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來生你若再為芙蕖》
- 創作年代:20世紀70年代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曹沫
作品原文,文學鑑賞,
作品原文
《來生你若再為芙蕖》
曹沫
那年,我倦於江湖的漂泊
便把小船撐入了
那個水草茂密的港灣
哎,我怎知這是千百年後
你盛裝待我的水鄉?
是眾荷喧譁的季節
而我情懷落寞,一任
小船沖開紅花翠蓋前行
就這樣,你我訝然相逢
你依然裊娜著六朝的典麗
我依然布衣飄零……
你驀地起了顫動
含苞的千瓣怒放了
紅灼灼地開向我
我喜極而呼
卻立時感到齧心的痛苦
哎,是我負了前盟
——定於六朝或是五代?
從江南到赤道
可憐你開殘了多少個
夏季的淒涼的黃昏
如今,是該喜相逢
而我——
而我去年移植在家裡的
山茶,已經開花結子了……
哎,我何苦還待在這裡
咬緊牙,把篙狠心地一撐
船去似箭,再度進入
那波濤險惡的江湖
身後飄來你絕望的嘶喊
我不敢停篙,更不忍回首
我的淚,是那急撐的
長篙淌下來的水串
若有來生
來生你若再為芙蕖
我將撐遍江南的水鄉
哀呼你的小名
直到我憔悴絕望將死
才聽到你的回音
我於是化為一株
喜極而泣的蘆葦
守在你身旁,直到
我頭白,而你
結子滿蓮蓬。然後
讓我倆交纏相待老
在那漂滿著荷錢的
綠波上
文學鑑賞
《來生你若在為芙蕖》寫於20世紀70年代。詩人以大量的意象語言呈現詩的意涵,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解讀。因此,不同的讀者對於詩中“我”的形象會有不一樣的解讀。依我個人的淺見,我認為詩中的“我”雖然因為現實的無奈而妥協,成為了一位負心漢,但卻是一位多情郎。“我”也對自己內心的理想仍然有所嚮往。
詩歌開篇,“我”自述“倦於江湖的漂泊”,毅然決定擺脫於羈絆,到一個自己感到舒適的地方——“那個水草茂密的港灣”。由此可見,“我”對江湖漂泊的現實甚感無奈。然而,“我”卻萬萬沒想到“那個水草茂密的港灣”正是“你盛裝帶我的水鄉”。“港灣”與“水鄉”契合,說明了兩個心靈的契合,而“你”便是我精神上的慰籍,是“我”所愛;是我內心所嚮往的。
詩歌開篇,“我”自述“倦於江湖的漂泊”,毅然決定擺脫於羈絆,到一個自己感到舒適的地方——“那個水草茂密的港灣”。由此可見,“我”對江湖漂泊的現實甚感無奈。然而,“我”卻萬萬沒想到“那個水草茂密的港灣”正是“你盛裝帶我的水鄉”。“港灣”與“水鄉”契合,說明了兩個心靈的契合,而“你”便是我精神上的慰籍,是“我”所愛;是我內心所嚮往的。
也正因為如此,即使“眾荷嘩”,“我”卻“情懷落寞”,因為眾荷終究不是“芙蕖,不是“我”精神的嚮往。不過,當我“一人小船沖開紅花翠蓋前行”時,卻與你不期而遇。“一任”一詞表達了“我”心中的無所寄往。“你依然裊娜著六朝的典麗”,依舊高貴、典雅,而“我”卻“依舊布衣飄零”,依舊是個一貧如洗、毫無成就的讀書人。“我”雖然深愛著“你”,但卻因為兩人身份、地位懸殊的原因無法在一起,造成了“我”一生的無奈與失望。
今日重逢,“你驀地起了顫動”,像是“含苞的千瓣怒放了紅灼灼地開向我”,毫無掩飾地主動向“我”示愛,使“我”內心“感到齧心的痛苦”。“我”無奈前盟定於“六朝或是五代”——在這樣的社會與人文背景之下——因此難於實現。然而,“你”卻伴隨著我“從江南到赤道”。“可憐你開殘了多少”——開了又殘,殘了又開,加深了我辜負你的愧疚感。“我”是一位負心漢,因為“是我負了前盟”,無法與“你”白頭偕老、今生相守、緣定三生。
今日重逢,“你驀地起了顫動”,像是“含苞的千瓣怒放了紅灼灼地開向我”,毫無掩飾地主動向“我”示愛,使“我”內心“感到齧心的痛苦”。“我”無奈前盟定於“六朝或是五代”——在這樣的社會與人文背景之下——因此難於實現。然而,“你”卻伴隨著我“從江南到赤道”。“可憐你開殘了多少”——開了又殘,殘了又開,加深了我辜負你的愧疚感。“我”是一位負心漢,因為“是我負了前盟”,無法與“你”白頭偕老、今生相守、緣定三生。
“我”內心雖然選擇芙蕖,卻無法鼓起勇氣追求“你”,因此將山茶“移植在家裡”。“我”不僅“負了前盟”,移植在家的山茶也“已經開花結子了”。此生,“我”已經有了自己的歸屬,虧欠“你”太多了。這裡表達了渺小的“我”對於無以掌控殘酷現實的人生滄桑與痛苦,惆悵綿綿無絕期。於是,“我”把心一橫,抉擇“咬緊牙,把篙狠心地一撐”,即使“身後飄來你絕望的嘶喊”,“我”卻“不敢停篙,更不忍回首”,淚水像是“長篙淌下的水串”流下。這裡也表達了“我”缺乏勇氣,無法面對“你”的一面。
旦願來生,“來生你若在為芙蕖”,“我將撐遍江南的水鄉”,意志堅決自己再也不錯過“我”和“你”的良緣,再也不辜負“你”的一片痴心。“我”願意“化為一株喜極而泣的蘆葦守在你身旁,直到我白頭,而你結子滿蓮篷”。“我”和“你”之間的情感是一種精神相戀、心靈相戀;只要“交纏相待老”,於願足矣。芙蕖和蘆葦同樣生長於水域。蘆葦,隨風而盪,若飄若止,引發思緒無限的牽掛,是相思的寄託。“我”對於“你”的追求更多的是心靈的慰籍和滿足,因為“你”是我內心所嚮往的。
旦願來生,“來生你若在為芙蕖”,“我將撐遍江南的水鄉”,意志堅決自己再也不錯過“我”和“你”的良緣,再也不辜負“你”的一片痴心。“我”願意“化為一株喜極而泣的蘆葦守在你身旁,直到我白頭,而你結子滿蓮篷”。“我”和“你”之間的情感是一種精神相戀、心靈相戀;只要“交纏相待老”,於願足矣。芙蕖和蘆葦同樣生長於水域。蘆葦,隨風而盪,若飄若止,引發思緒無限的牽掛,是相思的寄託。“我”對於“你”的追求更多的是心靈的慰籍和滿足,因為“你”是我內心所嚮往的。
綜上所述,愛情故事是詩歌的顯文本。若將《來生你若再為芙蕖》解讀為一所情詩,那么“我”雖然辜負了你,對“你”還是多情的,無法將“你”忘懷。然而,詩歌實際上另有寄託。“你”是“我”心中的理想,是“我”所嚮往,所憧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