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近似說書的方式記錄了上百個民歌手的經歷,書寫了美國的民歌歷史。從學者艾倫·洛馬克斯到鉛肚皮,從民權鬥士喬·希爾到流浪民謠歌手伍迪·格斯里,從左派民歌手皮特西格到民謠之王鮑勃·迪倫,從毒品到伍德斯托克……這些人以看來混亂而且不可思議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書中充滿著躁動與平靜、人民與明星、根源與現代,藝術與商業,其間的交錯與矛盾,展現的不僅是民歌的歷史,也從另一個角度書寫了二戰後美國的歷史。本書能讓我們從根本上改變對民歌的看法,並且深深地喜歡上民歌。
基本介紹
- 書名:來自民間的叛逆
- 作者:袁越
- ISBN:9787305053030
- 頁數:733頁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8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序言,後記,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來自民間的叛逆:美國民歌傳奇》著重介紹了一批為美國民歌商業化做出重大貢獻的民歌收集者、製作人、經紀人、咖啡館老闆和唱片公司經理人,如洛馬克斯父子、約翰·哈蒙德、馬克斯·戈登、哈里史密斯、摩西·阿施、艾伯特·格羅斯曼、喬恩·蘭德、埃利奧特史密斯和戴維·格芬等。
《來自民間的叛逆:美國民歌傳奇》是寫給非專業的人士看的,因此在寫作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時下流行的堆砌英文和專業術語的所謂“翻譯文體”,而使用中文特有的敘述方式。在歌詞的翻譯上本收也全部採用“意譯”,力圖使得譯詞本身也具有可讀性,有時甚至不惜對原文做一些非原則性的小改動。但是,好的歌詞就像詩歌,其妙處是無法翻譯的。因此,《來自民間的叛逆:美國民歌傳奇》中所有翻譯過的歌詞都附有原文,以方便讀者對照比較。《來自民間的叛逆:美國民歌傳奇》一共翻譯了近80首歌詞,還有另外17首歌詞因為各種原因而僅翻譯了其中重要的部分。為了使讀者能夠對書中的人物產生感性認識,《來自民間的叛逆:美國民歌傳奇》內還附上了約300張彩色和黑白照片。
作者簡介
袁越,男,1968年生於上海.五歲隨家人去北京生活。1986年進入復旦大學生物工程系學習,大學期間喜歡上了流行音樂。1992年赴美讀書,並在朋友推薦下開始聽鮑勃·迪倫,從此喜歡上了美國民歌,收集了大量美國民歌CD,並開始閱讀相關歷史書籍。1995年正式開始撰寫本書。因為在美工作繁忙,只能利用業餘時間。雖然辛苦,但樂趣無窮。2001年底終於完成初稿,幾經反覆後於2003年由北京現代出版社正式出版。2005年初回到國內,擔任華納唱片公司歐西部經理。同年進入《三聯生活周刊》,擔任特約撰稿人至今。
媒體推薦
像袁越這樣具有如此優越條件的人,我還沒有發現過第二例:在美國長期生活,精通中英兩種語言,聽過數以萬計的歌曲,通曉世界流行樂;還有尤其重要的一項,無比地熱愛民謠。大多數中國人只能靠文字想像的音樂活動,比如伍德斯托克,袁越本人是親身經歷,甚至追隨喜愛的樂隊歷經諸多現場。民謠,這個傳言、傳說、傳奇交覆重重的文化長卷,現在有了一本用方塊字砌成的新長卷,歐美民謠的系列人物,在此展開他們的故事、生平、周遭人事、生活細節、時代動盪和傳世歌曲。這本系列人物傳記是如此生動,以致讓我們可能忽略了另一項重要工作——傳奇不傳謠——所有故事及其細節都經過了作者力求真實的甄選,從民謠傳說的海洋中。 ——李皖
袁越的這一部對美國民歌細微介紹的書,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可以省思,如何面對我們土壤中本來就有的,和它上面正發著芽的民歌,提醒我們不可以任其荒蕪。 ——胡德夫
這是我看到的內容最豐富的介紹當代美國流行音樂歷史的中文書。雖然袁越介紹的是民歌歷史,但我也從裡面看到了美國的當代歷史。 ——王小峰
序言
本書的起因來自一張鮑勃·迪倫的精選集。自從聽了那張唱片以後,我就開始瘋狂地收集他的所有唱片,繼而開始閱讀有關他的傳記和評論,試圖去了解這樣一個音樂天才的來龍去脈。就是在對迪倫的探尋途中,我又發現了伍迪·格思里和皮特·西格,繼而又發現了“卡特家族”樂隊、吉米·羅傑斯、“鉛肚皮”、“彼得·保羅和瑪麗”、瓊·貝茲、菲爾·奧克斯、“克羅斯比、斯蒂爾斯、納什和揚”、“感恩而死”樂隊、喬尼·米切爾、詹姆斯·泰勒、“雄鷹”樂隊和布魯斯.斯普林斯廷等音樂家和樂隊。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演唱風格都和民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於是我便喜歡上了美國民歌。
當我把這個愛好告訴了幾位朋友之後,他們都用一種不屑的口吻反問道:“民歌?每次春節晚會一輪到民歌上台我就躲出去抽菸,一看見民歌手身穿民族服裝在台上咿咿呀呀我就噁心.民歌太俗了!”
