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3年1月至4月,中南設計分局選出鷹潭、資溪、永安、漳州、廈 門線即東線推薦方案,線路全長為723千米,途經南平縣設定車站;7月,經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核定,以東線方向為正線的主要方向,正式改名為鷹廈鐵路,途經南平專區南平縣設來舟站。
1954年9月,來舟站由原鐵道部第二勘察設計院設計,由時鐵道兵8511部隊施工,建在山邊凹地的大填方上。
1956年5月25日,鷹廈鐵路鋪軌至來舟站通車;6月1日,來舟站開辦臨時營業。
1965年5月,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成立福州鐵路局,隸屬南昌鐵路局,來舟站屬於福州鐵路局管轄。
1967年6月,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對福州鐵路局實行軍事管制成立軍管會,下設文化革命小組和生產小組,來舟站歸屬該部門管轄。
1968年5月,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成立福州鐵路分局革命委員會,來舟站歸屬該部門管轄。
1978年8月,福州鐵路分局革命委員會名稱改為福州鐵路分局,來舟站歸屬該部門管轄。
1980年,來舟站進行第一次過渡性的技改,增加股道設備。
1984年,來舟站進行第二次過渡性的技改,繼續增加股道設備。
1986年,來舟站進行第三次過渡性的技改,增加股道設備至有到發級7股.編存線9股(其中編髮線3股),牽出線1股,站修線1股,貨物2股.土駝峰1座.站線有效長450 550米。
1988年,來舟站進行電氣化改造。
1989年,來舟站配合電氣化改造及配套後的新站場為37股道的三場編組站,信號設備更新為6502大站電氣集中。
2004年12月1日,來舟站更名為“南平北站”。
2006年7月1日,南平北站更名為“來舟站”。
2016年1月10日,來舟站暫停辦客運服務功能。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截至1995年末,來舟站有旅客候車廳643平方米,行包房231平方米,站台雨房4048平方米,貨物倉庫2507平方米,貨物站台902平方米;日均辦理旅客列車52列,貨物列車108.2列,日均辦理車輛數4005輛。
整體布局
截至1995年末,來舟站設有旅客候車廳、行包房、站台雨房、貨物倉庫、貨物站台;信號、道岔、進路均採用7024型自動控制,駝峰調速控制系統採用FTK型控制系統,調速系統一、二部均採用TJK減速器,三部位採用FJKl.C型重力減速器(雷達測速),目的制動採用TDW型外測減速頂。
站台線路
1959年運營初期,來舟站站只有9股到達編髮線及1股牽出線,站線延長6.015千米,道岔35組;至1988年前,該站為橫列式一級二場規模,有到發級7股.編存線9股(其中編髮線3股),牽出線1股,站修線1股,貨物2股.土駝峰1座.站線有效長450、550米。
截至1988年,來舟站新站場為37股道的三場編組站,其中到達線8股,到發線9股,編組線(含上行編髮線)20股,信號設備為色燈信號機、電氣集中聯鎖,半自動閉塞、聯鎖道岔118組,無聯鎖道岔23組,配有點連式機械化駝峰道岔自動集中等現代化調車設備,並設有站修線3股。站線延長48.053千米,途經車站線路是鷹廈鐵路。
運營情況
客運流量
1959年,來舟站全年累計傳送旅客18.01萬人次。
1995年,來舟站全年累計傳送旅客42.3萬人次。
2015年,來舟站全年累計傳送旅客2.038萬人次。
貨運流量
1959年,來舟站全年累計到發貨物量15.13萬噸,其中,傳送貨物量8.8萬噸。
1995年,來舟站全年累計到發貨物量14.26萬噸,其中,傳送貨物量11.58萬噸。
交通換乘
出租汽車
截至1988年,來舟站站前廣場設有汽車候車區。
社會車輛
截至1988年,來舟站站前廣場設有社會車輛停車場。
價值意義
來舟站集散邵武、永安、福州3個方向的車流,以編解貨物列車為主,同時辦理少量貨運及裝卸作業與旅客中轉。其經濟吸引區主要有南平市、將樂縣、沙縣、建甌縣等地,運往省外的主要物資是木材和農副產品等。
(福建省情資料庫 評)20世紀八九十年代,福建出省的唯一鐵路通道只有鷹廈鐵路,來舟站不僅是鐵路入閩第一站,更是進出福建必經的中轉站,為福建全省最大的列車編組站,來舟站繁華樞紐帶動,來舟小鎮變身“不夜城”。(《海峽都市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