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暮

來暮

後漢書》卷三十一《廉范傳》廉範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趙將廉頗之後也。……建國中,遷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辯,好相持短長,范每厲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說。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在蜀數年,坐法免歸鄉里。范世在邊,廣田地,積財粟,悉以賑宗族朋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來暮
  • 拼音:lái mù
  • 注音:ㄌㄞˊ ㄇㄨˋ
  • 解釋:讚揚地方官德政之典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運用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來暮(來暮)
【拼音】lái mù
【注音】ㄌㄞˊ ㄇㄨˋ
【解釋】本為東漢蜀郡百姓對太守廉范的頌辭,後用為讚揚地方官德政之典。

詳細釋義

典源譯文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趙國將軍廉頗的後人。……建中(漢章帝年號)初期,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歡爭論,好互相評論好壞,廉范常常用純樸厚實訓導他們,不接受別人在他耳邊說壞話。成都物產豐盛,房屋之間很窄,從前的條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動,防止火災,但是百姓偷偷的活動,火災每天都會發生。廉范於是廢除原來的法令,只是嚴格要求百姓儲存水而已。百姓感到很方便,於是編成歌說:“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在蜀郡擔任太守好幾年,因為觸犯法律被罷免回到故鄉。廉范一生都在邊境做官,廣泛開墾田地,囤積糧食財物,全部接濟了宗族、朋友。

釋義

“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後遂以“來暮”為東漢蜀郡百姓對太守廉范的頌辭,泛指為讚揚地方官德政之典。

同源典故

一襦五褲 五褲得歌 五褲換破衣 五褲歌 五褲瑤 五褲詠 五褲謠 五褲謳 來何暮 來和暮 叔度歌 廉公褲 楚瑤襦褲 歌五褲 歌來暮 歌叔度 歌褲 歌褲襦 歌襦褲 民五褲 民有褲襦 民謠豈敢褲 褲襦 褲襦恩 褲襦歌 襦溫褲暖 襦褲 襦褲歌詠 頌襦褲

運用示例

唐 韓愈 《題合江亭寄刺使鄒君》詩:“老郎來何暮,高唱久乃和。”
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藩維克振,既參來暮之歌;邦國不空,自有康沂之相。”
柳永《永遇樂》詞:“擁朱旛,喜色歡聲,處處競歌來暮。”
何啟 胡禮垣 《曾論書復》:“《卿雲》之歌,金天之頌,來暮之嘆,去思之碑,無當亦無謂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