雲等分別率領柴山堡和關南民眾幾千人在紅三十一師的配合下,分兵四路向白沙關駐敵發起進攻。紅軍和民眾都很勇敢,一衝就上去了。共產黨員羅明高、黃沙生等掌握的“紅槍會”調轉了槍頭,打內應。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戰鬥,打死敵人100多,繳槍十幾支,殘部棄關逃跑。民團團總胡道紀考慮到自己難逃人民的懲罰,投潭自盡了。白沙關戰鬥勝利後,1929年7月6日,弦南區委在白沙關附近的望風尖召開了萬人大會,曹學楷主持大會,來鶴雲在大會上講了話,頒布了《土地法政綱》。民眾代表在大會上控訴了國民黨反動派和土豪劣紳的罪行,鎮壓了戴五爺等一批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這次戰鬥給這一帶的反動派以沉重打擊,革命根據地由柴山堡向北推進了二十餘里。
白沙關戰鬥勝利後,來鶴雲積極參與改造反動“紅槍會”的工作。在“紅槍會”內發展黨組織,並把一批改造過來的武裝力量組織起來,成立農民自衛隊、游擊隊。
1930年1月20日,來鶴雲率領游擊隊打開白雀鎮,重創魏蒼洲、陳老五民團。23日,游擊隊打開賽山寨,驅走李茂樓、劉綴儒民團。嗣後游擊隊以白雀鎮為基地,波浪式地向前推進,不久相繼占領雙輪河、斛山鋪、磚橋。游擊隊每到一處,宣傳、發動、武裝當地的民眾,建立地方革命政權。白雀鎮的貧苦農民張順益等二十餘人參加游擊隊,並先後建立了白雀、雙輪、磚橋等八個區蘇維埃政權和農民赤衛隊、游擊隊。5月,光山縣委以白雀、雙輪兩區各鄉赤衛隊、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光山赤衛第一師(後整編為正規紅軍轉戰於皖西),王耕農任師長,來鶴雲任政委。不久,來鶴雲調任紅一軍一師政治部主任。1931年6月,光山縣委為擴大地方武裝,改編成為光山赤衛第二師,來鶴雲調任獨立二師師長,主要活動在晏家河、新集、潑陂河、白雀、磚橋一帶,參與指揮了攻打大山寨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中,縣委書記張俠生犧牲,來鶴雲繼任光山縣委書記。他帶領縣委一班人積極發展地方武裝,打擊反動民團,擴大紅色區域,建立農村政權,開展土地革命。1931年秋,光山縣已建立了八里畈、夏奉區、楊帆區、白雀園區、沙窩區、西區、南區、東區、河區等九個區蘇維埃政權。但在縣境內還殘存著部分反動民團據點,危害根據地的安全,阻礙著根據地的發展。縣委決定再次發動大山寨戰鬥,拔除反動派長期盤踞在這裡的頑固據點。
大山寨,山高石頭多,山上山下光禿禿的,四面沒有隱蔽的地方。山寨圍了兩個山頭,外高內低,周圍修築了一人多高的寨牆,在東南西北四個寨門上修了四座炮台,易守難攻。當時寨上有吳錦山、胡領山、邱及山三個寨主。他們從1929年上寨起,脅迫周圍數千民眾上寨。後來又有一個叫邱輝煦的民團首領,由新集以北的山寨退入大寨,與吳、胡、邱四個寨主合力據守。光山縣委曾兩次組織革命民眾配合紅軍圍攻山寨,均未克。1931年9月上旬,光山縣委決定再次圍攻大山寨。縣委吸取前兩次圍攻山寨的經驗教訓,對戰鬥作了周密的部署:從獨立師和赤衛軍內抽調英勇善戰的共產黨員組成攻城隊(即敢死隊),擔負攻堅任務;獨立師掩護攻城隊攻堅;還調集數千名赤衛軍作接應。戰鬥由來鶴雲親自指揮。部隊經過戰前動員後,星夜潛伏進入陣地。次日黎明時分,衝鋒的號聲響了,部隊向敵人的防守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槍炮聲、喊殺聲震天響。敵人慌了手足,倉促應戰,憑牆固守。激戰數日後,來鶴雲見強攻不利,速命轉入陣地圍困敵人。從9月15日(農曆八月初四)到10月22日(農曆九月十二日),寨內敵人被整整包圍了38天,糧絕內潰。10月22日,匪首邱輝煦次子邱峻猶率領部分匪徒開門突圍,被我軍殲滅。來鶴雲率領攻城隊乘機攻入寨內,與敵浴血奮戰,殲敵500餘名,生擒寨主邱及山、吳錦山、胡領山及民團團長黃子香、吳月恆等匪道十餘人。至此,徹底摧毀了這個頑固的民團堡壘,消除了豫南與皖西之間的聯繫障礙。然而,就在這次戰鬥中,來鶴雲不幸犧牲,時年3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