可是,我所知道的美國民歌可不是這樣的!在美國,民歌經歷過好幾次復興,至今仍然受到廣泛的歡迎,幾乎所有類型的流行音樂都多多少少受到過民歌的影響,民歌在年輕人當中也一直有相當多的愛好者。可在中國,民歌什麼時候成了保守、俗氣、粉飾太平這些字眼的同義詞了呢?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美國民歌的歷史,想從中找出問題的答案。我找到了三條:
一,真正的民歌大都是很美的。按照民歌的傳統定義,民歌是指流傳至今,沒有(或者說不知道)作者的歌曲。在沒有廣播電視排行榜的古代,一首歌要是能流傳下來,沒法靠炒作,必定得有很多人喜歡才行。也就是說,民歌是經過時間檢驗的東西。可現在的許多所謂“晚會民歌”都是幾個專業作者為了回響某個號召而寫的,並由晚會導演們為了搞平衡而硬推出去的.許多歌曲沒有民眾基礎,這樣閉門造車似的造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有多少人喜歡。
後記
中國是一個民間音樂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歷史上的許多學問家都對中國民歌進行過研究。據說《詩經》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民歌總集,收集的全是來自民間的創作,是研究古代老百姓生活和勞動的絕佳資料。此後的有關民歌的研究很少有超過《詩經》的。直到清朝末期,隨著印刷術的進步和西方思想的進入,有關中國民俗學的書籍才又多了起來,並出現了兩位出色的民俗學家:黃遵憲和張亮采。這二人都經歷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殖民侵略。又都深受改良主義運動的影響,把研究中國民俗當作移風易俗、改良社會的手段,帶有很強的目的性。
但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民歌研究得從二十世紀初期算起。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進一步擴大,一批深受歐美民俗學研究影響的中國學者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的民間藝術.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要算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劉半農。在他的倡議下,北京大學成立了“北大歌謠徵集處”。他們在徵得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同意後,於1918年2月1日在《北京大學日刊》第61號發表了由劉半農起草的《北京大學徵集全國近世歌謠簡章》。這份章程可以說是近代中國的第一份保護傳統民間文化的宣言書,宣告了中國近代民俗學運動的開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份簡章第一次把來自民間的歌謠當作寶貴的文化遺產來徵集研究.表明這批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的進步學者們對待民間藝術的態度有了根本的轉變。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布里斯托
第二章 洛馬克斯和鉛肚皮
第三章 憤怒的葡萄
第四章 美國民歌之父
第五章 年曆歌手
第六章 皮克斯吉爾
第七章 織布工
第八章 民歌復興
第九章 民歌之王
第十章 《小字報》颳起一陣風
第十一章 抗議民歌的王國
第十二章 抗議民歌王國的文武大臣
第十三章 迪倫的另一面
第十四章 敲鈴鼓的人
第十五章 寂靜的聲音
第十六章 一顆滾動的石子
第十七章 最後的瘋狂
第十八章 天上的露西手拿鑽石
第十九章 愛之夏
第二十章 靈車與棺材
第二十一章 伍德斯托克(上)
第二十二章 伍德斯托克(下)
第二十三章 旋轉滑梯
第二十四章 泰勒的家譜
第二十五章 創作歌手大聯唱
第二十六章 三個被遺忘的民歌手
第二十七章 加利福尼亞旅館
第二十八章 從智利的槍聲到美國的滾雷
第二十九章 後迪倫時代
第三十章 我的伍德斯托克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