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縣誌

封建時代來安縣共纂修過五部縣誌。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縣魏大用主持創修了第一部縣誌。

基本介紹

  • 書名:來安縣誌
  • 作者:劉廷槐 纂修,余培森 修訂
  • ISBN:9787807076735
  • 頁數:432
  • 出版社:出版社黃山書社
  • 出版時間:2007-8-1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嘉靖四十五年(1566)由知縣劉正亨主持,在魏志的基礎上續修成第二部縣誌。萬曆四十六年 (1618)知縣周之冕主持纂修第三部縣誌,該志於天啟元年(1621)刊印。清雍正十三年(1735)知縣伍斯殯主持纂修第四部縣誌。道光三年 (1823)知縣符鴻主持纂修第五部縣誌,但未及完成即調任,後任知縣劉廷槐續成其事,於道光十年(1830)刊印。以光緒二十五年(1899)開始,余培森斷斷續續用十年時間對道光本重加修訂,並於宣統六年(1909)刊印了修訂本。修訂本保持了道光本的原貌,凡所舉考訂增補具用“考證”二字標明,附於相關志文之後。
來安縣誌
綜上所述,封建時代的來安縣誌共有六個版本。我們目前只蒐集到三個版本:一是宣統元年刊本(但扉頁上仍標明為道光十年刊印)的影印本;二是台灣成文出版社影印的天啟刊本;三是從故宮博物院手抄的雍正刊本。本書即是宣統本的標點本,並用天啟本和雍正抄本作了校勘。
道光本《來安縣誌》原由符鴻主持纂修。符鴻,湖南益陽人,乙丑(1805,嘉慶十年)進士,道光二年冬到任來安縣令。道光三年清廷詔令各省纂修省志,因纂修《安徽通志》需向各府縣征縣誌,符鴻遂組織人力在伍斯殯志的基礎上纂修新志,至道光四年冬尚有人物、藝文等志未能纂輯完成,符鴻調任婺源縣令,由代理縣令張蕃錫繼續組織人力修纂。道光六年,河南汜水舉人劉廷槐繼任縣令,對已完成的縣誌稿不滿意,主要認為繁簡不當,考核不嚴,於是又組織人力作了較大的修改整理。因經費等原因,此志直到道光十年才得以刊印。
余培森字嵩雲,來安縣城人,清末舉人,曾任朔州(今山西朔州)知州、迪化(今烏魯木齊)知府,編有《來安鄉土志》。他參校《清一統志》和《安徽通志》以及來安人嚴鐘銘(字策勛,乾隆戊申舉人)於嘉慶三年所編的《滁志摭遺》和《來安縣誌稿》對道光《來安縣誌》精心校勘、增補,使之成為一本內容精審、豐富的縣誌。
經余培森校訂的這部來安縣誌,全書共十四卷,全面記載了來安縣的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形勢、城池建築、戶口物產、武備兵防、水利、道路橋樑以及學宮書院建置等,特別是較詳細地記載了北宋至清道光歷朝歷代在來安任職的官員名錄,在薦辟和科舉中取得名分的人員名錄及其中一百多位業績突出的人物小傳,收錄了歷代文人創作的與來安有關的詩50首,文43篇。全書另有卷首、卷末各一卷,內容包括來安縣境圖、縣城圖、縣署圖、學宮圖共四幅以及歷次縣誌纂修人員名錄和志序、志跋9篇。總之,這部縣誌較全面地反映了封建時代來安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的發展演變情況以及歷次縣誌的編纂情況,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價值。
宣統本《來安縣誌》各卷後原有勘誤表,此次標點時大多徑直在正文中改正,少量的在校記中作了說明。對原志中疑有訛誤的文字,一律保持原貌,而在校記中說明。對原志中模糊不清或空缺的字用“口”標明,並出校記。繁體字、異體字除個別情況外,一律改為簡體字,以便排印、閱讀。

圖書目錄

重修《來安縣誌》序
重修《來安縣誌》序
重修《來安縣誌》序
《來安縣誌》纂修員名
《來安縣誌》凡例
卷一 輿地誌
建置沿革
建置沿革表
疆域
星野
形勢名勝附
山川
卷二 營建志
公署倉庫、院局附
城池街道、坊表、鄉都、市集附
壇廟寺觀、古蹟、丘墓、義冢附
津梁
卷三 食貨志上
戶口風俗附
田賦徭役附
卷四 食貨志下
物產
倉儲
蠲賑祥異附
義田各款規條附
卷五 水利志
塘沛
圩壩《圩田圖說》、《朱家山開河記》附
卷六 學校志
學宮建置
禮器祭品
樂器
學額
學田
書院義學附
卷七 武備志
兵防
駐防
教場
塘汛
鋪司驛遞附
屯政馬政附
兵事
卷八 職官志(表)
文職表
武職表
卷九 名宦志
名宦
卷十 選舉志(表)
薦辟
科目
武職
仕籍
封贈
土職
卷十一 人物誌
鄉賢
宦績
孝義義行附
儒林
文苑
方技
耆壽
僑寓
釋道
[補遺]
卷十二 列女志
貞烈
貞節
節烈
節孝女壽附
卷十三 藝文志
集文上
集詩下
卷十四 雜誌
考辨
拾遺
正誤捕蝗法附
卷末
舊志序
舊志纂輯員名
文目附存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