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島大橋

來島大橋

來島大橋位於日本本州-四國聯絡西線(尾道-今治線)的南端,屬瀨戶內海多島嶼風景區,是國立公園指定的第二種特別區域 。

來島大橋東起大島,分為兩段:來島第一大橋跨越來島東水道到達武志島;來島第二大橋從武志島跨越來島中水道抵馬島;來島第三大橋從馬島跨越西水道到達四國的今治。

來島大橋是世界上第一次將三座懸索橋中間共用兩個錨碇串聯起來形成一串懸索橋橋樑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來島大橋
  • 外文名:Kurushima-Kaikyo bridge
  • 全長:4054米
  • 地點日本國瀨戶內海多島嶼風景區
  • 開工時間:1990年
  • 建成時間:1999年5月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橋樑設計,橋樑結構,主要設計參數,防腐設計,美學設計,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來島大橋於1990年開工建設,於1999年5月建成通車,歷時9年。

橋樑位置

來島大橋位於本州-四國聯絡西線(尾道-今治線)的南端。中、西水道是國際航線,水道迂迴,航船頻繁,潮急礁多,所以海灘較多。
來島大橋建橋地址屬瀨戶內海多島嶼風景區,是國立公園指定的第二種特別區域。

橋樑設計

橋樑結構

來島第一大橋屬三跨二鉸加勁鋼箱粱懸索橋,即三跨主纜都懸掛加勁粱,跨徑分配50+140+60+170=960m(橋長);來島第二大橋屬二跨鉸加勁鋼箱粱懸索橋, 即只有兩跨主纜懸掛加勁梁,跨徑分配250+1020+254= 1524m(橋長);來島第三大橋屬單跨二餃加勁鋼箱梁懸索橋,即只有中心主跨主纜懸掛加勁梁, 跨徑分配260+1030+ 280= 1570m(橋長)。來島大橋縱向布置見圖所示。
充分利用來島海峽特有的地形條件,因地制宜地採用不完全對稱布置。但從外觀上卻很難觀察出這些橋樑的細微變化。
來島大橋

主要設計參數

三座橋樑主要設計參數:加勁梁採用六角流線型鋼箱梁截面,梁高和梁寬分別均為4.3m和32m;梁的高跨比相應於第一、第二和第三分別為1/140、1/237 和1/240;梁的寬跨比相應地分別為1/18.8、1/31.9和1/32.2。主纜中心距27m;主纜直徑相應地分別為414mrn、653mm和636mm;垂跨比分別為1 /8.6、1/10.5和1/10.1。主纜採用強度高達1760MPa的鍍鑄鋼絲組成。

防腐設計

除了鋼箱梁內採用除濕空氣體系防腐外,主纜第一次採用新開發的Z形纏絲,氣密性好,也採用先進的除濕空氣防腐體系防腐。

美學設計

索塔的美學設計採用從陸上和通過橋樑生成的計算機印象圖來考察橋樑的視覺效果。根據美學和造價多方案比較後,選用門形鋼框架結構。六座索塔採用同一形式。框架的橫樑在與塔柱交接處有向下彎曲的趨勢,橫樑給人以向上翱翔的印象。本橋造型具現代懸索橋的氣息。

價值意義

三座懸索橋串聯在一起,每兩座懸索橋使用一個中心錨碇,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出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